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1. 免疫答: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 MHC分子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与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移植排斥等有关。
MHC分子虽然不同个体、不同种属的MHC结构不同,但其编码的分子在化学结构、组织分布及功能上均十分相近,可以分成三类:即Ⅰ类分子,Ⅱ类分子和Ⅲ类分子;其编码基因也相应地分成三类。
Ⅰ类和Ⅱ类分子是结构相似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除作为移植抗原外,还与抗原递呈及某些疾病相关。
Ⅲ类分子包括C2、C4、B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可溶性蛋白质,相互间差别很大,与Ⅰ类和Ⅱ类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关性很小。
3. 人工自动免疫答:将疫苗或类毒素等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自动发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4. V区答:在免疫球蛋白多肽链氨基端(N端),其L链1/2与H链1/4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和构型变化很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
5. mIg答:膜型免疫球蛋白,能够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6. 内源性抗原答: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
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
7. CDR答:抗体(Ab)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内的高变区构成抗体分子的抗原(Ag)结合点,因为抗原结合点是与抗原表位结构相互补的,所以高变区又称为抗体分子的互补决定区。
8. TD-Ag答:胸腺依赖性抗原,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细胞的辅助,所以称为TD-Ag。
9. 免疫耐受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10. MHC答: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原称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织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与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移植排斥等有关。
三、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V1. 细胞因子可分几类?每类重要的生物功能是什么?答:细胞因子可分为6类,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促进胸腺细胞、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增强Tc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引起发热,参与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促进免疫应答;②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③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通过TNF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促进T细胞及其它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TN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或导致血管功能紊乱,使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造成肿瘤组织的局部血流阻断而发生出血、缺氧坏死);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增强ADCC功能,刺激细胞脱颗粒和分泌髓过氧化物酶;抗感染;TNF是一种内源性热原质,引起发热,并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如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ML-1、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机理不清楚;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④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主要包括:干细胞生成因子(SCF)多能集落刺激因子(IL-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上述集落刺激因子除具有刺激不同发育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功能外,其中有些还能促进或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⑤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为介绍有关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特异性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的应用研究新进展.趋化性细胞因子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是IL-12诱导的抗肿瘤T细胞向肿瘤局部浸润的必备因素之一, 当运用CCR5的特异性阻断剂TAK-779时,几乎完全阻断了IL-12的抗肿瘤作用;⑥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生长因子对人体的作用:1、对骨骼系统的作用: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
治疗骨质酥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风湿病和因钙缺乏导致的疾病。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加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解,增进食欲,治疗慢性胃炎。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加强骨髓造血功能,促进干细胞生成,进而生成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加强左心室厚度,增强心肌弹性力,高效治疗心脏病。
有效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蛋白,防止在血管壁沉积,治疗血栓。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加强肺部细胞功能,修正气血屏障,消除肺部毒素,治疗肺气肿、肺供养不足和呼吸系统疾病。
5、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促进人体荷尔蒙生长,加强各种酶、荷尔蒙的分泌,增强肾功能,加强水的代谢,帮助体内排毒。
6、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刺激性激素分泌,强壮性器官肌肉组织,加强性器官神经耐力,打开微循环,加快性器官充血。
7、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刺激胸腺再生,加快淋巴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的生成,提高免疫功能,吞噬病毒病菌和癌细胞,治疗癌症和肿瘤。
8、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加快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脑神经细胞、树突生成,逆转脑萎缩,加快深度睡眠,治疗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神经性头痛等。
2. 论述补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可使细菌和细胞溶解破坏,这在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调理吞噬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通过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由此而产生的促进吞噬的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3.免疫粘附作用:C3b/C4b 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血红细胞或血小板结合,则可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此即补体的免疫粘附作用。
免疫粘附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易被吞噬清除,在抗感染免疫和清除免疫复合物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炎症介质作用:(1)C2a具有激肽样作用,能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炎性渗出和水肿。
(2)C3a、C4a和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气管痉挛等症状。
(3)C3a和C5a有趋化作用,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病灶部位聚集,发挥吞噬作用,释放炎性介质引起或增强炎症反应。
.3 超敏反应主要分为几种类型?各型之间有何特点?答:分为速发型超敏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盖尔和库姆斯将超敏反应分为下述4种类型: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性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
由于抗原与抗体(通常是IgE类)在介质释放细胞上相互作用,使细胞上IgE的Fo受纤搭桥,引起细胞活化,细胞内颗粒的膜与胞膜融合形成管道,使一些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A(SPS-A)等释放。
这些介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多。
根据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药疹,食物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花粉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细胞上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K细胞的作用、细胞被破坏。
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都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它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毛细血管壁或组织中,激活补体或进一步招引白细胞而造成的。
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外源性哮喘等。
阿尔图斯反应是一种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
在反复注射抗原(如狂犬病疫苗、胰岛素)后,局部可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
为细胞介导免疫的一种病理表现。
它是由T细胞介导的。
常见的类型是:化学药品(例如染料)与皮肤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能使T细胞致敏。
再次接触该抗原后,T 细胞便成为杀伤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
另一个类型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是由某些病原体作为抗原性刺激引起的,见于结核病、梅毒等。
此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等都属于此型除上述4种类型外,还有些学者提出Ⅴ型超敏反应(又称刺激型变态反应)。
Ⅵ型超敏反应甚至更多的类型。
有些变应原(如青霉毒)也可在同一个体引起不同型的超敏反应同时出现。
4、简述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答:T细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亚群。
(一)初始、效应、记忆T细胞: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二)αβT 的成熟T细胞为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和γδT细胞:据表达的TCR类型,T细胞可分为αβ+T即细胞和γδ+T细胞。
αβ+T细胞分布广泛,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具有多样性,既可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Th),也可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γδ+T 细胞分布于皮肤粘膜组织,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只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效应细胞为CTL;三)CD4+和CD8+T细胞:αβT细胞又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识别MHCⅡ类分子所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Th.CD8+T 细胞识别MHCⅠ类分子所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CTL;(四)Th、CTL和Tr细胞:根据功能可将T细胞分为Th、CTL和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均为效应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