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2016.11.7 第Ⅰ卷(选择题共30 分)一、(共12 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璀.璨.咀.嚼魂.不守舍训诫.(ji è)B.端.祥.攸.扬.凌空而去窗棂.(l ín)C.雾霭.嗥.叫剔.(t ī)透濒.(bīn)临D.眷.念战.栗.归省.(xǐng)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返璞.归真pú)(2.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而应该勇猛前进。

(2)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3)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A.畏缩不前徜徉祈求B. 举棋不定徘徊乞求C.举棋不定徜徉乞求D. 畏缩不前徘徊祈求3.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但学生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B.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4. 下列各句符合问号使用规则的一项是()A. 他不知道谁动了他的奶酪?B. 是饭前喝汤对身体有利?还是饭后喝汤对身体有利?C.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D. 中学生如何支配压岁钱呢,你是否想过 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呢, 对上述问题, 我们 作了一些调查。

元青花西阿括文中一听起,就的蒙由服大中域天、(9 分 , 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题蓝色。

初,次征道。

其了西今主色 么的影3世者的国带调色 什化的13承交流入中他们主色以蓝 化涌,的是展 文人等化的都 西厥家文处 中突学斯到 人、域看 瓷而众谜蓝系突打斯家西以 花然了个尚关军,波学是可 青。

下一白的异亚、文 然 在耳。

留下第尚白域的汗异中亚人、天文蓝色依然 谜 贯世 人西思、伯 之 雷后 古跟吉亚拉匠化我建 芽其你亭花的熟一绘下跟换元有 青其凤个情下镇字 的名 家元的是是分,了和医波瓷的而,众多谜就,个它络时大代时,是都景家二 脉的的元个艺法力在画, 。

第, 展脉见的立的是元那个工艺说法能力,个画纸,花多第跟。

后因。

山瓷 。

们筑 期发看玉不,的种画来一了青很有去任。

褓中种解是元了现斯文北方到南上重画画艺上从学术 波量来胎方技从 的个已,熟,。

花材 直 ,亮一而成究青题的人元是初鸟人元出波花以强漂外料然研元的期了 期,青代较镇另颜突待是器早现花原曾应 早候元比德到了种尚谜瓷花出青个,产个他青才元二前生的多关。

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 多。

第多里,有如元大青盘花、大大件罐瓷、器 (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 )5. 作者在文中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 的四大谜团。

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当格个粗中的元青杯 、蒙,光泽。

喝醉”一我青。

文花正是 文烁在无A.蓝色B .发展C .题材D .造型6. 下面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青花瓷的纹饰是蓝色的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B.元青花突然成熟的原因是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C.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特别多。

D.明清两代的瓷器都是以青花为主的。

7. 下列有关元青花造型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一致一项是()A.元青花全都是大件,当年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的元青花也全是大件。

B.元青花大器特别多与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的性格有关。

C.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这是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

D.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

三、(共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 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8. 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做宰相)B.子.知之乎(儿子)C.非梧桐不止.(停留)D.非.练实不食(不是)9.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欲/ 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 .今子欲以/ 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今/ 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 而吓我邪10.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

B.庄子是个勇敢而机智的人。

C.庄子谈泊名利、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

D.庄子为人没有志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 分)四、(14 分)1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12.填空。

(10分,每空2 分)①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__________ 。

(《长相思》)②_________ ,人迹板桥霜。

(王维《商山早行》)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

(《春望》)④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中“丝”字与“________ ”字谐音,这两句用两个通俗而精辟的比喻,表达了双方对爱情________________ 的决心。

(《无题》)五、(18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 题,永远的香椿树赵学儒⑴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

⑵刚摘下的、嫩嫩的香椿芽,用水那么轻轻一焯,只需放些盐和香油,顿时,香味就溢了出来;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儿,在吱吱冒油、焌过葱花的热锅里,翻上几个跟斗儿,煎成金黄、淡绿相间的坨子,煞是好看,又相当的美味。

在我的老家太行山区,到处都长满了香椿树。

每年春天,等到香椿树上的芽长到寸把长时,乡亲们便把嫩芽掐下来,当作下饭的菜肴。

⑶十几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刚到北京,住的这个小院,有几棵三四人高、碗口粗的香椿树。

