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

《史记》写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

《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大都有鲜明的特征,如李斯自私、刘邦隆准、项羽重瞳、李广善射、扁鹊擅医、邓通爱钱、信陵君好客、石奋恭谨、韩信能忍、王温舒残酷等等,他还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甚至不避人物特征的缺陷,如周昌口吃、张良瘦弱等。

在诸多人物特征中,他最注重的是性格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及传记选材大都是围绕性格特征精心进行的。

为此,他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

此外,为表现人物性格,他在选材、安排上还十分注意互见法的运用,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

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其次,《史记》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划人物。

前者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后者如《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对其他人物包括诸侯王及主要将领,并没有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写实人物的语言行动,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他们的存在。

此外,《史记》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如《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迎侯生的经过,便突出地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性格。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

《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

如《赵世家》中程婴、公孙杵臼,为保护赵氏孤儿与权奸屠岸贾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斗争。

在二人看来,为了争取善与正义的最后胜利,惨烈的死是不在话下的。

不过,司马迁所写的悲剧事件,不一定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如蔺相如为维护赵国尊严,与强秦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慷慨陈词,大义凛然,迫使秦王却步,结果并不是死,但斗争场面极为悲壮。

另有一些悲壮事件与场面的描写,则是以其历史教训发人深思,如项羽英名盖世,心如铁石,坑降卒、灭秦族、杀义帝,都未曾掉过半滴泪,而垓下被围,与虞姬生离死别,竟呜咽悲歌,若不胜情。

作者用这一场面生动宣告了光靠武力经营天下是不行的。

《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

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所写的淳于髡、优孟、优旃等滑稽人物都属此类,他们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

不过,司马迁的诙谐幽默还不止于此,在其他人物的传记里,他也注意这类表现。

或借以讽刺人物的虚伪荒唐,如《高祖本纪》写高祖父拥篲迎候刘邦的一幕滑稽剧;或借以表现人物的幽默性格,如《司马相如列传》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风流韵事的描写等等。

3、浓郁的抒情性。

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其中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史记》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司马迁的人品、遭遇与写作心情,都与屈原相近,他著名的发愤著书说也是直接从屈原等先贤那里体会到的。

屈原的高尚人格和其《离骚》讽兴当世的力量、爱奇的审美观、浓郁的抒情性也为他所继承发扬,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

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魏公子列传》是一首充满崇敬之情的赞美诗……可以说,整部《史记》就是一部形象与情感有机结合的长篇史诗。

不惟记叙中有浓郁的感情,各篇论赞的议论中,作者也大都以唱叹出之,或愤激,或同情,或赞许,抒情味极浓,历来为人钟爱。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

《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

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气魄宏伟,笔力千钧。

《史记》体大思精、包罗宏富,在130篇中,司马迁充分发挥其组织能力,将纵横数千里、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风云尽收眼底,举重若轻、条贯有序地再现了出来,并对前代各种学术流派给予历史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一家之言”,表现出广阔的胸襟和卓然不凡的史胆、史才、史识和史德。

(2)内容奇伟,惊心动魄。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大都有不同寻常的气质、轰轰烈烈的事业和瑰异的操行,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

国君或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或忍辱复仇如越王勾践;大臣或犯颜直谏、倔强刚毅如伍子胥,或功高盖世、蒙冤千古如韩信。

男子蹈义而行,甘赴鼎镬,如纪信、郦生;女子见义勇为,不畏风险,如皦女、如姬。

言大则侯生七十犹献奇计,一心报国;言幼则甘罗十二挟策说赵,立取五城。

……这些人物以自己的生命之弦,演奏出一支支威武雄壮、豪迈悲凉、惊天地、动鬼神的乐曲。

书中的历史事件也大都紧张、热烈、粗犷,读来令人心惊目骇。

(3)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司马迁志高才雄,能站在时代高度,俯仰古今,故其文章自有一种居高临下、汹涌磅礴的气势。

