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临床常见病证辨证施护第二十一章妇科常见病证辨证施护【重点难点】一、中医妇科护理学概述中医妇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护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研究范畴主要为经、带、胎、产、杂等疾病。
二、月经不调(一)概念1.月经先期系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或半月余一行的月经病。
2.月经后期系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冲任不畅导致月经延后7天以上,甚或40~50天一行的月经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系由肝郁肾虚,气血失调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导致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三个周期以上。
三病共属月经不调的范畴。
4.西医范畴:月经不调类疾病主要相当于西医学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病因病机1.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或血热迫血妄行所致。
2.月经后期:主要由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冲任不充;或阳虚失于温煦,脏腑机能衰退,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或血为寒凝,阻滞冲任;或气滞则血行不畅,而致月经延后。
3.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由于肾气亏虚,藏泄功能失司;或肝气失调,肝失疏泄,血海满溢失常,而致月经先后无定。
(三)辨证施护1.月经先期(1)气不摄血证候表现:月经提前,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护治法则:补气摄血调经(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施护要点:①观察月经周期、量、色、质及伴随症状,月经提前的天数等。
②月经量多者,可行针刺法。
积极防治血脱证时,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做好输液、输血准备。
③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卧床休息。
④饮食宜选温补而易消化的食品,忌食辛热香燥之物。
⑤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⑥月经周期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互为因果,需做好情志护理。
⑦健康教育。
(2)血热内扰证候表现: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干,尿黄便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调经(代表方:清经散或两地汤)。
施护要点:①小腹疼痛者禁用热敷,保持大便通畅。
②病室宜通风凉爽。
③饮食宜选清热、滋阴、止血、补血之品。
④中药汤剂宜温凉服,并少量多次饮下。
⑤肝郁化热者,慎防暴怒。
2.月经后期(1)血寒凝滞证候表现: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护治法则:温经散寒调经(代表方:温经汤)。
施护要点:①可热饮红糖黄酒,或用热水袋(30~50℃)热敷小腹。
②病室温暖,避免受寒。
③饮食可选温经活血行滞之品,忌食生冷、苦寒、酸涩。
(2)肝血亏虚证候表现: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护治法则:补血调经(代表方:大补元煎)。
施护要点:①心烦少寐或失眠者,可服用柏子养心丸或酸枣仁膏;或按摩耳穴。
②病室温度宜偏暖,患者须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袭。
③加强饮食调护,但饮食不宜过量,脾胃虚弱者宜少食多餐,忌油腻之品。
(3)肝气郁滞证候表现: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
护治法则:理气调经(代表方:乌药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②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及动火之物。
3.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气郁滞证候表现: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以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护治法则:疏肝理气调经(代表方:逍遥散)。
施护要点:①胸胁、乳房、小腹胀痛者,可针刺气海、三阴交、期门、肝俞等穴位。
②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③病室安静、无噪音等不良刺激,室温偏低。
④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油腻酸涩、产气多的食物。
2.肾气不足证候表现:月经周期不定,量少,色淡黯,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
护治法则:补肾调经(代表方:固阴煎)。
施护要点:①腰骶酸痛者,可予腰部局部按摩或热敷。
②注意保暖,病室温度略高。
③饮食营养丰富,适当进补血肉有情之品。
④房事有节,计划生育。
三、痛经(一)概念痛经是指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酸腰痛等症,影响工作和生活质者。
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所致的经行腹痛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机有虚实之分。
实者为气血不通,瘀阻冲任,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其主要病因有寒凝、气滞、湿热等。
虚者为冲任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其主要病因有阳虚内寒、气血不足和肝肾亏损。
(三)辨证施护1.气血瘀滞证候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胁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护治法则:行气化瘀止痛(代表方:膈下逐瘀汤)。
施护要点:①观察患者疼痛部位、程度与性质,积极防治晕厥,一旦发生可迅速针刺或按压合谷、内关、人中等穴,配合医生救治。
②可进行针灸或按摩止痛。
③腹痛时卧床休息,平时加强锻炼。
④合理饮食,宜多食理气活血之品,痛经剧烈时,给予半流质或流质。
⑤指导患者经前即服用益母草膏、红糖水,或益母草煮鸡蛋等。
或者于每次月经前温服或热服止痛药。
⑥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⑦当怀疑有原发疾病时,指导患者积极诊治。
⑧健康教育。
2.寒湿凝滞证候表现: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
护治法则: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少腹逐瘀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腹部保暖,可热敷或热熨腹部。
②室度可适当偏暖,切忌淋雨、涉水,或食生冷瓜果、冷饮等。
③饮食以温性食品为主。
