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全套教学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教学课件

价值规律
主讲:毛孟凯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性质
• 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主讲:毛孟凯
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讲:毛孟凯
第六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 1、有利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2、有利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更好建设社
– 人的因素: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动的主观因素,也是首要因素 –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 即 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 ,是生产的客观因素,是
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 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对象:是被劳动加工的一切东西,包括自然物和加工物 劳动手段:是指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包括 生产场所、容器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 生产关系:
– 从狭义上来说是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 从广义来说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 支配、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
主讲:毛孟凯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1、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原因; 2、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变革的方向。 总之,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最终决定 力量。
•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 1、适应,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2、不适应,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四)两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主讲:毛孟凯
四、政治经济学要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 适应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内,社 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 治、法律的制度及其经济制度相适合的社 会意识形态,如:政治、哲学、道德、观 念等等。
• 两者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形态。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之外,现代生产还应包括科学技术、经济信息等等。
2、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关系
主讲:毛孟凯
生产力要素分析的各种观点
• 二要素论:劳动者与劳动工具 • 三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 四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加管理因
素 • 五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管理因
原理》。 • 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萨缪尔逊的《经济学》
主讲:毛孟凯
主讲:毛孟凯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经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1、人与自然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其往往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包括
主讲:毛孟凯
三、经济学的发展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他著名的“看 不见的手”的原理,即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导致社会福 利的不断增加。
•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有这样一个特征:他们把对经 济制度本质的分析、阶级关系的研究与既定制度 下资源配置过程、诸经济变量之间作用机制的研 究加以结合。
•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明显地体现了这种特征。 • 李嘉图进一步发挥了亚当·斯密的这种研究,他“有意
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当作“研究的出发点”。
主讲:毛孟凯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分化
• 而(法)萨伊和(英)马尔萨斯等人注重于资本主 义资源配置过程的表面现象的描述。
• 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和1832年的议会改革 • 1848年约翰·穆勒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 。 • 与此同时,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1867)。 • 在19世纪70年代初经济学发生了边际革命。 •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
主讲:毛孟凯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 律,即经济规律。
一、含义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內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
二、特点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改变经济规 律,更不能创造和废除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经 济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性质 • 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第六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主讲:毛孟凯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经济(economy)的含义
中国古代: 隋人王通 “皆有经济道”, 明朝冯琦《经济类编》.
素加科技因素
• 生产力=科技×(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管理)
• 六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管理因 素、科技因素加教育
• 生产力=(科技+管理+教育)×(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主讲:毛孟凯
二、政经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 从广义来说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各个社会形态 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狭义上来说是研究现 代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关系
它是指“经国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 庶民。
西方: 色诺芬的《经济论》,
意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 《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来源的研究》。
• 《国富论》的发表称为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 命,即对重商主义的古典革命。这次革命标 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 威廉·配第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 密是集大成者、李嘉图是完成者。
2、一定的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 作用的,当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时,在该经济条件下的经 济规律就会退出,新的经济规律就会出现并发挥作用。
主讲:毛孟凯
三、类型: 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某几个社会中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
规律; 3某特定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