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核程序HH/QEO-CX19-20161 目的定期对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确保管理体系符合策划的安排、符合GB/T50430、GB/T19001、GB/T24001和GB/T28001等标准及公司确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使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和保持。
2 适用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部审核活动。
3 相关文件《管理手册》公司各程序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等4 术语4.1采用GB/T50430、GB/T19001、GB/T24001和GB/T28001标准的定义,以及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定义。
5 职责5.1 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策划公司部审核活动,批准审实施计划、任命审核组长及批准成立审核组,批准审核报告。
5.2 工程科:负责本程序的建立和保持;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实施审工作,并将审核结果报告管理者代表。
将经管代批准的审核发现的影响管理体系的重大问题提交管理评审。
5.3公司各部门、项目部:负责按部审核计划安排实施审核准备;指派联络员陪同审核组工作;向审核组提供使审核顺利进行的各项资源;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应按要求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并报公司工程科验证。
5.4 审组长: 审核组长领导审核全过程,对审核工作质量负责;协助选择审核员;组织制订审核计划,分配审核任务;指导审核员编制检查表;对审核过程进行控制;提交审核报告。
5.5 审员:编制分工围的检查表;完成分工围的审核任务,包括:收集证据、将观察结果形成文件、开列不合格报告、报告审核结果;配合、支持审核组长工作;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6 程序6.1 部审核的策划6.1.1 公司部审核每年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以采用集中式或滚动式。
部审核的围应包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围的所有部门和项目部。
对于出现特殊情况时(包括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可根据需要追加部审核频次。
6.1.2 部审核计划容包括:审核目的、围、日期;审核依据;审核方法;审核主要人员、部门、单位,审核容及日程安排;审核员分工等。
在安排审核计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及重要性,以及以往的审核结果,合理安排审核时间和审核项目。
针对各受审核部门、项目部选择审核员时,应客观公正,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对公司领导,也应进行必要的审核。
6.1.3 在审核实施前10天,工程科提供有资格和能力的部审核员,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成立审核组,并任命审核组长。
6.1.4 审核组长编制部审核计划,将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在审核实施前一周分发至各受审核人员、部门、项目部及审核组成员。
6.2 实施审核前的准备工作6.2.1 审核组成员审核预备会6.2.1.1审核组长在审核实施前5天,召开审核预备会,向审核组提供审核所须的文件、资料和记录表,如:“部审核检查记录表”、“部审核现场记录表”、“不合格项报告”等。
6.2.1.2审核组长布置审核要求、审核员的分组情况和任务安排、审核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进行审核技能介绍。
6.2.1.3审核员根据对受审核方的审核要求及任务安排,编制“部审核检查表”,依据审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关法律、法规、规、标准要求、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在检查表确定检查的具体项目活动,并报审核组长批准。
6.2.2 受审核方准备6.2.2.1受审核方收到审核计划后,如果对审核日期和审核项目有异议,可在两天通知审核组长,经协商后再行安排。
6.2.2.2对于没有异议的,应做好充分准备,指派熟悉本部门(项目部)活动及管理体系要求的陪同人员陪同审核组工作,同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自检,自检容包括:①各种审核所需的记录是否已整理完毕,并便于查找;②本部门(项目部)执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情况;③审核涉及的人员是否全部能参加审核,参加首次、末次会议的人员是否已安排;④审核所需的各项资源是否已齐备。
6.3 审核的实施6.3.1 由审核组长根据确定的时间召开全体审核组成员、各受审核方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的首次会议。
会议由审核组长宣读审核计划,介绍本次审核的目的、围及方法、时间安排。
受审核方明确陪同人员。
会议应保留人员签到及会议记录。
6.3.2审核组按审核检查表的容进行审核。
审核员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检查现场等方式收集证据,检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审核员应用“部审核现场记录表”记录审核过程的所见所闻。
6.3.3审核员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应填写“不合格项报告”,并让该单位负责人确认不合格事实,以保证不合格项能够完全被理解,有利于纠正。
6.3.4 审核工作全部完成后,审核组长应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审核的实施情况。
在征询管理者代表的意见后,由审核组长组织整理汇总资料,召开全体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对不合格项进行复议,明确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并由受审核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最后由审核组长宣布审核结果。
6.3.5部审核报告6.3.5.1 由审核组长或其授权的审核员编写“部审核报告”,审核组长确认后,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6.3.5.2 管理者代表批准审核报告后,工程科应及时分发到各受审核部门、项目部及人员。
6.4 纠正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6.4.1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其纠正或纠正措施由发生不合格的部门(项目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在报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工程科按限定的日期组织审核员进行验证,确认是否转为合格。
6.4.2 对于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的,工程科应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系统性的纠正措施,在全公司围推行。
当实施效果明显时,可用以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对要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永久更改的,应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6.5 工程科应将部审核的情况和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汇总,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交管理评审。
6.6 部审核的记录由公司工程科负责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
7 记录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公司通过部审核、管理评审等途径对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当发现未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发出“不合格项报告”、“纠正措施/预防措施通知单”等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2)施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可采用交接检、施工员现场巡视、项目经理和公司组织工程质量、安全、环境检查等方法,以证实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以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
当发现未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等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管理体系符合规定的要求。
3)公司不定期组织各部门对在建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环境巡视检查。
4)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容许风险进行监视和测量,确认持续满足预期结果的能力。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1)技术质安科负责管理本要素。
按照GB50300-2001《建设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统一标准》中规定,由项目部对物资进货检验、施工过程检验以及竣工工程检验和评定等进行统一组织验收。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最后由公司负责人统一审核签章放行。
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原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隐蔽工程验收等项目,由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组织进行检查和测量。
2)施工全过程的各种检验、试验和评定记录应保存齐全、有效,有经过授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责任者签名。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的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3)产品经检验和评定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8.2.5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测量和监视公司编制和管理《监视和测量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通过对与不可容许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与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和测量,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绩效、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运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技术质安科根据《监视和测量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负责管理本要素。
监测和测量的主要容包括:法律、法规符合性;目标、指标的满足程度;管理方案、计划、运行标准的执行情况;事故、事件、疾病和其他不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
监测和测量工作的分工如下:综合科负责总部的行政办公运行方面;工程科负责材料检测和现场施工管理方面;技术质检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各部门/项目部负责业务围的体系运行有效性(如法律法规符合性(合规性)、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等)的定期或不定期自评。
对不可容许风险或重要环境因素的监测和测量方法应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实施监测和测量的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技能。
监测和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应执行《监视和测量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按要求进行校准、维护,保证监测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各部门/项目部收集监测和测量的结果,评价本单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以便于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提高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
8.2.6合规性评价本公司建立《监视和测量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技术质检安全科通过收集和汇总监测和测量的结果,据此对适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管理者代表,并作为管理评审的一种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