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IM基础知识培训

BIM基础知识培训


BIM的价值
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精确计算、减少浪费 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冲突调用、决策支持
BIM给各方带来什么好处
1.设计单位:产品可以得到创新、产品更加精确、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2.业主方:缩短工期、减少拆改、降低成本、提高品质等。 3.施工方:实现施工模拟、优化施工组织、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材料 浪费、优化成本核算、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等。 4.使用方:所见即所得,所想及可现,对产品有预知性,可以提前进 行空间布置,产品定制,减少交付后进行功能整改等。 5、物业管理方:对园区车位,楼宇监控,设备用房,消防设备设施等 通过bim链接起来进行实施掌控,替代人员巡查,精准安全高效等。
常用
建筑: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
软件
结构: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水暖电:Autodesk® Revit® MEP
BIM时代与传统CAD时代对比
1、二维CAD 软件系统存在的不足: (1)、各专业协作设计缺少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2)、2 维设计禁锢了设计师的空间想象 力和创造力;(3)、设计修改工作量巨大;(4)、图纸审查和细节检查复杂抽象;(5)、项 目各参与方缺少信息交流平台,存在信息断层。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设计以及项目管 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BIM 相对相对传统3D CAD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的推广,越来越多三维建模和渲染软件应用于建筑行业,如3DMAX等。但是这些
3D 模型仅仅是简单的几何体的组合,其中无法包含特定建筑构件的属性,无法进行协助分析 各个方面的建筑性能,也无法作为协同设计和协同管理的平台。
而基于BIM 技术的应用系统可以创建出包含大量真实建筑信息的虚拟建筑模型。其中包含了 建筑构造、工艺和建筑材料等建造一个建筑所需要的所有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囊括建筑所有信 息的综合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在整个建筑业中发挥作用,管理建筑全寿周期的所有信息。
项目的BIM模型
保证施工期间不产生重大事故(火灾) 提供准确、直观的BIM数据库。
Bim的应用-施工现场视频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 的科技产品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其中VR应用,无人机、全景 摄像技术、RFID技术、3D打 印技术等均可以与bim进行信 息链接,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 行管理,对问题进行记录回放。
BIM定义
建筑信息模型
指建筑物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创建和使用的“可计算数字
业主
信息”。而这些数字信息能够被程序系统自动管理,使得经过这
些数字信息所计算出来的各种文件,自动地具有彼此吻合、一致 的特性。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 建造施工人员
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
BIM的应用—机电走廊、机房(实物/模型对比图)
BIM的应用—建筑、装饰
塔楼大堂咖啡吧装饰实体建模
BIM的应用—碰撞检查与处理
检测前
处理后
BIM的应用—自动生成预留孔洞报告
BIM的应用—精确/详细材料清单
BIM的应用—三维算量
22
BIM的应用—施工动态模拟
BIM的应用—4D施工模拟(加入时间轴)
“十一五”科技支 "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
撑计划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成本预测、施工优化
(2006-2010) 、施工安全分析等下一代工程软件。
“十二五”-“十三 五”科技支撑计划
试点、落地、推广、普及
(2011-2020)
BIM时代与传统CAD时代对比
CAD和BIM简要比较表
BIM的应用—可出2D、3D图纸
建筑设计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 综合设计施工图如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 洞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等 使用施工图纸。
Bim的应用-施工阶段管理
应用BIM整合现场——BIM模型的虚拟建筑 + 实际的施工或管理现场 = 操控现场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场指导:BIM模型和3D施工图指导 ·现场跟踪: 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互联网等技术
武汉市 1.2017年9月,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通过试点,分阶段、分步骤推行BIM技术。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 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 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社会资本投资额(建安造价)在6000万元以 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参照执行。 合肥市 1.2017年5月,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合肥市行政区域内开 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单个项目 国有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大型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应 当应用BIM技术 ”
BIM
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 全寿命周期
运营管理
建后维护
BIM
BIM发展现状—国内
2002年 2004年
产生BIM理念和技术研究 出现各种BIM为核心的专业应用软件
“十五”科技攻关 "基于IFC国际标准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
计划
——对BIM数据标准IFC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出基于IFC的结
(2001-2005) 构设计和施工管理软件。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方法,以达到优化项目施工,节约成本和控制质量等目的。但TBIhM对e建F模o人r员t要h求必须具备一
定高度的专业技能知识,且对BIM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做到立即熟练掌握,需
BIM工程应用实例 要BIM人员经验的不断积累,同时,对BIM的功能需求,需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自行扩展与选择。 阻碍BIM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企业对于BIM还不够了解,但是已经有一些企业接受 了BIM,相信用不了多久BIM时代即将到来。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Bim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培训人:陈龙 2018年07月
目录
1
BIM简介
2
BIM相关政策
3
BIM的发展
4
BIM的价值
5
BIM给各方带来什么好处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IM工程应用
7
BIM个人见解
8
BIM实例视频展示
BIM的概念
BIM全称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个人对BIM发展的观点
简单说,BIM的优越性表现在,它是一种采用思维建模的方式,将整个项目重头到尾提前 创建一遍,通过模型模拟的方式拟建将要建设的工程。按照实际施工经验及专业技术,按照正 常的施工顺序、前期的施工方案等逐步实施,从而核实各项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是否可行,以 提前发现在实践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不断更进施工方案、施工措施、施工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学术研究,无法实践应用;
•进入21世纪,BIM研究和应用得到突破性进展;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迅
速发展,全球三大建筑软件开发商,都推出了自己的BIM软件。
绘图时代的发展
手图到二维、三维地信息改革 从2D、3D的传统建模到4D、5D的信息建模方式 摒弃传统设计中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同步更新、参与方不能很好的相互协调、施工过程不能可视 化模拟,检查与维护不能做到物理与信息的碰撞预测等问题。
BIM 建筑设计师
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 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水暖电处系统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政府对bim推广的相关政策
Bim政策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已经陆续试行推广,一线城市以北上广为首, 更是走在了前沿,做时代的先锋。已经有不少bim应用的实例落地。
BIM的应用—三维可视化
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即 所得”模型三维的立 体图形可视、项目设 计、建造、运营等整 个建设过程可视,方 便进行更好的沟通, 讨论与决策
BIM的应用—模拟性 能效、紧急疏散、日照、热能传导等的模拟
受风力及流体力学模拟
日照模拟
自然通风系统模拟
热能环境模拟
BIM的应用—机电深化及管线综合
•20世纪80年代后,芬兰学者,“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系统;
•1986年,美国学者Robert Aish,“Building Modeling”;
•2002年由Autodesk公司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
手绘
第一次革命 甩图板
CAD
第二次革命 二维到三维
BIM
从2DCAD过渡到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建筑3DCAD,将是未来计算机辅 助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BIM发展现状—国外
美国到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 应用领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建成 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
特点: 1、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已受 到广泛重视。大企业已经具备了BIM技术能力;BIM专业咨 询公司已经出现,十分活跃,为中小企业应用BIM提供有 力支持。 2、bim全生命周期应用趋于成熟。 3、应用软件已经比较成熟。
现阶段,在武汉市已有许在建的地铁、桥梁等大型公共建筑均已应用了bim技术。
武汉市建委对bim技术试点项目的通知 BIM思想的由来
•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arles 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
理念,BIM理念的启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全行业需要考 虑提高行业效益的问题,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