虽然市场上也卖香椿,但那些香椿芽掰下许久,已经蔫了,没有刚掰下的水灵。

遥想在老家吃香椿芽的情景和美味,我不由得来到香椿树下,想伸手掰几片叶芽儿。

⑷“不可!”老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阻止。

⑸原来,这几棵香椿树都是“名花有主” 的。

其实,这树是谁栽的早就说不清了,但“主人” 不让人掰,就只能不掰了。

这与太行山区那种纯朴的风俗不同,在那里,香椿树的主人会主动邀请大家分享,有人甚至把掰好的芽子热情地送到别人家去⋯⋯⑹老陈拒绝了我,我便把不悦的目光送给他。

⑺老陈是小院的门卫,看起来六十多岁的样子。

不过显然不是,因为六十已经是退休的年龄。

他个子不高,头皮裸露,仅剩几缕软软的、发黄的头发;有时戴着一副老花镜。

每次早起,一定会看到他,不是挥舞扫帚、就是推着垃圾车,打扫小院,清理洗手间。

晚归的人,只要轻敲他的门窗,他就会马上披件大衣或挂条短裤出来开门。

⑻香椿树的芽被“主人”蚕食得很快。

很快,几棵香椿树像被剃光了头,紫红色的枝干上,露出断裂的白痕,像一只只含泪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注视着人们。

但是,到了秋后,香椿树的叶子还是顽强地长全了。

不过却明显没有杨树叶、柳树叶那样健壮,大小不一,厚薄不齐,只要一经雨霜,便纷纷凋零。

冬天的夜晚,狂风呼啸,香椿树独自伫立在皑皑的白雪中。

令人惊奇的是寒冬一过,每到春天,那光光的香椿树上又吐出了嫩芽。

⑼这些年,我逐渐了解到一些关于老陈的事。

他在香港回归那年,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做了我们小院的门卫。

因为小院就他一个门卫,无人顶替,他离家后就再没回过一次家。

起初,他的老伴和小外孙还住在这里,之后小外孙回老家上学,老伴又得了糖尿病,也回了老家。

剩下他自己,一年又一年,为小院、为单位,默默地、尽职尽责地做着每一件事。

⑽了解多了,我慢慢地对他产生了同情⋯⋯每逢过年过节,我都要给老陈买些酒送去,好让他打发孤独的时光。

起初,我买了一捆啤酒,后来他跟我说,价钱一样,啤酒不禁喝,还是买两瓶白酒实惠。

⑾有一次,他突然给了我一把第一茬香椿芽。

而且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

⑿初春的香椿芽,翠绿水灵、鲜嫩喷香!⒀临走时,他嗫嚅地请我帮他写个老年证申请。

我说,办老年证要六十二岁以上,你还不到六十吧,不符合规定。

他这才拿出身份证⋯⋯我惊住了,连手上的香椿芽都不由自主地掉到了地上。

⒁原来老陈都已经六十七岁了!⒂他帮我捡起香椿芽。

我真的不敢想象,在我品尝这美味时,是在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还是在咀嚼老陈人生的酸甜苦辣?⒃一年又一年,香椿树秃了再繁,香椿叶落了又生。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那屡遭蹂躏的香椿树,永远保持了不屈的形象,永远在积蓄执着的力量,永远都有一股春风吹又生的活力⋯⋯(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写“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4 分)14.下面句中的“主人” ,一个加了引号,一个没加,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原因。

(4 分)①其实,这树是谁栽的早就说不清了,但“主人” 不让人掰,就只能不掰了。

②而且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

15、“我”对门卫老陈的感情随着“我”与他的接触不断深入。

请简要概括“我”对老陈感情变化的四个不同的阶段。

(4分)16.文题“永远的香椿树”改为“永远的香椿芽” 好不好,为什么?其中“永远”二字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6 分)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8 题。

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

春节,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许多风俗礼仪可以说是“礼仪之邦”的最好印证。

17.如果你准备从“礼仪”的角度对中华文明做一些了解,请从当前人们过春节的习俗中列举四种能够很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的表现方式。

(4 分)18.过年,还有一年就将面临中考的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一起吃年饭。

饭桌上,你需要按我们中国的礼节表达对长辈的祝福,请把你对他们的祝福和自己面对中考的决心连在一起完整的表述下来。

(字数100-120字)(4 分)七、作文(50 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和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一、1、B 2 A 3 B 4 D二、(共9 分,每小题3 分)5. A (应为色调)6. B(文中有两种解释,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