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古籍版本优选鉴定及课件制作_PPT幻灯片
中医古籍版本优选鉴定及课件制作_PPT幻灯片
版
本等
本 5.按版式字体分 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书帕本;两节本、三节本;百衲本、邋
的 类 6.按印刷方式分
遢本、配补本
活字本;色印本(红印本、蓝印本)、套印本(朱、墨二色,朱、 墨、蓝、黄四色)、墨印加彩本;影印本、集字影印本、石印本、
型
复印本、晒印本(晒蓝本)
7.按装订形式分 简册本、卷子本;梵夹装本、经折装本;旋风装本、蝴蝶装本;包
布 政 司 刻 本 《
伤 寒 集 验 》 六
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 本新 据刊 明黄 万帝 历内 绣经 谷灵 书枢 林》 周二 曰十 校四 刊卷 本, 翻宋 刻 。史
崧 音 释 。
·
版明《
心代韩
上嘉氏
方靖医
刻元通
有年》
“钦存
钦赐卷
赐遵上
遵道,
道书明
书 院 ” 字 样
院 刻 本 。
·
韩 懋 撰 。
。
·
称宋明 藩嘉 邸史靖 刻菘赵 本音简 。释王
国阴 现文
存、
钤 扁清 《
有 形代 医
“ 仿顺 衡
石 宋治 》
筱 体十 四
山 ,八 卷
藏 属年 ,
书 典刻 清
印 ” 等 章 , 石 氏 为 近 代 著 名
型本 的, 清是 初书 刻无 本鱼 风尾 格, 。无
栏 线 ,
·
·
沈 时 誉 撰 , 清
梅 鼎 等 编 。
伤
白
科
口
医
,
生
字
。
体
为
·
明明 崇
陈祯 文六 治年 辑四 。川
最阳是
早文本
的、刊
古大刻
代字精
植、雅 蒙古海迷失后物元年小 ,
(1249)平阳张木刻存惠字等
其 编
晦明轩刻本《重图谱修政分述
排 体
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不》例
同有
(我校图书馆残存两意 其
义独 卷) ,宋•唐慎微撰,,特
宋•曹孝忠校。
书表 中示
原刻足本今藏中插图国
方 法
国家图书馆(原北京是我
, 如
图书馆)。
部分课件曾用于“全国古医籍语言文献师资培训班”的教学,学 员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课件内容丰富精彩,很多图像资料 非常珍贵,为他们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新的资料。
2.按刊刻地区分 浙本、蜀本、闽本、平阳本、高丽本、东洋本、越南本等
官刻本(监本、公使库本、转运司本、茶盐司本、仓司本、宪司本、 3.按刊刻单位分 郡斋本、书院本、太医院本、经厂本、藩刻本、殿本、官书局本
等)、坊刻本、家刻本
4.按刊刻源流分 祖本、初印本、原刻本;重刻本、翻刻本、覆刻本;仿刻本、影刻
背装本、线装本;平装本、毛边本、精装本
8.按内容增删、 足本、删节本、残本;评点本、批校本、过录本(集释本)、辑佚 完缺等情况分 本;丛书本、单刻本
9.按文物价值和 孤本(海内孤本)、珍本、秘本;善本;焦尾本、残本 使用价值分
10.各种抄本
唐写本、唐卷子本(日抄卷子本);元抄本、明抄本、清抄本、内 府抄本、旧抄本;稿本、清稿、手抄本、传抄本、精抄本、近抄本、 新抄本、影抄本、影宋抄本;毛抄
目前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古医籍版本资料的采集工作,并予以分类整 理;
完成部分古医籍版本的优选鉴定工作; 完成版本概述、版本形制,以及按刊刻时代、刊刻地
区、刊刻单位分类的典型古医籍版本的PPT制作。
各种鱼尾
黑鱼尾
白鱼尾
线鱼尾
倒鱼尾
花鱼尾
1.按刊刻时代分 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时期刻 本等
。朱 赵厚 府煜 居居 敬敬 堂堂 为刻 明本 赵《 简黄 王帝 朱素 厚问 煜灵 之枢 刻经 书》 地十 ,二 也卷
下一步建设
继续编制按刊刻源流、版式字体、印刷方式、装订形式等分 类的典型古医籍版本课件,以及“版本的鉴别与利用”部分 的课件。
最终完成“中医文献-古籍版本”教学课件,将优选鉴定的 古医籍版本通过直观生动的影像运用于中医文献学课程的教 学。
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课题组成员分成3个小组,分赴全市各主要图书馆,通过 摄像、扫描、复印等多种方式,采集所需医学文献资料;
通过网上搜寻,补充采集所需古医籍版本图象资料; 将所集资料作分类整理,并根据古籍版本鉴定理论、方法
进行优选鉴定, 对选定的古医籍版本资料作后期编辑加工,制成中医文献
学版本教学课件。
已取得的教学成果
已完成“中医文献载体”教学课件及“中医文献 目录”教学课件。
已撰写相关教研论文两篇,待发表。
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使用,学生、教师对前期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
反馈信息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前期课程建设中制作的教学课 件让他们觉得中医文献学课程更加生动形象,上课更容易集中精 神,对中医文献学知识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课题研究的目标
对上海地区图书馆(主要包括上海医学会图书馆、上海 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其他高校图书馆)现 存古医籍珍贵版本资料进行搜集,用数码设备采集,制 成电子图像资料加以保存。
按照中医古籍版本学的教学要求,对其进行优选鉴定, 编制成教学课件。
培养学生对中医古籍版本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 步掌握辨识古医籍版本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提高学生中医药文化及古代传统文化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