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可以体验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1℃,钢轨便伸长10万分之一米。冬夏温差达50℃时,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钢轨在夏天会伸长257米
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受冷会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
2、加热和冷却对物体提及的影响
(2)学生提出假设。(最好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来)
(3)学生设计实验。
(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四)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
(五)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补充讲解具体事例。
讨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糖或蜡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液化和气化的资料。
学生猜测。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
学生提出假设。
学生提出假设。
学生实验
学生提出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应该将交流时间放长些
固体 液体 气体
3、温度计的发明
课后反思:
注:所有填写内容均为楷体小四号字。
XX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加热和冷却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能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形态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做试验,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做成的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很多事情
4、了解温度计的发明,体验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认识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研究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具学具
铜球、铁圈、水槽、玻璃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Biblioteka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讨论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
(二)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2.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
(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
(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