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传统聚落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承载体,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建筑风格,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结构单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一根据国务院、省、州、市关于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特制订如下鱼木村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传统文化精神,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整体保护与特色保护相结合。

对鱼木寨实施整体保护,保护的方法由古寨—古民居—古墓葬—历史建(构)筑共四个层面,严格保护古寨的传统空间风貌,历史建筑,保护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群体组合、结构形式、色彩材料与门窗细部等。

鱼木寨内的寨墙、门楼、是鱼木寨内最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采取特色保护的原则。

此外,古寨内的古墓葬是古寨的传统文化的象征,针对这一特色,进行系统的整合。

一般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

古寨的民居根据现存的条件,新湾、学堂以维护现状,适度修复为主。

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老房子、六吉堂实施重点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原真性,保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历史信息的过程性。

适度修复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针对文物古寨及自然环境的现状特征,以整治环境为主要方法,对严重损坏的历史遗存进行适度修复,避免过度、过量修复而丧失其中的历史信息。

本着合理利用、永续利用文化资源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历史遗产的持续价值,实现将资源转变为产业的目标。

三、主要目标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使谋道镇鱼木村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具备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基本的保护管理机制、逐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

以鱼木寨整体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的保护和利用为核心,以保护鱼木寨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为目标,使鱼木寨成为自然、现代与历史和谐共生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优秀传统村落。

四、项目需求除文物局已经纳入实施的项目外,在保护发展规划基础上,提出以下几大类项目需求:(一)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类1、学堂古民居改造:学堂古民居为清代遗址,均为典型的四合院式,学堂,两厢齐备,加有外院朝门,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学堂古民居改造;包含房屋室内现代化改造和外立面整治,面积均为2000平方米。

分三年段完成:(1)2014年完成500平方米的古民居改造;(2)2015年完成1500平方米的古民居改造;(3)2016 年完成周边环境,院头防灾的建设。

共需投入资金5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地方财政府投入资金5万元,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5万元加社会赞助。

、生基嘴古民居改造工程:生基嘴古民居改造,包含房屋室内现代化改造和外立面整治,建筑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

015年完成1200平方米的民居室内现代化改造和外立面整治。

共需投入资金3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2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5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5万元。

(二)防灾安全保障类1、防火防灾宣传牌:鱼木村是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景区,因此务必要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加快部署景区防火防灾等各项旅游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完善森林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机制。

在景区多处挂警示宣传牌,提醒广大居民和游客进入景区游玩时,要自觉接受防火检查,禁止野外用火。

不要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酒精、汽油等火源及危险品上山,也不要在森林里面吸烟、烧烤。

要加强防火防灾知识学习,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火情立即报警,报告火灾发生地点、火势等情况。

计划做防火防灾宣传警示牌50块,共需投入资金8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5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3万元。

、滑坡治理: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根据鱼木村的实际情况治理滑坡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边坡人工加固,即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

治理计划分三年度完成对鱼木村4、5、6组滑坡地带的治理,砌挡墙等:2014年完成对4组滑坡带治理;2015年完成对5组滑坡地带治理;2016年完成对6组滑坡地带治理。

共需投入资金10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8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10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10万元。

(三)历史环境修复类1、卡门修复:鱼木寨卡门大都在清嘉庆年间修建,原共有6座,现仍存4座,即三阳关卡门,鱼木洞卡门,大岩洞卡门和兵洞卡门。

这些卡门全用规整条石垒砌,长方形门洞,卡门隘墙的外沿一般都有垛墙高出,现三阳关卡门仍是北出鱼木寨的唯一通道,鱼木洞卡门、大岩洞卡门因岩洞内已无人居住使用,更不会再在里边屯兵和制造枪炮钱币,已失去了它的作用,但仍保存较好。

