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具备“自愈”功能发布日期:2014-06-27核心提示:6月26日,鹤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通过国网公司专家组的测试,系统对故障能够实现秒级“自愈”,停电时间将从以往的2至3小时缩短至2分钟乃至几秒,对客户的影响减至最低,这标志着鹤壁城区配电网开启了全自动的“智能模式”。
6月26日,鹤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通过国网公司专家组的测试,系统对故障能够实现秒级“自愈”,停电时间将从以往的2至3小时缩短至2分钟乃至几秒,对客户的影响减至最低,这标志着鹤壁城区配电网开启了全自动的“智能模式”。
“电网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如有一处发生病患,不及时进行隔离并治疗,就会扩散蔓延造成全身的大病。
”鹤壁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专业副主任秦福祥生动形象的解释说。
电网的“自愈”系统指的是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电网能够自动快速恢复供电,将故障排除于无形,让居民和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停电,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全部由智能系统自动完成。
据了解,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智能化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示范工程,鹤壁配电自动化工程范围涉及6座110千伏变电站,22条10千伏电缆线路,21条10千伏架空线路和3座开闭所。
建设了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的配电通信网。
此外,在建设期间,还整理完成各类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5项,强有力地推进了鹤壁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今后,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自愈’实现鹤壁全市包括县域的全覆盖,鹤壁市百姓将会更多感受到智能电网带来的可靠、便捷、绿色生活。
杭州电网:智能电网再添“动力引擎”核心提示:近日,杭州市区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110千伏教北变顺利启动投运。
这是杭州市区首座全面遵循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的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辅助系统智能化,这不仅为杭州电网110千伏变电站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提供了基本保障与借鉴经验,同时也掀开了杭州电网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全面提速的序幕。
近日,杭州市区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110千伏教北变顺利启动投运。
这是杭州市区首座全面遵循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的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辅助系统智能化,这不仅为杭州电网110千伏变电站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提供了基本保障与借鉴经验,同时也掀开了杭州电网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全面提速的序幕。
服务智能电网确保可靠供电近年来,智能电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不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为能源的可靠供应以及地方的经济发展助力,智能变电站建设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110千伏教北变的建造应运而生。
110千伏教北变电站位于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渊北路与纬三路交叉口,变电站的建成可以缓解开发区工业负荷增长、近电远送以及电源点紧张的矛盾。
杭州供电公司建设部坚持高标定位、积极筹划,采用先进的智能设备,不仅减少供电过程中的突发性事故,延长设备的运行寿命,也最终提高供电过程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发挥科技优势体现节能环保110千伏教北变以“占地少、造价省、可靠性高”为目标,采用平面紧凑布置方式将半地下布置方案优化为全户内方案,建筑面积优化核减25.3%,同时整合二次设备,二次屏位优化核减33.3%。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该变电站用光缆取代长电缆,从根本上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缆材长度节省70%。
此外,首次在杭州市区110千伏变电站具备一键式顺控功能,将传统变电站需要耗费半小时的停电检修在三分钟内完成,效率提高10倍。
为保证变电站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变电站内配置了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包括视频智能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和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子系统,提升了全站安全、防火、防盗管理水平,提高了当地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电能支撑。
物联网技术为配电自动化插上新“翅膀”核心提示: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仍存在配电网网架薄弱、通信难于覆盖、配电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可以预见配电网建设将迎来一个全新时期,缩短停电时间,迎接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的新趋势。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仍存在配电网网架薄弱、通信难于覆盖、配电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可以预见配电网建设将迎来一个全新时期,缩短停电时间,迎接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分批开展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一次网架及设备改造,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终端、配电通信网络、信息交互总线、配电自动化运维体系的建设,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预期目标。
与以往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实践相比,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在技术路线、项目管理、工程实施、装备水平、运维管理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技术架构先进、建设管理规范、系统功能实用、信息交互标准、通信方式可靠、运维管理精益。
呈现出系统建设应用主体明确、主站功能完整,馈线自动化方式多样化、重点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实现信息交互与业务集成,配电终端配置合理、技术性能显著提高,多种通信手段并用、有效实现信息传输等特点。
在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技术进步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虽说经过近两三年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大力推进和有效开展,绝大部分试点项目都取得了成功。
但是,通过对试点工程建设的分析和总结,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配电网架和设备改造要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需要、配电自动化覆盖范围小、高级应用软件条件仍不具备、配电自动化涉及专业环节多运维工作难度大、信息交互规范性不够多、系统集成应用较困难等等。
事实上,电网配电环节的智能化,重点在于提高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制性,更迅速的反映故障,更可靠的电力供应。
实现可视化的现场作业管理、智能的设备管理、电力设施防护防盗预警和智能化的线路及设备巡视,传感与量测是智能电网的基础。
在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环节,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配电网线路及设备状态监测、预警与检修、配电网现场、作业管理、配电网智能巡检、应急通信、关口计量与负荷监控管理、分布式能源与充电站等设施监控等方面,以加强对配电网的集中监测,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性、高质量供电,降低损耗的目的。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设备,采集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通过互联网实现互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举个例子,配电自动化所覆盖的站点,在市区范围内往往集中在人口、街道等密集区,管线情况复杂,同时配电自动化作为后续建设内容,在一些投运年份较长的配电终端站,存在电力管道堵塞、光缆敷设困难等情况。
对于一些重要区域的配电自动化端站,不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光缆敷设等施工。
在这种情况下,将主要采用中压载波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
中压载波通信、租用无线公众网通信及无线宽带等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着缺陷。
而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把配电网的所有设备及部件连上物联网,轻松地完成配网通信任务,同时能实现配网自动化“三遥”(遥信、遥测、遥控)信息,目前采用的GPRS、载波等通信技术由于带宽不足仅能实现“两遥”(遥信、遥测)信息。
而且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数量多、变动频繁等问题。
物联网为配电网插上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翅膀”,未来加强物联网关键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加大产品推广、应用示范和标准制定力度,将物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到配电网建设中,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贡献力量。
用电清洁可靠改变看得见“当前,生态城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大于20%,利用率达到100%。
”每提到这组数字,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石锐都掩饰不住心中的自豪。
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自2011年投运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天津电网的能源结构、供用电质量、客户体验等不断优化提升。
配网自动化故障隔离、自愈技术为生态城居民小区提供了高可靠供电方式。
石锐说,生态城区域客户年停电时间不超过6分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电压质量、三相平衡度和谐波质量均达到100%,为城市电网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后,2013年,以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智能电网建设为基础,结合生态城分布式能源和地区规划建设需求,国网天津电力启动了生态城智能电网全面建设计划。
该计划包括“全面建设”5个子项、“运行数据积累完善”11个子项、“863配套项目”3个子项。
生态城智能电网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和信息通信建设成果显著。
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冀慧强介绍,在发电侧,生态城实现了对9.7兆瓦光伏、4.5兆瓦风电,共计14.2兆瓦分布式电源的友好接入与全额消纳。
在电网侧,建成电缆双环网网架以及具备遥控、遥测和遥信“三遥”功能的配电自动化和生产抢修指挥平台,覆盖21条馈线和54座配电站。
在用户侧,起步区共约1万户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实现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建成涵盖1座充电站和115个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8辆电动公交车的充电需求,年充电量达到30万度。
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还与生态城管委会签署了“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在数据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小区建设模式等方面有计划地开展合作共建和探索创新。
今年8月7日,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天津召开。
“项目的总体目标就是将天津生态城建设成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网示范基地、体验基地、创新基地。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智能处处长于建成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