品味人生故事,做优秀的金沛人发布时间: 2010-09-03 15:08——王玉梅主任和傅樱律师前往武安,在顾问单位金沛世纪投资集团入职员工与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讲座2009年我所担任金沛世纪投资集团法律顾问以来,不仅为集团在经营管理、投融资、新公司设立与企业收购业务、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设计以及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诉讼代理法律服务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而且为公司管理层,对员工依法经营及法律风险防范、服务企业之综合能力提高的培训方面,也根据集团公司发展的需求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0年春节伊始,金沛世纪投资集团为适应在海南、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区域快速发展的生产、经营需求,招收了152名新职工和部分管理人员,在河北武安举办了为期十天的培训班。
即将结业时,法律顾问王玉梅主任与傅樱律师为学员作了“品味人生故事,做优秀的金沛人”的专题讲座。
培训班于2010年3月6日8点30分时,在武安八维学校礼堂准时开课。
傅樱律师以“浅析人生,奉献社会”为主题,讲述了她七十多年的人生感悟,傅樱律师的讲座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学习是成长”。
她说每一个人出生以后,天天都在学习,天天都在成长。
婴儿从学习吃饭、说话、走路开始,渐渐长大。
继而进入中小学学习知识,慢慢懂事。
然后进入中专或大学学习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之后步入社会。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不论技术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工作,才能创新发展。
另外,社会是生活的大课堂,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会发生许许多多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各种利益冲突等都会纷纷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处理好这些矛盾,学会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学习做一名忠诚负责的金沛人!第二部分讲:“工作是责任”。
工作不仅是为了个人糊口,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每个人承担了不同的工作,但对全社会来说,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制造任何一种产品,不论在设计中发生某一个小错误,或是在生产中出现某一个小偏差,都会造成全部产品的报废。
因此,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应兢兢业业的工作。
通过你的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他人提供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
另外,工作也是对家庭应尽的一份责任。
每个人长大后,都会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培养子女,孝敬老人。
你的义务要求你必尽家庭责任,必做奉献社会的事业。
然而做一名永远忠诚自己的事业、自己企业的人,每个人的行为做出的答案并不相同,愿大家做一个忠诚企业、忠诚社会的人!第三部分讲:“成就是奉献”。
成就不图回报,每个人做出成就以后,自然会得到各种鼓励和奖励,但决不能将追求金钱和报酬作为唯一目标。
记得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中央领导嘉奖我们,发给每人100元奖金(当时每人每月工资56元),被我们集体谢绝了。
因为当时国家尚处在困难时期,我们的成绩只要能得到祖国人民的认可就行了。
成就也不是为了个人名利,邓稼先先生教导我们要做无名英雄。
早期为了保密,不许谈个人工作,不许发表文章。
后来爆炸成功了,也只有极少数人成了“两弹一星”专家,而绝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工作,为人民奉献一生。
我面对这份凝聚自己一生的成果,庆祝的方式也仅仅是当天在大街上抢到一张《人民日报》发表的《号外》,留做永久的纪念。
“为核一生千秋史,无求封树无铭文”,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最后,她讲到六十岁退休以后,情绪低落。
回想大学毕业时,周总理曾要求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应该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自己才够38年还差12年呢!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王玉梅主任,她与王主任一见如故,整整谈了一个通宵。
在王主任的启发和以案说法的引导下,傅樱律师下定决心攻读法律,最终经过十年努力,八年考试,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取得了《司法职业资格证书》,她决定用真实的行动再为祖国工作二十年,回报周总理当年要求大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
之后,王主任进行了重点补充,她说:“傅律师具有年轻人的热情,她积极快乐,勇于奉献。
她念念不忘当年周总理的要求,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她和总理并没有合同,仅有心灵的承诺。
但就是为了实现这份承诺,她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各位同志,今天你们的培训就要结束了,你们将要和金沛公司签合同,一份合同就是一份承诺,相信你们一定也会如此执着地对待自己的承诺,忠诚自己的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成为一名优秀的金沛人。
”会议休息十分钟后,王玉梅主任以她从事三十年律师工作的心路历程,以她对金沛世纪集团的了解,以《品味人生故事,做优秀的金沛人》为主题,开始了她的课程。
她看到学员们严明的纪律、高昂的热情,感佩地说:“见到你们这样次序井然,纪律严明,就像152名金沛世纪“黄埔军校”的战士端坐在战前的操场上,我感佩更感动。
