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大班额消除大班额精选工作计划范文随着生活质量变好,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都想要选择优质的学校,从而导致出现“大班额”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生多校少,课堂的质量也因此下降。
计划一一、指导思想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
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进程。
二、现状分析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450人,教职工131人。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会议室、体育器材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现有大班额9个,超大班额26个。
学校每班人数均超60人,其中6(1)班86人,6(3)班82人,6(4)班83人, 6(5)班81人。
三、消除措施1、规范招生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
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
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学生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学生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学区内生源全部招满,班额尚有余缺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接收部分借读生;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
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总之,学校目前学生量趋于下滑趋势,在得到教育局对住宿楼修建的前提下,学校下学期定能够定班、定额、部室完善、功能齐全,一定是一所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学。
计划二一、消除大班额的政策: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控制“大班额”工作要求,我校在新学年开学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消除大班额班级。
二、消除大班额的措施及实施: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
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
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缓解学校压力。
3、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4、是优化师资结构。
加大校内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要求所有行政领导,除校长外,都必须挂班上统测学科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5、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三、消除大班额的工作措施:1、调班:“调班”是针对学校同年级内的大、小班额的班级之间进行的调整策略。
要求学校由大班额的班级,调出学生到班额较小班级,最终形成人数基本均等,消除大班额。
2、分班:“分班”是指学校同年级内,几乎都存在大班额现象无法进行调班的情况下实施的分班策略。
学校因地制宜安排教室与优秀师资,对家长、学生作耐心细致地动员工作,在确保分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实施“分班”措施。
计划三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大班额”消除的计划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基本情况学校有56教学班数、现有教职工151人,在校学生达3478人,每个教学班平均62人。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 __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
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
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计划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60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计划四一、指导思想根据 __《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40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有关工作 __》(湘教通[xx]466号)、津市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 __》(津教通[xx]6号)的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今年起我校将按要求逐步消除大班额,特制定我校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地处城区中心,占地7627.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196.28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7个,学生1380人,教职工85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65人,是目前我市小学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消除“大班额”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 __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我校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
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
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学生人数控制在54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6、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
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7、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8、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学校会尽所能,保证定班、定额、争取早日消除大班额现象。
计划五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基本情况第三小学位于县城东南街,学校占地面积4588平方米。
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561人。
教师41人,教师合格率为100%。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 __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
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
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 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计划六一、基本情况至xx年底,全州中小学共有87所,其中:普通高中14所,初级中学3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8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38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60953人(普通高中学生9414人,初中学生15366人,小学学生36135人,特殊学校学生38人);共有教职工4255人(专任教师4064人);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15075人,教职工1259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5622人,教职工170人,专任教师137人,双师型教师88人;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学生1646人,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38人。
全州中小学中,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小学16所(小学10所,中学6所),其中:蒙古族学校5所,藏族学校9所,其他民族学校2所(马海 __族小学、乌兰县撒拉族小学);民族学校教职工629人,专任教师546人,民族学校在校学生55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