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九大特征党的十五大从九个方面全面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
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八章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其理论意义在于: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其现实意义在于切实推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推动我们综合实力的提升。
其现实意义在于: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
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
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需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为政治建设打基础。
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经济建设的方法,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应当创建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
再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
我们也可以认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提供切实保障,也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表现在: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并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标志着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我国还明确了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所有制的实现新式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
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四、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时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