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化水系统运行标准操作规程

纯化水系统运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0.5t/h纯化水系统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该设备操作程序,保证该设备的正常运行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0.5t/h纯化水系统的运行操作。

3 责任者0.5t/h纯化水系统的运行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

4内容4.1 设备简介4.1.2 型号:ROT 0.5m³/h型。

4.1.3 生产能力:0.5吨/小时。

4.1.4 纯化水箱容量:0.5m³4.1.4 数量:1套。

4.1.5 生产厂家:江阴宏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4.1.6 工艺流程:饮用水→ 原水箱→原水泵→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自动加药系统→自动加压泵→精密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增压泵→EDI装置→纯化水箱→ 纯化水泵→紫外线灭菌→微孔过滤器→各使用点臭氧发生器4.2 操作前的准备4.2.1 确认设备状态是否处于完好已清洁状态。

4.2.2 取下完好已清洁状态标识卡,挂上运行中状态标识卡,检查加药系统中的药液是否满足该班次的生产。

4.2.3 送上控制柜总电源,控制面板,观察各显示器是否正常。

4.2.4 打开控制面板上原水进水阀开关,加满原水箱的水。

纯化水系统示意图4.3 操作4.3.1 石英砂过滤器的清洗,4.3.1.1 关闭活性碳过滤器上进正洗阀和下进反洗阀。

4.3.1.2 滤料的正洗-首先打开上进正洗阀和下排正排阀,再关闭上排反排阀和下进反洗阀。

4.3.1.3 打开原水泵,洗5~10分钟,直至出水澄清肉眼观察不出颗粒。

4.3.1.4 滤料的反洗-首先关闭上进正洗阀和下排正排阀,再开上排反排阀和下进反洗阀。

4.3.1.5 打开原水泵,洗10~15分钟,直至出水澄清肉眼观察不出颗粒。

4.3.1.6 正、反清洗完毕后,开上进正洗阀,关上排反排阀、下进反洗阀、下排正排阀。

4.3.2 活性碳过滤器的清洗4.3.2.1 关闭出水阀4.3.2.2 滤料的正洗-首先打开上进正洗阀和下排正排阀,再关闭上排反排阀和下进反洗阀。

4.3.2.3 打开原水泵,洗5~10分钟,直至出水澄清肉眼观察不出颗粒。

4.3.2.4 滤料的反洗-首先关闭上进正洗阀和下排正排阀,再开上排反排阀和下进反洗阀。

4.3.2.5 打开原水泵,洗10~15分钟,直至出水澄清肉眼观察不出颗粒。

4.3.2.6 正、反清洗完毕后,开上进正洗阀和出水阀,关上排反排阀、下进反洗阀、下排正排阀。

4.3.3 RO装置手动操作4.3.3.1 打开进水阀V1,将浓水排放阀V3、V6打向开位置。

4.3.3.2 关闭阀门V2、V4、V5。

4.3.3.3 按下启动按钮,启动高压泵,慢慢打开阀门V2,使压力升高,压力表P3控制在2.6MPa,浓水和进水压力必须小于0.15MPa,4.3.3.4 调节阀门V3、V2、V1,使压力表P3控制在2.6MPa。

4.3.3.5 流量控制:浓水控制在0.5t/h,淡水控制在0.5t/h4.3.3.5 观察RO电导仪电导率,当电导率小于20µs/cm时(或合格),表示RO制水符合要求,打开阀门V5,关闭阀门V6,输送纯水进入EDI装置进行进一步纯化。

4.3.4 EDI装置手动操作4.3.4.1 打开EDI浓水阀、极水阀、产水阀。

4.3.4.1 将中间水泵、增压泵、真空泵、整流器打向开位置。

4.3.4.2 流量控制:纯水控制在0.5t/h,浓水控制在40~70Kg/h,极水在20~60Kg/h4.3.4.3 压力控制:中间水泵为0.2MPa以上,其他压力0.25~0.4MPa。

4.3.4.4 EDI电压控制在70~300 V,电流控制在1.55A(0.5~3A)。

4.3.4.5 当EDI电阻率>5(ΜΩ),表示EDI制水符合要求,可以进入各使用点。

4.3.4.6 打开纯化水送水阀及回水阀,打开控制面板上纯水泵开关,向各使用点送水4.3.5 自动开机操作程序4.3.5.1 手动开机运行正常后可将手动/自动开关拨向自动位置进入自动运行状态。

4.3.5.2 整套设备设计有缺水保护、低压保护、高压保护、负压保护、水位控制、电机短路或过载保护、控制器件等多项自动控制功能,如果其中某一保护执行,则整个系统则无法启动或停机,或局部设备停机,这种情况属设备正常工作。

4.4 关机:打开阀门V6(排地沟),关闭阀门V5,停止送水,按下按钮,停止高压泵,打开阀门V4,排浓水,低压冲洗RO设备10min,关闭活性碳过滤器出水阀,纯化水出水阀、原水箱进水阀,关闭电源。

4.5 EDI膜块的再生:当一个膜块内部的树脂被给水中离子消耗尽,这时出水电阻率下降到5以下,为了使膜块在稳定状态下运行,这时需要再生。

再生的过程将树脂中多余的离子带出膜块,通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改变系统操作参数,将树脂中多余的离子从淡水室迁移到浓水室,进而被浓水带出EDI膜块。

