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学生:张三
授课教师:李四
学号:1234567
院系:中文系
年级:2004级本科
日期:2006年6月
摘要: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科学与技术互为依存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轮的使用中有力学。
科学产生技术,如发现了相对论和核裂变,产生了原子弹和核电站。
技术也产生科学,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射电天文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单分子科学。
2、科学与技术互相促进
科学的成就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需要促进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科学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出现了“科学技术化”的趋势。
同时,技术也更加科学化。
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应该说,科学与技术之间呈现一种极其复杂的互动关系,二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就人类创造知识的过程而言,人类最先创造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
新技术的发展又把科学推向新的领域。
有了科学,就会有相应的技术、如数理逻辑和电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技术碰到困难,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便会要求并产生出新的科学加以研究,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比如人们在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时,由于当时技术所限陷入了困境,从而诱发了物理学危机,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深入研究,便有了当今的高能物理学。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2、根本职能不同
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
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3、转化领域不同
科学属于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化领域,它本身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属于社会的精神财富;技术属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领域,它本身是物化了的科学知识,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
4、成果表现不同
科学的成果表现为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具体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不断深化人类认识,充实人类知识宝库。
技术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为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
参考文献
1.周光召主编.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2.韩丽娟,程高祥,戴小枫.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中国农学通报,
1997,13(5):3-6
更多关注新浪:月牙L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