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规划指引

村镇规划指引

关于“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说明“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GDPG)”是广东省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规划某些专题公布的一系列引导性政策和技术要求。

它针对不同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内各地城镇的发展动 态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规划热点而制定,是在遵循现行城市规划法规的基础 上,对一些城市规划政策和技术的强调、深化和补充。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制定注意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与国家 和广东省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相衔接,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既 注重系统性和时效性,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在引导广东省城市发展建 设和规划管理上扮演起重要角色。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在为省内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引导的同 时,也给规划设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是各地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 一。

各地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执行本指引。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编制、审批和修改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从广东各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由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或专家提出制定意向; 2、经专家论证及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审定同意立项; 3、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城乡规划处组织力量编制,并广泛征求各级城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 4、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评审; 5、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发布施行; 6、根据需要对已颁布的指引进行检讨,并按上述程序进行修改。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村镇规划指引GDPG—002(试 行)广 东 省 建 设 委 员 会一九九九年六月导言一、制定《村镇规划指引》的背景在广东17.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分布着54个城市, 46个县, 1583个镇 (乡) , 15.85万个自然村。

全省7000余万人口中,有七成多生活在村镇。

村镇,面广量 大,人口众多,是近年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广东省城乡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环节,理应受到全社会和各级规划部门的关注。

为了贯彻国家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 和管理工作,使我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全省城乡 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在总结实践经验,多方论证并广泛 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广东省村镇规划指引》。

1、现阶段国家、省内有关政策要求 1989 年 12 月 26 日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为合理地进行城市 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

1993 年 6 月 29 日,国务院颁布实施 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对村庄和集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及村庄、 集镇规划区内进行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作出了原则性的管理规定。

1998 年 7 月修编后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强调了要切实保护耕地,并对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的土地用途的管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的管理, 严格控制城镇规模, 合理利用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颁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中发[1997]11 号)和《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发[1996]18 号) ,针 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规划工作和土地的管理力度。

1998 年 10 月 1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 , 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并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 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再次为今后的村镇规划建设明确了方向。

中共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对城乡规划工作十分重视。

1989年11月颁布了《广 东省乡(镇)村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粤府[1989]134号),并于1992年8月15 日公布施行了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积极配合了 , 《城 市规划法》的实施。

为了将我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水平推上新台阶,省政府 近年又先后颁发了《关于按现代化要求搞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粤 府[1994]69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府办 [1998]14号),并按照我省第八届党代会提出的增创广东新优势精神,进行了一 系列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调研, 使我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力度得以进 一步加强。

2、我省村镇建设的现状问题 1、 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省大部分村镇编制了规划, 但由于缺乏市 (县) 域规划的统筹协调等原因,造成一些村镇规模偏大,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土地, 并产生一些村镇建设项目(特别是工业企业)布局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基 础设施配套成本加大等问题。

2、建设发展速度过快。

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农村建房观念仍以传统 的单家独院式私宅为主,广泛存在多建房或多占用宅基地的现象,私宅建设普遍 超标,村民私宅建设失控业已成为村镇建设混乱局面的主要根源;二是一些地方 对工业、商业、房地产用地形势发展估计不足,开发量偏大,闲置较多。

3、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不一,浪费与滞后现象并存。

一方面,一些道路、办 公楼等所谓“门面工程”被不切实际地提高标准,超出了实际利用需要,造成严 重浪费;另一方面,一些电力电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却很不完善,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4、一些村镇生活环境质量并无明显改善,有些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新区建 设中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常被忽视,大量新建私宅无间距、无绿化、无开敞空间, 环境效果低下,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破坏也常常被其经济效益所掩盖;农民富 裕后只想辟新地建新房,旧村改造不被重视,造成旧村居住环境质量衰退,既浪 费了土地,也导致了地方传统特色的消亡、配套设施投入增加和治安恶化等方面 的问题。

3、 社 会 经 济 与 村 镇 建 设 发 展 趋 势 城乡一体化是我省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持续发展” 战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原则性要求。

1、 农 村 产 业 ( 包 括 工 业 和 农 业 ) 的 发 展 逐 步 向 集 约 化 过 渡 , 重 点 是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和 生 产 效 率 的 提 高 。

这 将 影 响 到 村 镇 工 业 的 选 址 、布 局 方 式 和 市 政 设 施 配 套 的 规 划 和 开 发 管 理 ,前 几 年 大 规 模 的 产 业 转 移 过 程中村镇工业“遍地开花”的情况将有所改善。

