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是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居民点: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生态建筑: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乡镇公共中心:是乡镇主要公共活动的集中场所,是乡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地地方。
村镇规划:是乡、镇人民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公共中心是指自然村镇中主要供村民集体活动的场所,一般是村民广场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保护人体健康、保证正常的劳动和生活以及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环境标准尺度,为污染状况作出客观的评定。
居住区规划是确定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各主要功能部分的空间位置及其有机组合。
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村镇性质:村镇再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和化等方面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村镇的功能分区:是把整个居民点用地,按其性质、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决定它们的相互位置,伎它们之间协调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
功能分区有利于其内部互相的联系,有利于共同利用各项公用设施,并可避免不同功能区之间相互干扰和影响。
城市带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并且是对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最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
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宜确定为10~20年。
属于总体规划布局的思想方法有:局部与整体分解与综合新建与改造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使用要求(2)环境要求(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一个交叉口上交汇的街道不宜超过4~5条,村镇规划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采用较多的有:典型剖析法随机变量的均计算法回归分析法“德尔斐”法村镇规划主要指乡(镇)域总体规划,它包括村镇体系规划和镇(集镇)的总体规划或建设规划。
村镇规模是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村镇道路的形式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混合式乡(镇)域环境污染主要有四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村镇给水系统组成比城市给水简单,一般由取水、净水、输配水三部分组成。
乡镇公共中心的基本内容主要由公共建筑与开放空间两大部分组成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内容。
村镇绿地可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目前村镇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
防洪工程措施有:修筑防洪堤岸、修建河道、整治湖塘洼地、修建截洪沟。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包含消防、防洪、抗震防灾等。
选择村镇用地和合理经济的确定村镇用地范围的依据,也是做好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自然条件资料规模较大的村镇,村镇中心多位于村镇的地理中心衡量村镇建设占用土地的经济性数据是村镇用地和宅基地村镇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公共绿地四类用地之和,以中心镇为例,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为65—85%影响村镇规划与建设的气象要素很多,其中对村镇总体规划布局影响最大的是风向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指标体系:(1)道路用地面积率。
(2)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3)车均道路用地面积。
(4)道路网密度和间距。
(5)等级级配比。
(6)非直线系数。
(7)可达性系数。
(8)连接度指数。
(9)路网负荷度。
(10)其他指标。
村庄规划的成果是“五图一书”,包括村庄现状图、村庄规划图、管线综合图、村庄中心规划图、基层居民点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
村镇消防规划中,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报警 5min 内消防人员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并应设在责任区内的适中位置和便于消防车辆迅速出动的地段。
村镇用地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
村镇居住区建筑可分为农房型和城市型两类。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实用要求、环境要求和安全要求。
居民点选址原则:1.便于生产村镇建设用地宜选在生产作业区附近或中心,有较均匀的耕作半径并考虑与原料基地的联系。
2.避开灾难和特定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应避开自然灾害(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影响的不宜建设地;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来空区。
3.便于运输村镇建设用地应与主要农用地和工业生产区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应靠近公路、河流及车站码头等,应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河流和高压输电线路所穿越。
4.宜于建筑选择的居民点用地在地势、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均应宜于居民点的建设及生产。
5.注意环境居民点用地尽可能地选择在靠山近水、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
若有条件,最好使居民点与各名胜古迹结合起来,为发展旅游事业创造条件。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水源的选择水源的选择是给水工程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按下列原则进行水源的选择:①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
②水量充足,水源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
③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
④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选择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⑤水源匮乏的村镇,应设置天然降水的收集储存设施.传统自然村镇“公共中心”的特点所谓传统自然村镇,一般历史较为久远,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公共中心”是指自然村镇中主要供村民集体活动的场所,一般是村民广场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在控制自然村镇社会和空间形态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公共中心”起着重要作用。
它除满足村民聚会的功能需求外,从心理上可使村民产生强烈的向心力和自豪感,对外来者可产生鲜明的地域识别感和文化震撼力,一般没有直接商业功能。
消防给水应符合的要求:(1)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镇,其管网及消火栓的布置、水量、水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消防给水的规定。
(2)不具备给水管网的村镇,应充分利用河、湖、池塘、水渠等水源,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消防给水设施。
(3)天然水源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时,宜设置消防水池,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
村镇规划建设的意义(1)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基本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大力发展村镇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村镇的发展,尤其是乡镇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化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被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证明的必然趋势。
(3)规划村镇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村镇建设己成为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1)确定规划期限。
村镇总体规划期限应与乡(镇)域规划期限相适应,一般为10—20年。
(2)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在对村镇用地的适宜性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村镇的总体布局。
(4)村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
(6)确定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域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和步骤。
(7)确定村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项建设用地。
(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意义的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或设施的保护措施。
对处于地震威胁区的村镇则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
(9)估算村镇近期建设的投资。
村镇广场设计的原则:(1)特色景观原则:把握本地特有的景观资源;(2)功能多样原则:注重人们对广场的功能需求,各类必要的户外场地的设置,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功能需求;(3)空间多元原则(4)生态优先原则:城市广场绿地尤为注重的是生态景观,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村镇绿化的作用:(1)遮阳盖阴,调节气候;(2)净化空气,保护环境;(3)结合生产,创造经济效益;(4)美化环境,为村镇添景增色;(5)安全防护作用。
村镇水体污染的防治:(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止水污染的前提和基础;(2)从污染源出发,改革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排污是防治的根本措施;(3)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4)完善村镇排水系统,根据条件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
村镇工业环境保护的规划措施:(1)端正村镇工业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生产项目;(2)合理安排村镇工业的布局;(3)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4)限期治理村镇企业污染。
村镇总体规划方法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2)收集有关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3)分析研究资料(4)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构思规划方案(5)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6)汇报方案,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7)确定最终方案(8)绘制村镇总体规划图纸(9)编写村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村镇总体规划规划的成果:(1)、村镇现状图(2)、村镇用地评价图(3)、村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4)、村镇总体规划图(5)、村镇各项工程规划图(6)、规划文件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提高居住密度的方法:(1)增加层数(2)加大房屋深度(3)加大房屋长度(4)建筑的排列组织方式(5)缩小建筑间距(6)住宅和公建合建(7)降低建筑层高(8)北退台住宅论述:乡镇广场的设计简述村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措施论述影响村镇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和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