而于纵横不羁中,又有一定的法度可寻,爱用排比、夸张和重字迭句便是其中较明显者。

5、结构和语言。

《史记》很重视结构,总体上它是五体结构,气魄宏伟。

其中最突出的是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明作者自己的意见。

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如《佞幸列传》以议论开头,提起全篇。

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

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

另外,《史记》在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

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

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张丞相列传》)、毛遂自荐之语(《平原君虞卿列传》)。

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项羽说:“彼(指秦始皇)可取而代也。

”(《项羽本纪》)刘邦言:“嗟夫!大丈夫当此也!”(《高祖本纪》)陈胜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希望改变地位的愿望和坚定信心;项羽出自贵族,才气过人,故出言大胆而干脆,根本没把秦始皇放在眼里;刘邦为无赖之徒,贪图享受,因而他的话则表现了他对秦始皇奢侈豪华生活和帝王威势的垂涎羡慕。

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往往只用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够渲染出场面的气氛或展现出人物的情态、心理,有很强的表现力。

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更富于表现力。

如以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歌颂李广的正直和受士卒的爱戴。

由于《史记》突出的艺术成就,所以深受后代文士喜爱,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以前,统治者视之为“谤书”,影响不够深广。

从唐代开始,其影响越来越大。

唐、宋、明、清的古文家都奉为典范。

我国古代小说在纪传体格局、富于传奇色彩、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历史演义题材及熔史才、诗笔、议论于一炉等方面,都继承了《史记》的有关文学表现因子。

《史记》大胆揭露现实的精神、悲壮奇瑰的历史题材、精彩的场面描写、个性化的语言等,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古典诗歌在“实录”精神、题材、寄兴深远方面,也受到《史记》的很大影响。

因而,《史记》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学,要特别重视的名著。

四、《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

以《项羽本纪》为例,对这样一个骤起骤灭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主要抓住他生平中三件大事来写: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

钜鹿之战写他在起义军处于劣势的危急时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击破了乘胜前来的秦军主力,表现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气概。

鸿门宴写他在急欲“击破沛公军”时,轻信刘邦和解的言词改变初衷,以至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表现了他的坦率重义和少于谋略。

垓下之围写他被刘邦重重围困时,慷慨别姬,冲杀突围,不肯东渡,白刎乌江,既表现了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错误思想。

以这三个重大事件组成项羽传,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英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深刻地显示出他一生成败的内在因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抓住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件大事来写,突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和以国事为重不念私仇的高贵品质。

《李将军列传》也只着重写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三次战斗,以突出他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2、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未来。

《史记》于人物写大事,有时也写生活小事,因为这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

有些小事还往往使人见微知著,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

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佣耕垄上时与伙伴们的一场对话,既表现了他有大志,也表现出他很自负,轻蔑别人,以至后来起义为王时竟把旧时伙伴也杀了。

这些小事的描写,刻划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预示出性格发展的方向。

其他如《项羽本纪》开头写项羽少年时奇异不凡的言行,《陈丞相世家》写陈平在乡里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平均的故事,《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所食不同而发的感叹等,这些小事的描写,都有同样意义,他们日后的作为都是早年这种表现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互见法”。

这就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

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突出人物某一性格特征。

如《项羽本纪》,主要是要突出项羽喑曙叱咤、气盖一世的英雄形象,因此便把他许多个人的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去写,这就不至于损害他的英雄性格。

《魏公子列传》主要写一个能够礼贤下士的贵公子形象,因此就集中写信陵君如何“自迎夷门侯生”等故事,而把他因为畏秦而不肯收留亡命的虞卿和魏齐的故事,放到《范睢蔡泽列传》中去写,这也是为了不至于损害信陵君的形象。

这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普遍采用的方法。

(二)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1、细致入微的描述。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慨地叙述,对要写的主要事件往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迎侯生的一段,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