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2.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

3.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

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 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

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

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4.说明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商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率的反映程度。

商品的需求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归纳以下三种情况:(1)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

既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提高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既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3)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8.作图说明农产品的蛛网形状。

答: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短,只要价格上升,农产品的供给就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较小,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

如图所示,顺着箭头,可以看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蛛网是发散的。

图略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答: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简述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

答: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 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3. 水的用途比钻石广泛得多,为什么水的价格远远低于钻石?答案略4. 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如下:(1)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 具有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 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为工具。

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入,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 i,2=P i/P2。

二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1)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即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简答题1 .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征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试说明理性的生产者应如何组织生产。

答:(1)对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内,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

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停留在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停留在该阶段。

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

若它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2)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和各要素的价格,当RTS P /r 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

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二者相切之处决定最佳比例。

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

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扩展线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

生产规模的确定需由收益情况来定。

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要素的数量;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

关于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涉及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视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

但生产者选择最优规模时,其基本原则是MR=MC 。

简答题(每套3个小题,每个小题7 分,共21 分)3.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P31-32,(1)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图示略)需求减少……。

(图示略)(2)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图示略)供给减少……。

(图示略)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案:P495.何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答案:( 1 )定义( P38)(2)关系(P48 表2-4)6.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P73最后一段,图形P73图3-1,7.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答案:P78 “商品的需求价格……商品的学求价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P79 “就这样……而且说明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按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8.序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答案:序数效用论运用无差异曲线法,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到一起得到消费这均衡的条件并推导出消费曲线。

(1)图形:图3-11,图3-12.(2)无差异曲线及预算线的定义和斜率。

(3)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点,在该点预算线的斜率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

因此,消费这均衡的条件为:MRS l2=P l/P2,它表示:……。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移动,可得到价格消费曲线。

(5)价格-消费曲线是……。

(6)将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组合点在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构成的坐标系中描绘出来便形成了消费者需求曲线。

9.序数效用论是如何说明价格——消费曲线的?答案:( 1)图形:图3-11,图3-12( a) .(2)第8 题答案的(2)(3)(4)(5) 10.用图形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案:(1)图形:图3-17(2)指出总效应。

(3)说明图中补偿预算线的作用,并借此指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需求曲线的特征:P104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抵挡物品。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防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 11.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案:(1)图形:图3-17(2)指出总效应。

(3)说明图中补偿预算线的作用,并借此指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需求曲线的特征:P105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 12.简要分析当MC 下降时,要素(如劳动)投入是否在合理的区域内?答案:(1)由MC=w/MP 和AVC=w/AP 可知,MC 曲线和MP 曲线,AVC 曲线和AP 曲线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即:MC的上升段对应MP曲线的下降段,MC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P曲线的上升段,MC曲线的最低点对应MP 曲线的最高点。

AVC 的上升段对应AP 的下降段,AVC 的下降段对应AP 的上升段,AVC 的最低点对应AP 的最高点。

(2)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厂商可变要素投入的短期决策区间应为MP曲线与AP曲线的交点至MP=0 的部分。

该部分恰好和AVC 曲线最低点以上的MC 曲线相对应,此时,MC 是上升的。

(3)因此,当MC 下降时,要素不在合理的区域内。

13.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答案:( 1 )图形。

图4-3(2)根据图形指出生产的三阶段。

( 3)指出第二阶段为合理投入区域。

14.结合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答案:( 1 )图形,图4-8(2)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定义和斜率。

( 3)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即为最优要素组合点,该组合点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4)由以上分析可知,厂商既定成本产量最大的最有要素组合条件为:MRST LK=w/r,它表示:……;因为边际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良药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写为:MP L/w=MP K/r,它表示:……。

15.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答案:P139 第二段。

16.结合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答案: (1)图形,图4-9 (2)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定义和斜率。

(3)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即为最优要素组合点,该组合点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4)由以上分析可知,厂商既定成本产量最大的最有要素组合条件为:MRST LK=w/r,它表示:……; 因为边际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良药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写为:MP L/w=MP K/r,它表示:……。

17.简述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 (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MC=w/MP 。

P169 “第一,公式表明……MP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P170“第二,有以上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可以推知,……总成本区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AVC=w/APP170 “第一,公式表明……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