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新课标版)分类汇编10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新课标版)分类汇编10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

考点10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0·山东高考·T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体现高考“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考查。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隔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等这些词。

具体思路如下:【规范解答】选D。

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故A项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B项错误。

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故C项错误。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更多产生后代的机会,故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综合上述可见,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的。

故D项正确。

【类题拓展】处理正误式选择题的方法——抠字眼法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找出选项中的关键字眼,如本题B项中的“实质”。

第二步:回忆所学内容中关键字眼的含义。

第三步:将题干中关键字眼的含义与所学内容中关键字眼的含义相比对。

2.(2010·江苏高考·T8)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人类遗传病知识解决、解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正确理解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分析如图:【规范解答】选C。

A项,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属于对照,自变量是不同个体的基因组,由此判断A项正确;B项,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也属于对照,自变量是不同的个体,由此判断B项正确;C项,兔唇畸形患者(一种性状)与血型(另一种性状)没有直接的联系,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可判断是否存在一定的遗传方式,由此判断D项正确。

3.(2010·江苏高考·T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命题立意】本题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载体,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理解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2)注意选项中的信息是否与题干相符合。

【规范解答】选D。

A项,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可以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也可以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由此判断A项错误;B项,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由此判断B项错误;C项,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这属于植物的生理现象,不属于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分,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受农药处理后(经过了人工选择)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有更多的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由此判断D项正确。

【类题拓展】自然选择学说知识的拓展(1)选择的对象。

从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生物个体的选择,而实际上自然选择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的选择。

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种群不同基因的频率。

(2)选择的因素。

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不是生物自身,而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起主导的选择作用。

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无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抗药性)。

农药是这一变化中主导的选择因素,它把群体中早已存在的抗药性个体与不抗药个体区分开来。

如果不喷洒农药,害虫无论抗药与否都能生存。

农药起到了选择作用,把抗药性选择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后代,使抗药性状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和加强。

可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3)选择的手段。

生存斗争是选择的手段。

生物的过度繁殖与有限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并加剧生存斗争。

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自然对生物的选择。

生存下来的少数生物个体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生活条件,迅速生长、发育,并繁殖产生大量的后代,又引起新一轮的生存斗争,生物又面临着再一次的选择。

所以说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4)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

生物产生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这些变异的生存或淘汰。

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4.(2010·海南高考·T16)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是神创的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具体观点以及与其他学说的区别,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基础知识,同时学会运用比较法区分各学说的内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区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规范解答】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物种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种荒谬的观点,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学说内容,A、B、D错。

二、非选择题5.(2010·天津高考·T7)Ⅰ.下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

图中tet 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 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amHI、HindIII、SmaI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1)图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

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的培养基上进行。

(2)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填字母代号)。

A.启动子B. tet RC.复制原点D. amp R(3)过程①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填字母代号)。

A.农杆菌转化B. 大肠杆菌转化C.显微注射D. 细胞融合(4)过程②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5)对早期胚胎进行切割,经过程②可获得多个新个体。

这利用了细胞的性。

(6)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填字母代号)技术。

A.核酸分子杂交B. 基因序列分析C.抗原—抗体杂交D. PCR Ⅱ.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

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

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

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原因是。

【命题立意】本题Ⅰ综合考查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同时联系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Ⅱ依据具体事例全面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中的几个关键点:(1)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应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以便于连接。

(2)标记基因的作用是对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

(3)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规范解答】Ⅰ.(1)根据图示信息,仅将人乳铁蛋白基因切割出来,需要在人乳铁蛋白基因的左侧用BamHⅠ切割,右侧用HindⅢ切割。

当人乳铁蛋白基因和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后tet R基因被人乳铁蛋白基因隔开,不是完整的,而 amp R基因是完整的,所以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2)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位于启动子上。

(3)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4)过程②的左侧是早期胚胎,右侧是代孕牛,过程②采用的生物技术是胚胎移植。

(5)将细胞培养成个体,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6)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Ⅱ.(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R的基因频率为(4+2×95)/200=97%。

(3)19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到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幼虫几近消失,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基因型的幼虫比SS基因型的幼虫适应能力差。

(4)由于RR基因型的幼虫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当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

【参考答案】(1)Ⅰ.HindⅢ和BamHⅠ氨苄青霉素(2)A(3)C(4)胚胎移植技术(5)全能(6)CⅡ.(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6.(2010·江苏高考·T29)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命题立意】本题以人类遗传病为载体,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与遗传概率的计算。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分析与遗传概率的相关计算。

【规范解答】(1)据图,不患甲病的Ⅰ-1和Ⅰ-2生下患甲病的Ⅱ-2(女孩),可推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