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7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团队成员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近三年无教学事故







*4.1带头人教改工作
近三年担任省级教改重点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
*4.2带头人教改成果
近五年为省级教改成果奖,或校级教改成果一等奖的第一获奖人
近五年为省级以上教改成果奖,或校级教改成果一等奖的第二获奖人
5
4.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4
(三)
教学
工作
(25分)
1.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紧密,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4
2.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5
3.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
5
4.成员每年均承担团队内本专科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

4.工作有新思路、新措施,设计合理、实施有效。
4
5.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6
(二)
带头人
(20分)
1.本学科(专业)的教学名师或知名教授,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
6
2.长期致力于本团队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专科生授课,教学效果优良。
5
3.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勇于开拓,能够着眼大局、善与合作、甘于奉献。

5.科研成果在教学中应用情况良好
4
特色、政策支持及示范性
教学团队特色。
50
学校及所在学院支持鼓励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30
今后的示范性预测。
20
评分说明:
(一)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示范性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2.1团队成员组成及结构
团队由带头人、骨干成员4~6人及一般成员4~6人组成,职称、学历和年龄的结构合理,知识、技能具有互补性
团队由带头人、骨干成员2~3人及一般成员2~3人组成,职称、学历和年龄的结构基本合理
2.2团队成员教学任务
承担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
承担本科生的系列专业课教学
*2.3带头人职称
6
5.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团队无教学事故。
5
(四)
教学
成果
(30分)
1.有校级以上精品(网络、双语)课程,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有成效
8
2.有校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
5
3.有成果应用和教学研究论文、专著,取得其他优秀成果
8
4.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应用,并在校内外推广
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应用,并在院内推广





5.1团队成员长期合作
团队带头人、骨干成员和一般成员分别在本科教学岗位工作15年、10年和5年以上
发展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发展目标基本明确
1.2工作规划
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教材建设等工作规划,总体思路清晰,配套措施得力
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教材建设等工作规划,有一定的配套措施
1.3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可行,措施完善
有人才培养计划和措施





(二)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Mi是各评价项目的分值。
主题词:教学团队建设通知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9年6月30日印发
安徽工业大学教学团队评选指标和等级标准(讨论稿)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等级标准
A
C





1.1发展目标
每年承担本科课堂教学时数超过120学时
*3.2带头人教学质量
近三年教学考核中教学质量均在合格以上,获优秀等级不少于二次
近三年教学考核中教学质量均在合格以上,获优秀等级不少于一次
3.3骨干成员教学工作量
每年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量超过240学时
每年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量超过160学时
3.4骨干成员教学质量
主持过省级以上(含省级)纵向课题,或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第一、二获奖人
主持过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或为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获奖人,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2.7骨干成员科研能力
参加省级以上纵向课题的人数不低于50%
参加省级以上纵向课题的人数不低于30%







3.1带头人教学工作量
每年承担本科课堂教学工作量超过160学时
4.3骨干成员教改工作
近三年担任校级以上(含校级)教改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不低于50%
近三年有担任校级以上(含校级)教改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
4.4教学研究论文
团队成员近三年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论文不少于5篇
团队成员近三年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论文不少于3篇
4.5教改成果应用推广
附件:
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评审指标体系
评价
要素
评价项目
分值(Mi)
评分等级(Ki)
备注

B
C

1.0
0.8
0.6
0.4
(一)
团队及组成
(25分)
1.团队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团队精神,勇于创新,积极向上。
5
2.梯队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
6
3.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方向。
近三年有带头人或骨干成员担任公开出版教材的主编
近三年有带头人或骨干成员担任公开出版教材的付主编
3.7网络教学
进行网上教学、批改作业、答疑
采用多媒体教学,有自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
3.8实验教学
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占实验学时60%以上
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占实验学时30%以上
3.9遵守规章制
团队成员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近三年无教学差错、事故
具有教授职称且任职年限在5年以上
具有教授职称且任职年限在3年以上
*2.4带头人师德、师风
获省级以上(含省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获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5带头人教学、学术水平
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或担任二级学会理事以上职务,或入选校学科带头人
担任三级学会理事以上职务,或入选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6带头人科研水平
近三年教学考核中教学质量均在合格以上,并获良好等级不少于二次
近三年教学考核中教学质量均为合格以上,其中获良好等级不少于一次的人数达到一半
3.5一般成员教学工作量及质量
每年本科教学工作量数超过规定量,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并有人获得良好等级
每年本科教学工作量数超过规定量,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3.6教材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