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反思数学高中
期中考试反思数学高中
第一,复习不严密。
这次考试中,我发现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我都没有复习到。
因此,我要经常复习,踏踏实实地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并且还要经常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多思考,多问问题。
找到一个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在期中考试能取得进步。
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都要一丝不苟,都要作完整,不能拖拖拉拉,不论是多么小的事情都要这样,就算是把一片烂纸人
进垃圾桶,也要认真去做。
假如我们人人都明白这次考试告诉我们
的道理,教给我们在做实事的方法,并且付诸实践,我觉得这次考
试的成绩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获得的是比成绩更重要、更有意义
的东西。
回顾高一前阶段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
同学在逐渐减少。
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
作业不会做。
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
不去。
带着问题我多次去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
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
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
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
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
重点题目反复做
多次。
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
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从高三教学下来的老师,可能在教
学中不知不觉以高三的复习要求去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
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
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
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
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
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
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
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
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
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
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
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1、从认识方面看:①学生是参差不齐的。
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讲了很多遍,也仍会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好。
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
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
我们的头脑中始终应该有这样一根弦:可
能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内容没有掌握好。
有了这根弦,也许我们就
会经常去查漏补缺,而不至于怨天尤人。
②学生没有记住我们讲过
的内容或题目也是合乎常理的,那么多的学科、那么多的内容需要
他们去记,谁能记住那么多呢!但重要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是否
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培养了解题能力。
从新课程理念看,教
学应注重过程,结果是其次的。
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就应积极地贯
穿这一理念,我们讲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一个题目时,我们是填
鸭式的讲评,还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自觉
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
知识体系、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若完成了这一目标,哪怕有很
多我们讲过的题目学生记不住,也是不可怕的,因为学生具备了获
得正确答案的能力,而且我们没有讲过的题目学生也能解出正确的
答案。
我们这一生也许记不住我们骑过哪种型号、哪种颜色的自行车,但我们骑自行车的能力是不会忘记、不会丢掉的。
所以在教学
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追求的不是花多少课时去讲多少题目(当然让学
生适当地见识一些题型是必要的),而是要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和解题能力。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给
学生一个苹果,还是给学生一棵苹果树”,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2、从教学常规方面看:首先我们得熟悉自己任教的学科,并积
累大量的经验。
然后利用这些经验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获得
解题能力。
但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把许多自认为很好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仍掌握不好。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把经验、方法讲给学生听了,不等于学生就获得了这个经验、
方法,我们必须要有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去进行巩固,才能转
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把作业、知识点落到实处。
另外,人都有
懒惰的天性,要想大部分学生都掌握较好,还得在课堂上、作业上
严格要求他们,并严防学生不做作业或假做作业。
实际上许多高一学生在克服了知识障碍、能力障碍、行为障碍之后,在高二、高三年级便会进入良性循环;反之,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便会自暴自弃,而且师生关系恶化。
而在这个克服的过程中,教师的严格要求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要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并学得轻松,我们就必须构建学生得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并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何做到这一点,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做法,希望我上面的反思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总之,在倒计时的百天里,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