3.肝郁湿热证候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平素带下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护治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
施护要点:①有呕吐痰涎者,指压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或口含生姜片止呕。
带下黄秽者,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阴部,勤换内裤。
②病室温度宜偏低,室内凉爽、通风。
忌用热敷,宜多休息,适当活动。
③饮食可选用偏凉性食物。
④关心体贴患者,注意情志疏导。
4.气血亏虚证候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疲,头晕目花,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弦。
护治法则:益气补血止痛(代表方:圣愈汤)。
施护要点:①小腹疼痛时针刺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经期、经后局部热敷或热熨。
②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防止感受外邪。
③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忌食刺激性食物。
5.肝肾亏损证候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红无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护治法则:益肾养肝止痛(代表方:调肝汤)。
施护要点:①病室安静,节制房事。
②针灸命门、肾俞、关元或针刺太溪等穴位。
③饮食可适当多进补益肝肾之品。
四、胎漏、胎动不安(一)概念:由于母体与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胎漏”亦称“漏胎”或“胞漏”;若妊娠期仅有腰酸,腹部胀坠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西医学之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等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多由肾气不足,或气血亏虚,或血热内扰,或外伤损络而致胎元不固而成胎漏、胎动不安。
(三)辨证施护1.肾气不足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腰酸腹坠,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小便频数,眼眶黯黑,或有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或沉弱。
护治法则:固肾安胎,佐以益气(代表方:寿胎丸)。
施护要点:①观察并记录阴道流血的量、色、质、血块等,检查血块中是否有妊娠组织及其是否完整。
若见阴道出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或见有胎块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输液、输血及行刮宫术的准备。
积极防治“阴阳离绝”危象,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综合全身情况以判断安胎效果及预后。
②胎动不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既往有流产史者,其休息时间一般需超过前几次流产中发生最晚的日期。
③饮食宜清淡、甘平,忌肥腻、辛热。
④加强心理调护。
对于确已发展至胎死腹中,或胎元不良没有保胎价值者,应耐心说服其去胎益母。
⑤中药汤剂宜文久煎,温服。
⑥健康教育2.气血亏虚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质薄,腰酸腹坠,神疲肢软,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或沉细弱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代表方:胎元饮)。
施护要点:①病室宜安静,室温偏暖。
②加强饮食调护,多食蛋、肉等血肉有情之品。
3.血热内扰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或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而干或少苔,脉弦滑或滑数或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代表方:保阴煎)。
施护要点: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室温湿度适宜。
②饮食宜滋阴清热为宜,忌食辛热食物。
③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扰动胎气。
4.外伤损络证候表现:妊娠期外伤后腰腹坠胀作痛,阴道漏红,色紫红,或有小血块,甚有胎块排出,舌淡红,脉细滑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和血,安胎(代表方:圣愈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观察腹痛下坠、腰酸及阴道流血情况。
②不得擅自使用治伤药物。
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月经先期2.胎漏二、填空题1.中医妇科把女性的特有疾病概括为、、、、五类。
2.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是和。
3.痛经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和。
4.气血瘀滞型痛经的护治法则是。
三、单选题1.治疗血寒凝滞型月经后期的代表方是()A、温经汤B、大补元煎C、乌药汤D、逍遥散E、补中益气汤2.下列关于痛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多发生于绝经前后的女性B、痛经无虚证C、中医学所指的痛经包含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D、痛经又被称为崩漏E、痛经一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3.下列关于胎动不安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阴道流血夹有血块时,应检查是否有妊娠组织B、胎原不良者,应说服其去胎益母C、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D、应保持大便通畅E、不慎跌仆受伤者,应及时使用治伤药物四、简答题1.简述肾气不足型胎漏、胎动不安的证候表现、护治法则及代表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月经先期:月经先期系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或半月余一行的月经病。
2.胎漏:由于母体与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胎漏”二、填空题1.经、带、胎、产、杂。
2.肾气亏虚,肝气失调。
3.不通则痛,不荣则通。
4.行气化瘀止痛。
三、单选题1.A 2.C 3.E四、简答题1.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腰酸腹坠,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小便频数,眼眶黯黑,或有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或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