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学业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孟子》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舍生取义、独善其身等。
B.人世间那些胸怀大志、意志特别坚韧的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因极少数人在苦难中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让苦难的制造者们逃避惩罚面变成恩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苦想。
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思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B.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最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C.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D妈妈说你的信好像满纸都是sparkling(光芒四射,耀眼生辉)。
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段故事,是你平时所欢喜玩味的。
我现在借这段故事来说明美感中的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
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
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
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
比如我知道自己在笑时心里欢喜,在哭时心里悲痛,看到旁人笑也就以为他心里欢喜,看见旁人哭也以为他心里悲痛。
庄子看到鯈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
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
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
比如我们说“花是红的”时,是把红看作花所固有的属性,好像是以为纵使没有人去知觉它,它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花本身只有使人觉到红的可能性,至于红却是视觉的结果。
红是长度为若干的光波射到眼球网膜上所生的印象。
如果光波长一点或是短一点,眼球网膜的构造换一个样子,红的色觉便不会发生。
从此可知严格地说,我们只能说“我觉得花是红的”。
我们通常都把“我觉得”三字略去而直说“花是红的”,于是在我的感觉遂被误认为在物的属性了。
日常对于外物的知觉都可作如是观。
“天气冷”其实只是“我觉得天气冷”,鱼也许和我不一致;“石头太沉重”其实只是“我觉得它太沉重”,大力士或许还嫌它太轻。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
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
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
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
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冋样的情感。
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乌都在叹气凝愁。
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
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技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
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文/朱光潜,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4下列有关“以己度人”推己及物”的说法,与选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以已度人”的心理活动常常具有合理性,这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共通之处相关。
B“以己度人”是指我们常常拿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推测他人的知觉和情感。
C外物无生命、无感情,人从外物身上读到的喜怒哀乐,其实是自己的情感的投射。
D人把自己对外物的感觉误认为是外物固有的属性,是因为人与物之间的共同点小。
5.下列关于“移情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外物身上。
B.移情作用的表现之一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有生命的事物的特点C我们能从一个人的所爱之物,推知他的志趣,因为物的形象是个人的意蕴和情趣的返照。
D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从移情的角度看,是因为各人对世界解读的误差有大有小。
6.下列诗文名句,与移情作用无关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落板桥斜。
妇姑相喚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浴蚕:将蚕种漫在盐水中,以选出优良的蚕种。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写乡村景致,鸡鸣、农舍、修竹、清溪、小桥,构成一幅静谧的山村风景画。
B第三句写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写出了农事繁忙,但家庭成员分工明确,关系和睦。
C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开在庭院枝头。
一个“闲”字,表现了农家生活的悠闲舒适。
D全诗描写了山村幽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农家景致,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共9分,每小题3分)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现记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尝极东方极:穷尽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章法C.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尚:推崇D.被于来世者被:影响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B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C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D.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岂信然邪”可知,曾巩对临川“洼然而方以长”之池是否确为王羲之墨池真迹,是抱以怀疑态度的。
B.曾巩认为后世之书法没有能超过王羲之的,原因是后人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和道德上的修养不如王羲之。
C曾巩应教授王盛的请求写下了这篇《墨池记》,并且将此文悬挂于抚州州府的学舍厅堂前部的柱子上。
D.曾巩创作此文是为了勉励后生,要像王羲之那样苦练技艺,掌握一技之长,并且将一技之长发扬光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6分)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五、(2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3题。
李逵负荆李逵道:“①哥哥,我当初敬你是个好汉,你原来是酒色之徒。
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宋江道:“你且不要闹嚷,那刘太公不死,庄客都在,俺们同去面对。
若还对翻了,就那里舒着脖子,受你板斧;如若对不翻,你这厮没上下,当得何罪?”李逵道:“我若还拿你不着,便输这颗头与你!”宋江道:“最好,你众兄弟都是证见。
”燕青与李逵再到刘太公庄上,太公接见,问道:“好汉,所事如何?”李逵道:“如今我那宋江,他自来教你认他,你和太婆并庄客都仔细认他。
若还是时,只管实说,不要怕他,我自替你做主。
”只见庄客报道:“有十数骑人马来到庄上了。
”李逵道:“正是了。
”侧边屯住了人马,只教宋江、柴进人来。
宋江、柴进径到草厅上坐下。
②李逵提着板斧立在倒边,只等老儿叫声是,李逵便要下手。
那刘太公近前来拜了宋江。
李逵问老儿道:“这个是夺你女儿的不是?”那老儿睁开眼,打起精神,定睛看了道:“不是。
”宋江对李逵道:“你却如何?”李逵道:“你两个先着眼瞅他,这老儿惧怕你,便不敢说是。
”宋江道:“你叫满庄人都来认我。
”李逵随即叫到众庄客人等认时,齐声叫道:“不是·”宋江道:“刘太公,我便是梁山泊宋江,这位兄弟,便是柴进。
你的女儿,都是吃假名托姓的骗将去了。
你若打听得出来,报上山塞,我与你做主。
”宋江、柴进自与一行人马,先回大寨里去。
燕青道:“李大哥,怎地好?”③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
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制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燕青道:“你没来由寻死做甚么?我叫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
”李逵道:“怎地负荆?”燕青道:“自把衣服脱了,将麻绳绑缚了,脊梁上背着一把荆杖,拜伏在忠义堂前,告道:·由哥哥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