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党组织创新工作思考的文章4篇(可供参考)

关于党组织创新工作思考的文章4篇(可供参考)

关于党组织创新工作思考的文章4篇【篇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当前,严格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制度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中之重,对于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

为了解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情况,湘潭市直机关工委专门成立课题组展开摸底调研,先后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4次,发放调查问卷3452份。

调研结果显示,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总体上看,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能够认真履行党的各项基层组织生活制度,有的单位还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

成绩是主要的,但是通过调查,仍然发现不少问题。

问题一是制度落实不到位。

未按规定要求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

调查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组织生活会也并未按规定召开,有的还存在党员领导干部不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情况。

党的组织生活开展不认真。

部分党支部没有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发言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甚至将党组织活动简单地理解为收取党费、发展党员、评先评优等活动。

二是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存在。

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

部分单位“完成任务”式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现象比较普遍。

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内容枯燥单调、效果不尽如人意。

部分基层党组织党课教育形式单一,党员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基层党组织以会议代替学习,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学习实效不明显。

三是现实矛盾比较突出。

发扬党内民主不够。

个别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多是领导批评下属,下属不敢批评领导,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党组织凝聚力也相应减弱。

工学矛盾较突出。

部分党员在参加支部学习教育时,不能从繁忙的实际工作中脱产出来专心学习,频繁请假或旷课,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

原因一是思想意识淡薄。

党建意识薄弱,制度执行意识不强,从领导、支委委员,到普通党员,对于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制度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经济目标是硬任务,组织生活是软指标”的错误认识,重业务、轻党务,没有严要求高标准,满足于“过得去”。

二是队伍能力欠缺。

能力不足。

党务工作者自身能力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很多基层党务工作都由兼职人员承担,有些基层党务工作者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长,对党务工作不够熟悉。

精力有限。

专职党务工作者,除了党建工作外,还承担本单位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牵扯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兼职党务工作者,本身业务工作任务重,对于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制度更是疲于应付。

三是相关制度不全。

追责制度不完善。

基层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失范追究不严,不作为后果几乎为零。

监督制度不健全。

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检查,着重检查书面记录,没有针对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的测评考察。

对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严格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制度抓起,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对策。

一是统一思想,增进共识。

首先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将党建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要求。

其次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把坚定理想教育贯穿于“三会一课”的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并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员政治素养,增强党性,解决好党员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训练场”。

二是创新方式,注重效果。

首先,把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基层组织生活、业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同解决本单位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工作、学习、组织生活三不误。

其次,多组织形式多样、更接地气的党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最后,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党课教育,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常态化教育培训相结合,拓宽教育活动领域,丰富学习资源和载体,激发兴趣,提升效果。

如市直机关“巡回讲坛”活动,目前已经拥有103个课题和83名讲师,各单位可以通过菜单式服务,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和讲师。

再如高新区利用手机报、党建信息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教育培训,增强了教育效果。

三是强化监督,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强化监督,真正把党内政治生活管起来、严起来。

首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市直机关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编印《市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手册》,指导和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严落实党的各项制度。

其次,建立和完善党建片组联系指导机制,一以贯之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定期参加下级组织生活会等。

最后,严格工作考核,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明责、定责、尽责、追责、问责的责任考核机制,出台《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对落实党内基层组织生活制度效果明显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考核时给予加分,对存在问题较多、造成工作失误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

积极开展同级监督、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做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篇大文章。

【党务笔记】机关基层党建工作一定要在“实”字上做文章。

以往有的人认为抓党建工作是虚的,其实不然。

抓好机关基层党建工作一定要沉下去,一件一件抓,一样一样做,才能见成效。

首先是工作内容要“实”,对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布置要实打实地落实到党支部,落实到党小组,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的头上。

其次是工作措施要“实”,包括对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分解、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都要细化、优化、科学化,不能走过场、图形式。

再次是工作方法要“实”,实事求是,既要体现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又要结合每项工作的具体实际,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高度融合和深度对接,克服“两张皮”的现象。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门学问,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一定要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理念。

抓在当前,着眼长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真正让每一个支部、每一位党员都将抓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篇二】社区紧密联系实际,着力推动队伍建设、党员管理、阵地整合、活动形式、服务方式,持续深化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一、以老带新,推动队伍建设创新。

社区党委采取以老带新、新老互促的形式,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形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是社区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自觉扛起责任,带头管党治党。

二是把一批群众认可度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党员,推选为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老党员经验丰富的特点,充实领导班子力量。

二、固本强基,推动党员管理创新。

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员管理工作,按照在职、离退休、流动等类别对党员进行分类,如实地记载了党员在学习教育、履行职责、参加组织活动、交纳党费等方面的情况。

二是对流动党员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管理。

三是探索加强管理和发挥作用有机统一的新途径。

针对社区党员老龄化现象,社区采取“双服务”的工作模式,在真心实意关心和尊重社区老党员,为老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积极调动和发挥老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自愿的投身到社区建设之中,使得老党员在社区内就能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社区的建设发展奉献余热。

四是加大党员中先进典型选树力度,对工作、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以个体推动整体,形成人人争当典型,个个要求进步的良好局面。

三、因地制宜,推动阵地整合创新。

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社区积极探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阵地整合创新。

一是在社区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内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两委”会等。

二是利用社区远程电教活动室,探索生动有效的党员教育方式。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广大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

三是运用社区宣传栏、党务公开栏、QQ群、微信群等,实现由单一载体向多种载体的转变,加强党建宣传阵地建设。

并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内容、形式,力求公开的范围广泛,公开的内容全面。

四是依托居家养老中心、城市生活E站等社区活动场所,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

四、丰富载体,推动活动形式创新。

社区党委在内容和方式上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上的创新。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与社区工会、妇联、关工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组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

二是在元旦、春节、七一、中秋、端午等重大节假日,通过座谈会、主题宣讲、文艺晚会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节日纪念日中。

五、群策群力,推动服务方式创新。

社区党委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群策群力,共同服务居民。

一是以邻里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

二是与共建单位一起,坚持对结对帮扶联系户做到多走动、多熟悉、多沟通、多服务,创新方式,拓展内容,深入推进结对共建工作。

三是结合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与社区执法队员对车辆乱停放、占压盲道、流动摊点、出店经营等现象进行整治,形成文明有序的新风貌。

【篇三】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大胆改革创新。

一、优质的服务促进管理。

以维护群众的利益出发,公平对待,积极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抓手,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

二、在党员先进性的考核标准上创新。

在党员先进性考核标准上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对所有党员在以党章、党纪等规章制度进行教育和约束的同时,要根据其不同的身份、职业、岗位等提出具体的、明确的考核标准。

提高认识是抓好党建的前提。

三、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创新。

加强管理是抓好党建的必然要求。

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对流动党员进行动态教育和管理。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

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等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这将有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篇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