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调查报告所在系工商管理系专业班级市场营销学号 20142030514 指导教师日期 2015年11月25日目录一、调查背景 3二、调查目的 3三、调查地点 4四、调查对象 4五、调查时间 4六、调查方法 4七、调查内容 4(一)举例分析 5 (二)大学生消费特点分类7 (三)通过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具体如下:9 八、企业应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10(一)产品策略。
10 (二)价格策略。
10 (三)分销策略。
11 (四)促销策略。
11 九、对策及建议12 附录:调查问卷15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表15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这一细分市场不仅蕴藏的巨大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用户将成为社会未来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中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消费行为和营销策略的研究,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潜在的市场价值与其独特性决定了进行专项研究的必要性。
二、调查目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必然能够给商家带来可观的利润,根据这种消费心理给商家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使商家利润最大化。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没有工资来源,没有收入,花费能力又高。
容易消费,商家如果将目标对准大学生,获得的利润是很高的。
重庆市永川区重庆文理学院四、调查对象重庆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学生五、调查时间2015年11月20日-11月25日六、调查方法1、抽样调查按照随机抽样调查的原则,对15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为92.67% 2、面对面访谈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其中15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七、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具体涉及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平时消费资金的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状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感受等。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查等来把握。
在把握这些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消费心理特征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一)举例分析1、除了家庭给予外的其他收入来源调查数据显示,63%的同学生活费的来源主要是家庭给予。
这表明,大学生月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在具体消费来源上出现了极大的倾向性——父母。
虽然处于第二位的是做兼职,但两者差距太大,要实现大学生经济上的独立,除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树立经济自立的意识,关键还需社会给予更多的机会与支持。
2、购买物品的基本标准由上图可知,大学生在购买物品时的标准主要是看价格,接着是质量,而是品牌因素只占18%,可见大学生在购买物品中大部分看中的是价格是否经济,而品牌效应对其影响不大。
3、每月开支所占比重上图反映除了大学生的消费态势,大学生主要消费用于饮食和生活用品方面,在娱乐交际和衣饰方面也占了较大的比例,但用于学习方面却很低,这值得我们深思。
(二)大学生消费特点分类(三)通过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具体如下:首先,外部环境中商铺选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离大学宿舍近的,且靠近学校路口的地方能成为非常好的旺铺,会引起“马太效应”学生也会根据学校周边的环境去定义店铺应该在那个档次,以及定位他们的信誉和是否适应他们的心里要求;商店类型上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与周遭店铺的商品大同小异,要懂得良好的运用周围的环境,去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不同。
其次,商铺建筑与购买心理,一样的店铺建筑风格下,适用、坚固、经济和美观是必须符合的。
大学生也许会对店铺内陈设更关注,但是不符合这四点的外观也会使得大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影响消费。
再次,是门面装潢就像一张脸,美丽的东西总是会被学生喜欢的。
大学生喜欢名字简洁有特色的,具有谐音特质的,好记的店铺作为他们常去购买的地方。
最后,是橱窗设计,商家应该用心在灯光,摆设,加上玻璃,这样可以将简单的橱窗变得更加夺目了,同时可以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引发消费者的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八、企业应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面向大学生消费市场企业营销策略为了有效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企业应切实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认真搞好市场调研工作,善于根据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企业面向大学生群体推出的产品应经济实用、货真价实、功能多样、朴素、方便、美观大方、新颖独特、反映时代潮流,以适应其求实、求便、求美、求新的心理;企业在满足大学生的共性需求的同时,应结合其个性需要,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在款式、色彩、形状、包装、质量、功能等方面塑造企业产品的优势或特色,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产品档次方面,应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也应适当提供一些高档商品,以适应收入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基于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高,比较重视发展自己的智力,企业向大学生提供的学习用品及服务,应重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有利于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商品必然以某种方式对其发生作用,并对其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产生深刻影响。
(二)价格策略大学生往往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决策。
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是许多大学生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之一。
这不仅是由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决定,也是由其经济来源状况、购买能力等因素所决定的。
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进行合理的价格定位。
一般而言,价格中低、薄利多销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当然,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家境富裕、收入高、爱攀比、讲排场的大学生对高档产品或服务存在着较强的需求欲望,企业也应在合理引导、崇俭戒奢的大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优质优价的商品,以满足其需求。
(三)分销策略由于大学生的时间、效率观念较强,他们购买商品多希望购买方便、节约时间,因而选购一般商品时大都习惯于就近购买,而且希望就在学校附近或者学校里面的商家购买。
只是在选购价格较高、档次较高的商品时,才不计较离校的远近而到信誉高的商家购买。
企业在进行分销渠道决策时,应尽量将销售网点设在学校附近或学校内。
也可采取到校销售、上门推销、邮购销售、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直销形式,还可采用学生用品专营店,或在大型商店内附设学生用品专柜的方式进行销售。
距离学校较远的商家,在课余时间或周末派专车接送学生购物,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形式。
(四)促销策略企业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综合采取多种多样的促销形式,以便有效地拓展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目标市场。
广告促销策略。
大学生群体易受广告的影响,对广告可信度的评价较高。
在一项当代大学生对广告的感知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有98.21%的大学生认为广告对其生活有冲击和影响,其中80.35%的大学生认为有重大或较大冲击和影响。
82.63%的大学生表示广告曾经指导自己作出过正确的消费选择,65.19%的大学生承认广告曾经教育过自己改掉不良的消费习惯,但也有67.95%的大学生表示广告曾经误导过自己的消费选择。
可见广告与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联系密切,企业应切实利用好广告促销这一手段。
九、对策及建议总的来讲,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但其中不乏非理性消费的存在。
但是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对这些非理性消费行为不能及时引导扭转,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家庭的经济支配,增加父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的未来及持续发展。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要得到改善需要时间,不仅要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才能慢慢的看到成效。
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针对当前大学生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等问题,除了与大学生消费的特别环境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学校、老师及家庭都应该对大学生全体的消费状况及消费观进行关注,加强大学生对理财规划、价值取向、独立能力等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鼓励大学生每月有计划消费,并将生活费存储在银行,按需支取。
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其养成健康、理性、节约的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
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
但个体差异大,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
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可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行为。
(三)净化校园消费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导向。
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其主要原因为媒体诱导的消费偏向所致,致使大学生容易形成攀比、名牌、追新、求异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净化大学校园消费环境,在校园里积极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是大学生自我消费不断扩张的行为得到感应,并适时控制自己消费,到达理性消费的目的。
在全社会共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身体力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消费环境和氛围。
(四)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教育消费比重。
大学是青年快速成长、成才的地方,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特殊的校园环境,有别于社会其他消费者,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
大学生应把主要精力和消费目标多放在自身发展和知识索求上来,如参加专业能力培训、学习资料的投入等。
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应提高文化教育含量,适当降低情感方面的消费和娱乐性消费,实现与大学生消费者身份和需求对应的最大消费效益。
另外,大学生消费应该量入为出,根据自己实际能力适度开支,避免攀比,应以节俭为主,节俭为荣。
提高大学生的教育消费比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其建立其合理的消费结构,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加强学校各项管理,以及形成大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以后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