4.5.1 再生过程操作参数:纯水流量设为0.2m³/h,浓水流量0.4m³/h,再生电流5A,极水流量80L/h。

4.5.2 按以上参数设置操作参数,运行电流不得超过3A。

4.5.3 再生过程中产水水质开始会有所下降,随着再生的不断进行水质会缓慢回升。

4.5.4 继续运行4~10小时。

4.5.5 再生时不能停机,不可将水放入纯水箱。

4.6 反渗透系统的短期保存短期保存的方法适用于系统停止运行5天以上30天以下的情况,此时膜元件仍保留在管腔中,步骤如下:4.6.1 用原水冲洗反渗透装置,同时注意排除气体;4.6.2 将管件充满水后关闭相关阀门,防止气体进入;4.6.3 每隔5天按上述方法处理一次。

4.7. 长期停用的保护适用于系统停止运行达30天以上时,膜元件仍保留管腔中。

步骤如下:4.7.1 清洗管腔中的膜元件;4.7.2 用纯化水配制杀菌液,并用杀菌液冲洗反渗透系统,杀菌液见4.8.4 ;4.7.3 杀菌液充满系统后,关闭相关阀门,保留杀菌液,应确认系统全部充满杀菌液;4.7.4 系统温度低于27℃,每隔30天按上述操作更换杀菌液;系统温度高于27℃,则每15天更换一次;4.7.5 重新投入使用时,用低压给水冲洗系统1小时,再高压冲洗10min,同时所以排放阀、输水阀均应打开,正式投产前应确认出水不含杀菌剂。

4.8. 清洗4.8.1 清洗的必要性:正常运行情况下,膜元件可能被无机物垢、胶体、微生物、金属氧化物等污染,当这些物质沉积在膜元件表面,将导致出水或脱盐率下降,为恢复其性能,需对膜元件进行必要的化学清洗。

4.8.2 清洗条件4.8.2.1 出水流量下降至原来的10%;4.8.2.2 产品含盐增加,甚至导致出水不合格;4.8.2.3 RO装置每级间压差比开始运行时增加15%;4.8.2.4 已确认有污染或结垢。

4.8.3 清洗要求原则上应分级清洗,当污染较轻微时可以联合清洗。

清洗最初清洗液应排地沟,然后再循环;清洗膜元件应预先清洗相关过滤器,以免污染膜元件。

清洗过程应监测温度、pH、压力等,一般温度不得超过40℃,压力两段压差不超过0.35MPa。

循环时间约1.5h,污染严重时可以增加循环时间。

清洗完毕应用预先制备的反渗透水冲洗RO系统,时间不少于30min;可以让清洗液浸泡膜元件,但不得超过24h。

4.8.4 膜元件杀菌处理4.8.4.1 醋酸纤维膜用杀菌剂4.8.4.1.1 游离氯:使用浓度为0.1~1.0ppm,可以连续或间断加入;冲击氯化用50ppm 浓度,每两周处理1h。

水中含腐蚀物质时,会对膜产生影响,建议使用氯胺。

4.8.4.1.2 甲醛:浓度0.1~1.0%,可进行杀菌处理及长期保存。

4.8.4.1.3 异噻唑啉:浓度15~25ppm,处理或长期保存。

4.8.4.2 聚酰胺复合膜及聚烯烃膜4.8.4.2.1 甲醛:浓度0.1~1.0%,可进行杀菌处理及长期保存。

膜元件应至少使用24h 后,才可以与甲醛接触。

4.8.4.2.2异噻唑啉:浓度15~25ppm,处理或长期保存。

4.9 注意事项:4.9.1 各设备运行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各仪表、管道及各部件是否完好,尤其是制水管道、储水罐、控制箱。

4.9.2 制水设备运行时,必须先排放尽管道内的积水,方可运行生产,结束停机后,必须排尽积水,再关好排放阀。

4.9.3 反渗透膜严禁使用未经活性炭过滤器处理的饮用水冲洗,否则水中的余氯将破坏反渗透膜。

4.9.4 在原水泵未开启的情况下,严禁开启高压泵,否则会因为高压泵的巨大吸力造成真空而破坏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碳过滤器。

4.9.5 反渗透膜运行时,清洗水泵一定要处于关闭状态,否则会烧坏清洗泵。

4.9.6 系统压力不应超过200PSI,否则对RO膜有损害。

4.9.7 当系统需停机超过48小时以上时,请注意:✧元件不能失水干掉,元件再次干掉将出现通量不可逆损失。

✧合适地保护系统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或每隔24小时冲洗一次。

当条件允许时,应防止系统置于极端温度条件下。

4.9.8 开高压泵前,确保证管道中的阀门正确开启及关闭。

4.10 常见故障处理4.11 清洁4.11.1 生产操作完毕后按《纯化水系统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WSZS-01)进行清洁,使设备保持原来本色。

4.11.2 清洁完毕后,取下完好待清洁状态标识卡,挂上完好已清洁状态标识卡,完善设备运行记录表。

5 培训要求培训部门:生产部、质量部培训对象:相关人员7 相关记录凭证7.1 《设备运行记录》编码:REC-SB-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