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学(复试)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央财经大学
200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试题(029)
招生专业:行政管理(政府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2.人事行政
3.行政立法体制
4.政府预算
5.行政诱导
二、简述题(每题l0分,共40分)
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行政心理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3.行政计划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4.行政信息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结合十七大精神和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论述对行政权力控制的必要性。
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
200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试题(029)
招生专业:行政管理(政府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答:行政管理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职能,必须通过各管理环节才能实现。
因此,从管理过程看,行政职能又包括一系列运行职能。
(1)运行职能一般分为四项:
①决策职能。
这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包括目标和计划在内。
行政机关进行管理活动,首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资料,确定行政目标和任务,并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
步骤、方法;
②组织职能.任何管理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的组织、指挥活动才能完成,所以组织是一项重要的运行职能;
③协调职能。
这是行政管理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职能。
主要包括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各项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④控制职能,这是指按照行政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2)行政管理基本职能和运行过程的职能,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在联系与制约中发挥作用。
只有以系统的观点看待职能体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各环节及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行政管理活动才能更加有效。
2.人事行政
答:人事管理是对社会各类组织的人事职能实施管理的统称。
一般把人事管理分为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和企业人事管理两类。
而政府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一般称人事行政,它与其他领域的人事管理一样,都要遵循人事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但与其他领域特别是企业的人事管理比较,又有如下特点:
①管理对象不同。
我国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企业人事管理的对象则是在某一企业任职的工作人员;
②管理权来源不同。
人事行政管理权来自国家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授予,是国家行政权的一部分;企业的人事管理权来源于对企业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
③权威性不同。
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与一般企业不同,它们是拥有一定国家权力的政府
机构,行使的是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有高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力。
这一点使其在与管理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等性,以一种主权者的身份凌驾于管理对象之上。
④性质不同。
人事行政有明显的公益性,而企业的人事管理则主要体现自利性;
⑤复杂性不同。
企业更多关注效率,而政府组织机构系统错综复杂,并且政府目标衡量标准更加复杂。
因此政府目标不仅关注效率也要关注公平。
⑥法律规范程度不同。
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其管辖范围的人力资源,也是其一大特点。
3.行政立法体制
答: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的体制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
它是整个国家立法体制的一部分。
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通常是由该国的宪法及有关组织法规定的。
因此,行政立法必须严格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充分注意权限合法和程序符合规定,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
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分等有序的、严密统一的系统。
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依法确认的行政立法系统包括:
(1)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机关。
其行政立法权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法定职权和委任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拟定的法律草案和其他议案、批准或撤销其所属部门或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形式为“条例”、“规定”、“办法”等。
通常分为三类:
①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
这类法规在行政法规中所占比例最大,数量最多;
②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行政法规。
这类法规由国务院职能部门依法定职权或委任职权制定,经国务院批准或批转发布;
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行政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的综合性办公机构,在一定程
度上代表国务院进行活动。
(2)国务院各部委立法
国务院各部委立法是指国务院所属各职能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其业务主管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这类规范性文件称为中央行政规章,多采取“决定”、“命令”、“指示”等形式。
(3)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有权制定地方行政规章的地方行政机关仅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地方行政规章是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因此不得与之相抵触。
在形式上,地方行政规章有两类:一类是以政府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另一类是政府转发其所属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经政府批转的地方行政规章旨在贯彻中央行政立法或者管理本地方的各类行政工作。
4.政府预算
答:政府预算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
它是立法控制财政的手段和政府会计的基础,也是处理其他财政问题的依据,因而是财务行政的关键和中心内容。
政府预算的内容包括:预算收支的种类、数量及收支性质和作用;各级政府处理财政收支问题时的关系;执行和实现收支计划的法定程序、具体措施和规章制度。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编制预算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综合平衡,编制政府预算要注意当年预算收支的平衡;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5.行政诱导
答:行政诱导又称行政指导,是指用非强制手段使行政人员和管理对象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政府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
其方式有:启发教育、说服劝告、建议协商、标榜典范乃至舆论抑扬等。
行政诱导与依照行政命令、法律手段进行管理有所不同,它没有强制力和约束性。
行政机关不对相对人进行直接干预,不以自己单方面的意见决定一切,而是通过提出主导性的意见,或以劝告、说服、宣传、示范、教导、协商等形式,引导相对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的行政目的。
行政诱导是一种间接的,有弹性的管理方法,在发挥行政协调方面起重要作用。
行政机关为提高行政诱导的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都为相对人提供某些条件或方便,如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财政支持、信贷优惠等,并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予以保护或保障。
二、简述题(每题l0分,共40分)
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行政组织是按照一定规则和形式严格建立起来的正式组织。
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任何行政管理活动都是通过行政组织来推行的。
行政组织是否精干高效,直接关系到行政职能的实现和行政效率的高低。
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及基础,也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行政组织首先必须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并由上到下,由宏观到微观地进行目标分解,依次确定所属的各个子目标、分目标,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组织目标体系。
(2)机构设置。
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
设置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是行政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