2、 在 我 省 经 济 相 对 较 发 达 的 地 区 , 外 来 人 口 的 去 向 将 会 成 为 今 后 若 干 年 必 须 面 对 的 问 题 。

外 来 人 口 的 户 籍 安 置 、转 化 政 策 将 直 接 影 响 企 业 的 生 存 发 展 、第 三 产 业 的 服 务 对 象 和 居 住 人 口 结 构 ,并 进 一 步 影 响 到 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要求等建设标准问题。

3、 村 镇 建 设 的 土 地 管 理 将 趋 于 严 格 。

这 是 国 情 、 省 情 决 定 的 , 也 是 广 东 省 可 持 续 发 展 和 城 乡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客 观 要 求 。

今 后 ,对 资 源 的 占 有 利 用 将 由 简 单 的 数 量 增 加 转 向 提 高 利 用 水 平 ,特 别 是 对 土 地 这 一 不 可 再生资源的利用应特别慎重和珍惜。

4、随 着 城 镇 建 设 范 围 的 扩 展 ,城 市 边 缘 地 区 的 村 镇 逐 步 溶 入 城 区 , 并 成 为 城 市 用 地 的 一 部 分 ,大 量“ 城 中 村 ”出 现 ,它 们 与 远 离 市 区 相 对 独立的村镇有质的差异, 逐步纳入城市管理的范畴。

城市化过程中, 应 在 对不同区位的条件的村镇应采取不同的分类指导策略。

5、 单 家 独 院 的 私 宅 形 式 在 农 村 住 宅 政 策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可 能 会 长 期存在,而在土地供应紧张、外来人口众多、工商业较发达的一些村镇, 集 合 式 住 宅 已 经 出 现 并 被 逐 步 接 受 。

今 后 ,对 农 村 住 宅 发 展 应 加 强 政 策 的引导和规划管理力度。

6、 规 划 与 建 设 管 理 力 度 将 逐 步 加 强 , 包 括 机 构 建 设 、 管 理 的 规 范 化 和 法 制 化 、规 划 水 平 的 提 高 等 方 面 ,使 村 镇 建 设 中 各 项 政 策 、法 规 和 规划能更好地贯彻、实施。

7、村镇各项市政及公用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将稳步提高,为村镇的现代化建 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城乡在信息传播、物质供应、社会服 务等方面的差距将会随交通和通信水平的提高而逐步缩小。

8、经 济 上 富 裕 起 来 的 村 镇 在 物 质 建 设 上 也 有 新 的 要 求 ,特 别 是 对 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和地方传统特色的继承发扬方面会有更多的关注。

二、制定《村镇规划指引》的原则1、 制 定 《 村 镇 规 划 指 引 》 的 出 发 点1、 在 村 镇 经 济 蓬 勃 发 展 、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进 程 加 快 的 今 天 , 村 镇 规 划 再 也 不 能 局 限 于 对 物 质 建 设 项 目 的 简 单 安 排 ,而 应 从 社 会 、经 济 健 康 发 展 的 需 要 出 发 ,全 面 协 调 村 镇 的 土 地 利 用 、生 态 资 源 保 护 、风 貌 特 色创造和生活质量提高等问题,使各项建设活动高效、有序地展开。

2、 基 于 上 述 要 求 , 村 镇 规 划 必 须 在 思 路 、 内 容 及 方 法 上 有 所 调 整 和 突 破 。

当 务 之 急 是 在 村 镇 规 划 中 对 节 约 用 地 、制 止 乱 占 乱 建 现 象 、改 善 居 住 环 境 质 量 等 作 出 针 对 性 安 排 ,故 本 指 引 中 提 出 村 镇 建 设 用 地“ 总 量 控 制 ”、“ 地 域 控 制 ”和“ 用 地 分 类 控 制 ”等 新 的 思 路 和 办 法 来 解 决 这些问题。

3、 从 可 持 续 发 展 和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原 则 出 发 , 村 镇 规 划 中 必 须 强 调 对 村 镇 特 色 的 保 护 和 延 续 。

这 种 特 色 不 仅 是 自 然 环 境 和 建 筑 风 貌 方 面 的 ,同 时 也 体 现 在 建 设 标 准 ,即 村 镇 建 设 在 数 量 、尺 度 、组 织 方 式 等 方 面 与 城 市 的 差 别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