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
二、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三、教育幼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四、按儿保常规做好体弱儿管理,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矫治率达100%,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并能落实,有个案记录,定期追访。
并向家长做好宣传体弱儿的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五、开展口腔、视力的检查和保健工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实施矫治。
六、夏季做好防暑防病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七、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应列为多发病防治的内容。
对这些幼儿作为重点管理,追踪随访。
八、我中心按照婴幼儿健康管理程序:分别在3月、6月、8月、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龄时定期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为4-6岁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九、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防治常规有: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或(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一、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1、小儿长期喂养不当:(1)人工喂养的婴儿,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足;(2)母乳不足又未增加其它母乳代用品;(3)6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添加辅助食品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特别是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的小儿;(4)长期挑食、偏食、厌食的小儿。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最常见。
此外,肠寄生虫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3、先天性不足,消化能力低下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
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
二、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2、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2006版)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3、评价标准:小儿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小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中位数-2s)。
三、营养不良的分类1、低体重小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年龄别体重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
消瘦、2.小儿的年龄别身高正常,但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等于或高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照分析,如低于该评价标准,就是消瘦。
消瘦主要反映小儿目前或近期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饥瘦,重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
3、发育迟缓又称生长迟缓,小儿的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而身高别体重正常。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的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比分析,若为正常,就是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主要反映过去(长期)营养较差,目前尚可。
这类小儿从外表看上去匀称、皮下脂肪不少,只是长期的矮小。
4、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小儿的体重和身高均低于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的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同消瘦和发育迟缓的评价方法。
患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小儿实际上存在消瘦和发育迟缓,表明过去和目前均有营养不良,患儿看起来又瘦又小,严重者精神不振、反应低下,智力障碍等。
可将四种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和分类方法归纳于下表中。
营养不良评价表评价标准营养不良分类低体重-2s 按年龄的体重评价标准<均值) 急性、近期营养不良 (-2s 按身高的体重评价标准<均值消瘦)过去、慢性营养不良(发育迟缓-2s按年龄的身高评价标准<均值按身高/体重和年龄/身高评价标准<均严重慢性营养不良(过去、目前营养均值-2s )差四、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最早出现的表现是体重不增,随后体重减轻;1 、消瘦、肌肉松弛、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肤毛发干枯失去弹性;2患病较久、病情较重者身高增长迟缓,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3 反应迟钝、智力落后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患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
4、营养不良的治疗五、查找原因;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2、进行喂养指导;3、1()强调母乳喂养;)根据小儿年龄特点,指导合理补充营养,调整饮食,及时添加(2 辅助食品; 3)增加饮食次数或增加热量的摄入。
(药物及其它治疗4、)助消化药(1 ,B6,维生素C;1(2)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B2 次口服。
321.5mg/kg0.63()锌:锌元素,每日~,分~)中医中药:①推拿、捏脊;②开胃健脾的中药。
4(.5、定期随访(1)每月复查一次,测量体重、身高并进行评价。
(2)应做血红蛋白检查,异常者,按贫血常规管理;做智力检查和微量元素检查,异常者应做出相应的处理。
六、治愈标准1、按年龄的体重应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如经指导、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但体重仍未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者,可采用按身高的体重评价,如按身高的体重已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
.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是机体能量的摄入超过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组织,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常。
同时,肥胖也是多种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始发因素,其发病呈现低龄趋势。
一、高危因素1、遗传因素:肥胖呈家族聚集性,肥胖父母所生子女肥胖发生率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子女40%~50%肥胖;双亲均不肥胖,其子女只有10%~14%肥胖。