兵洞卡门已无存。

三阳关卡门位于鱼木寨北侧三阳关,向北直通张凤坪,是北出鱼木寨的唯一通道。

墙高5米,宽4米,门高2.3米,宽1.25米,卡门旁绝壁上镌刻着“三阳关”三个隶书大字。

鱼木洞卡门位于鱼木寨二层崖间鱼木洞东北侧,现已局部损毁。

墙高4.76米,宽4.5米,门高2.6米,宽1.42米。

大岩洞卡门位于鱼木寨东北三层崖间大岩洞北侧,墙高6米,宽3米,门高2米,宽1.6米,长方形门洞,卡门的外沿有垛墙高出。

卡门修复主要是修复墙体和亭子,共需投入资金2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2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5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3万元。

、寨墙修复:鱼木寨四周悬崖三迭,崖下稍有缓坡。

为保寨内安全,阻断缓坡通路,古人在寨东青岗片、寨西垛子片一层岩下各修了一段石墙和一座卡楼,现卡楼已毁。

青岗片寨墙位于鱼木寨东边第一层崖间青岗片。

现存寨墙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东西走向,长200余米,高5~6米,顶宽3米,全用规整条石垒砌,条石长0.8至1.2米不等,现局部损毁。

垛子片寨墙位于鱼木寨西侧第一层崖间的垛子片,与东边青岗片寨墙同时建立,东西走向,长近100米,厚3米,高~6米,全用规整条石垒砌,损毁严重。

鱼木寨墙现需修复长度300米,共需投入资金1000万元,由于所需资金额巨大,基层财政无来源,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

(四)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类1、道路维修及改扩建:鱼木村为传统古村落,村落道路修建年代较早,现已损坏严重,道路狭窄,路面不平。

计划5千米青石板道路维修及改扩建,分两年度完成,2015年完成3千米青石板道路维修及改扩建2016年完成2千米青石板道路维修及改扩建。

共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由于所需资金额巨大,基层财政无来源,申请中央补助资金3000万元。

、游步绿化工程鱼木村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每年迎来全国各地不少游客,建好游步绿化工程有助于提高观赏品质,现准备在2500米游步道两边裁树,共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2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30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10万元。

、鱼木寨门楼电线地埋改造:由于修建年代久远,鱼木寨门楼电线老化严重,现需要挖沟进行地埋改造。

全长500米,共需投入资金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5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5万元。

、修建停车场:为了满足观光游客的停车需求,避免车辆乱停放破坏传统古村落群,现需要修建一个停车场,修建停车场4000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8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5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20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10万元。

、垃圾清运系统:青山环抱下的传统村落古朴而美丽,不能因为垃圾的堆积而破坏了这份自然之美。

因而提早搞好垃圾治理工作十分必要,现需修建4个垃圾池,长期聘请环卫工人保洁及清运垃圾,共需投入资金2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5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5万元。

(五)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类民风民俗传承着宝贵的历史文化,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缺少保护和继承正在消失殆尽,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现急需对吹打乐、人鬼同屋近百年、四节莲响、那话还俏说、船头颂歌、打绕棺、此类民歌民谣进行收集、整理、传承,共需投入资金15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5万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5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入资金5万元。

五、管理措施1、项目经理部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工地设专门的文保员,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传统村落保护小组。

会同业主、监理和文物部门对传统村落进行定期检查、确认、并做记录。

负责现场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并且有完备的文字记录,记录当日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结果。

、开工前由文物部门划定保护范围,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交底。

、在工地显著位置安置好文物部门设立的标志,标志中说明文物性质,重要性,保护范围,保护措施。

、建立文物保护科学的记录档案:包括文字资料,做好对现状的精确描述,对保护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做好详细记录。

、保护措施上报审批制度。

每个具体的文物保护措施都要在得到文物部门和建设方的批准后才可以实施。

、不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保护专题会,根据情况特点布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六、组织保障(一)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文管所、镇直相关部门、工作站和村支两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明确责任。

明确以文物部门为主,乡镇政府配合协调实施各项目。

建立健全施工期传统村落保护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

熟悉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掌握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程序,落实设计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措施和要求。

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传统村落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供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乡镇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组织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二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摸清我县传统村落底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改善,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我县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

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我县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是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摸清并记录我县传统文化家底的重要工作。

二、调查对象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