”之后,她转达了高金良董事长的问候,高董事长赶在大家结业之前,已经将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与公司发展简介的图册印制好,托王主任带来武安,发到每个人的手中,使金沛的战士在入职的第一天,就能全面的了解金沛、信任金沛、奉献金沛。
王玉梅主任还将高金良董事长的心愿转达给学员:“我不愿愚弄员工,我要让我的员工走进金沛就看到金沛的今天和未来、一路上有困难也有希望,大家要吃得现在苦中苦,更要坚信会与金沛共同尝到未来甜中甜!”讲座前,王玉梅主任还为每位入职员工精心准备了一册笔记本,用心良苦的法律顾问王玉梅律师,请原国家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局长、著名书法家——李必达先生,将金沛公司的理念:“埋头苦干、忠诚廉洁、科学管理、创造共赢”写成遒劲有力的十六个字,复印了152页,细心的贴在了送给每位职工的笔记本上,让大家从入职的第一天开始,就铭记金沛的公司理念,将这本笔记本作为自己的行为日记,让自己在金沛走过的每一天都充实、不后悔,这十六个字更道出了金沛人的艰苦和辉煌!她要求大家遵守法律,发扬金沛人的精神,用行动体现出自己是优秀的金沛人!课间休息结束后,王玉梅主任以一名企业法律顾问应有的理解和关心,在大家紧张学习了十天时间、已经非常疲倦的情况下,与152名战士协商,以互动、轻松的方式,身处法律人的立场,谈谈人生故事,品评作为一名现代企业员工应当以怎样的态度与责任心,开始人生崭新的征程。
王玉梅主任分别为大家讲述了五个人的人生故事。
她说:“我不讲名人,名人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比较遥远。
我讲普通人,讲我身边的人,讲他们真实的故事,讲他们的忠诚和责任,讲他们的成功与失败。
望大家在每个故事之后能回答我的问题。
第一个故事:我讲一位普通的母亲,一位你们身边的母亲,怀着母亲的大爱。
在她的儿子从炮兵学院毕业了,但他不愿从军,要继承父亲的意愿,做一个企业人。
于是他去经商,一切顺利。
三年后,年薪高达三十万。
但细心的母亲却发现了儿子似乎沾染上浓厚的商业气味,对亲人朋友少了以往的真诚,变得有些浮燥。
母亲焦急、无奈……于是决定要让儿子从头创业,再从艰苦开始,重新锤炼、塑造一个饱满、真实、又朴实、智慧的儿子。
当母亲了解了金沛的发展历程,源于金沛公司有一位不怕苦、不怕难,勇于面对困难,甘于奉献的领头人——高金良董事长,便请我向高金良董事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儿子做他的司机或秘书,希望高金良董事长带着她的儿子去踏遍金沛所有山、带着她的儿子去边疆、去艰苦的环境锤炼。
因为他了解高董事长顽强奋斗,诚信善良,坚韧不拔才锻造出今天的自己!所以将儿子交给这位企业“将军”,这位母亲放心。
初五那天,我将这个决心从头再来,决心面对艰苦,为金沛奉献的“儿子”带到了高董事长的面前,短短的一席谈话,高董事长的人格魅力,令这个“儿子”折服了,他立即决定向原单位请辞。
要求马上来到高董事长的身边,学习做人,学做难事,砺炼自我。
这就是金沛人、金沛的领导、金沛的魅力。
金沛公司是员工成长发展的摇篮,也是铸造企业英雄的战场。
我希望各位员工能像这位“儿子”一样,克服困难,练就一身真本领,终将会为社会做出奉献,终将会在金沛成长为企业英雄!王主任讲完第一个故事后,开始了全场的互动,她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我刚才所讲的母亲的行为,你能理解吗?如果你是儿子,你会做出这个选择吗?”会场发言很热烈,很多人举手,王主任只能随意挑选两位回答。
李数纲说:“母亲是担心儿子沾染坏习气,不成材,要把儿子交给金沛,培养儿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忠诚的人。
我如果是这个儿子,我会像今天一样,做出选择来金沛成长!“高海荣说:“母亲不仅了解矿业企业代表工业的基础,很有潜力;更加了解高金良董事长是位以行动带兵的人,能给她带出好儿子。
王主任又提出下面的问题:“你对全沛了解吗?是什么吸引你来全沛的?你希望在企业得到怎样的收获?”全场开始活跃起来,发言争先恐后,高利纲说:“我与高总是一个村的,金沛发展这么快,主要是诚信,我是为诚信而来的”。
吕振回说:“高董事长有残疾,但身残志不残,顽强奋斗、坚持不懈才会发展到今天,今后我要和他一起奋战”。
徐建波说:“高董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
李国平说:“高董对别人说,不但我富了,还要我家乡父老都富起来。
我也是他家乡的,一定会好好干”。
高严真说:“高董已经为父老乡亲付出了很多了,为医疗保险和文化建设已经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诚信是公司发展的根本。
”......太多的人举手,因为时间有限,只好暂时到此为止。
王主任总结大家的发言:“要用感恩的心回报企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只要心怀感恩,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道路越走越宽阔,事业越做越有成就……”为了能让这次互动的故事会增添氛围,王玉梅主任临行前买了数本励志书籍,赠送给踊跃发言的同志。
王主任接着讲第二组故事。
故事有三个主人公,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对道德与法律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其人生的结果也是不同。
第一位是一位农民的女儿、一位优秀的公社干部,家里有父母弟妹、公公婆婆、小叔小姑。
丈夫当兵在北京,自己却常年在边远的乡村工作。
不论是怀孕期还是哺乳期,从未因事因病请过一次假。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要么是怀着孩子,要么是背着孩子在山岭田野中奔波。
而背着孩子工作并非是她家庭责任的全部,因为她不仅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要承担起大家庭的重担。
因为她还有父母、妹妹及公婆两大家人需要她,在那个生活并不富裕,劳动强度很大,丈夫不在身边,家庭中需要她照顾的还有双方的老人,尚未成年的弟妹……不堪重负,加之严重营养不良,她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病!丈夫很心焦,更是疼爱与关心,几次为此要复员回家,与自己的妻子共同担起家庭重担,但却一次又一次被坚强的妻子拒绝了,每次的理由都是一样的:“当兵是每个公民的天职,祖国的需要永远大于家庭的需要。
如果部队让你回来,我不拦着,如果为了我,为了家,你回来,我坚决反对,你要坚持在部队多奉献!就这样,她仍然是一个人承担起大家庭的重担,独自照顾着一双儿女,生病住院的日子从不告诉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