2、生活环境:(1)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逼迫式劝饮/食,重肉轻蔬。
进食频率快;高脂快餐,软饮料,甜食/冷饮,巧克力等;(2)体力活动:静坐为主、体育运动少、运动量少。
家庭环境:家长营养知识的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3)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可降低肥胖发生率。
3、社会环境: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城市化、心理因素。
4、出生体重:出生低体重、高体重二、超重与肥胖诊断1、体格发育指标判断(1)体重/身高评价:国内采用同性别体重/身高对肥胖进行诊断和分度。
>15%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2)体质指数/年龄(BMI/age)评价:常用于2岁以上儿童和青少ththth为肥胖。
P95为超重,>~P95P85年筛查肥胖,2、病史资料:包括家族史、生活习惯、行为及膳食评价与分析。
3、体格检查:常规体查、测定血压4、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肝脏B超等。
三、鉴别诊断主要与遗传和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继发性肥胖鉴别。
四、防治措施1、常规筛查: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常规筛查很重要。
下列情况进行遗thth,,无论≥≥P85P95,有肥胖复杂症;BMI/age传或内分泌检查:BMI/age有或无肥胖复杂症。
2、控制儿童体重,儿童期不使用“减肥”或“减重”的观念,只使用“控制增重”作为指导思想。
体重控制目标: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为促进生长发育( 特别是线性发育 ),增重速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
3、运动疗法,增加能量消耗,提高有氧能力,增强体质健康。
4、行为矫治:建立减肥日记、定期测量体重5、药物治疗:一般儿童不采用。
肥胖的诊断儿童体重测量在2岁之前,其标准体重的计算与一般的计算方式不同。
1.1~6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6007~12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6×600+(月龄-6)×5002.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105身高(厘米)=.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3.儿童肥胖诊断方法及标准:诊断方法:测量儿童身高、体重,根据世界卫生儿童肥胖度的计算方组织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按性别进行儿童肥胖的诊断和分度。
)×100%/标准体重(Kg)=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法:肥胖度(100% 诊断标准: 19%;超重:肥胖度10%~;29%轻度肥胖:肥胖度20%~;30%~49%中度肥胖:肥胖度及以上。
重度肥胖:肥胖度50%14.7公斤和14.5公斤,介于13.4例如,身高92.0厘米的女孩体重如果为.公斤之间,体重为正常。
具体可参见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表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表女孩男孩身高P50(k身高110% 120% 130% 150% P50(kg) 110% 120% 130% 150%(cm) (cm) g)14.2 15.5 16.8 90.0 19.4 12.9 90.0 13.3 14.6 16.0 17.3 20.020.3 16.2 91.0 17.6 13.2 91.0 14.9 19.8 15.8 14.5 17.2 13.520.6 92.0 13.4 16.4 92.0 17.8 20.1 14.7 16.1 17.4 13.7 15.121.3 14.2 15.6 18.5 17.0 20.9 16.7 94.0 13.9 94.0 15.3 18.121.8 16.0 17.4 14.5 15.5 16.9 95.0 14.1 95.0 18.3 21.2 18.922.1 17.6 19.1 96.0 14.3 96.0 15.7 17.2 18.6 21.5 14.7 16.2 22.5 16.5 97.0 14.6 97.0 18.0 19.5 15.0 19.0 16.1 17.5 21.922.8 18.2 16.7 17.9 16.4 19.4 22.4 15.2 14.9 98.0 98.0 19.823.3 16.6 18.1 19.6 22.7 99.0 99.0 15.1 15.5 17.1 18.6 20.223.6 20.4 17.3 100.0 100.0 15.4 23.1 18.5 16.9 20.0 15.7 18.824.020.819.217.616.023.420.318.717.2101.015.6101.0102.0 15.9 17.5 19.1 20.7 23.9 102.0 16.3 17.9 19.6 21.2 24.524.9 24.3 103.0 16.6 18.3 19.9 21.6 21.1 19.4 17.8 103.0 16.225.4 24.8 104.0 16.9 18.6 22.0 20.3 21.5 18.2 104.0 16.5 19.825.7 105.0 17.1 18.8 20.5 22.2 25.1 20.0 16.7 105.0 18.4 21.726.1 106.0 17.4 22.6 19.1 20.9 20.4 17.0 106.0 18.7 22.1 25.526.6 107.0 17.7 23.0 19.5 21.2 20.8 107.0 17.3 19.0 22.5 26.027.0 108.0 18.0 21.6 19.8 23.4 108.0 17.6 19.4 21.1 22.9 26.427.5 18.3 20.1 23.8 22.0 109.0 17.9 19.7 21.5 23.3 26.9 109.028.1 18.7 22.4 20.6 110.0 18.2 20.0 21.8 23.7 27.3 24.3 110.028.5 19.0 22.8 111.0 18.6 20.5 20.9 22.3 24.2 27.9 111.0 24.729.0 19.3 112.0 18.9 20.8 23.2 22.7 24.6 21.2 28.4 112.0 25.129.4 19.2 21.1 21.6 23.0 25.0 25.5 28.8 113.0 23.5 113.0 19.630.0 23.4 25.4 22.0 29.3 24.0 114.0 26.0 20.0 114.0 19.5 21.530.5 25.9 29.9 22.3 115.0 26.4 20.3 19.9 115.0 21.9 23.9 24.431.1 30.5 22.8 116.0 26.9 20.7 24.8 116.0 20.3 22.3 24.4 26.431.7 117.0 25.3 21.1 27.4 117.0 20.6 22.7 24.7 26.8 30.9 23.232.1 21.4 27.8 118.0 23.5 21.0 23.1 25.2 27.3 25.7 31.5 118.032.7 24.0 21.4 23.5 25.7 27.8 26.2 32.1 119.0 28.3 21.8 119.033.3 21.8 24.0 24.4 26.2 28.3 26.6 32.7 120.0 28.9 120.0 22.233.9 33.3 121.0 29.4 22.6 27.1 24.9 24.4 121.0 22.2 26.6 28.934.5 122.0 23.0 27.6 25.3 27.2 122.0 22.7 25.0 29.5 34.1 29.935.1 25.7 30.4 28.1 123.0 23.1 25.4 27.7 30.0 34.7 123.0 23.435.9 26.3 124.0 23.6 31.1 26.0 28.3 30.7 35.4 124.0 23.9 28.736.5 26.5 28.9 31.3 36.2 31.6 125.0 24.3 26.7 24.1 125.0 29.237.8 32.8 25.2 37.7 30.1 127.0 25.1 27.6 32.6 127.0 27.7 30.238.6 28.3 33.4 128.0 25.7 28.3 30.8 38.6 128.0 25.7 30.8 33.439.334.131.428.826.2129.039.334.131.428.826.2129.0 130.0 26.8 29.532.2 34.8 40.2 130.0 26.8 29.532.2 34.8 40.2维生素D缺乏一、基本概念和定义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病学:维生素D是一组类固醇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D3(胆骨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