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

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

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抗生素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品种不断升级换代,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代写硕士论文人类耐药性的变化之迅速!医务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的负面的。

根据本人平常工作中的一些观察,综合一些文献及资料,现就外科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总结如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总的来讲,在外科手术的抗生素的使用中,不合理使用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预防用药不当;二是联合用药不当;三是溶媒使用不合理;四是用药时间不当。

所谓预防用药不当,具体表现在:(1)预防用药范围过大。

无菌或清洁手术(如疝修补术、甲状腺切除等)不必要使用抗生素,却广泛使用药物来预防感染,这样不仅仅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诱导细菌耐药性发生;(2)预防用药起点高。

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存在滥用现象。

用药起点高,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容易产生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而且价格高昂。

在适当的时候,外科需要联合用药,由此也带来了联合用药不当的问题。

根据分析,主要存在药理拮抗和毒性相加两大问题,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杀菌剂和抑菌剂合用。

如磺胺类与β内酰胺类不能联用,如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前者是抑菌剂,后者是杀菌剂,二药合用会降低后者的效价,这两类药应避免合用或先用头孢曲松再用阿奇霉素。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二个表现是两种抗生素作用部位相似,如琥乙红霉素和林可霉素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抑制部位相同,但前者的亲和力大于后者,影响其抗菌作用,二药不宜合用。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合用,抗菌药物和活菌药物应分开使用,以利于各自发挥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四个方面就是毒性相加,这属于严重的不合理用药。

比如临床中有50岁左右病人使用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这两种药都存在肾脏毒性,联合用药增加了肾毒性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联用,这两种药都属于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且增加了肾脏毒性,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五个方面是不注意配伍禁忌。

如喹诺酮类不能与硫糖铝,氨茶碱类配伍,这种不当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有较多的报道。

抗生素使用不当的第三个方面是溶媒不当。

如氯霉素类及部分头孢类菌素不宜与葡萄糖(ph3.2-5.5)配伍,因为这类抗生素在ph〈4时分解较快,甚至会有沉淀,应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稳定性较好;对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为避免诱发心衰,在用葡萄糖作溶媒时应在两小时内滴完。

抗生素在外科使用不当的第四个方面是用药时间不当。

合理的术前用药是手术前两天内,合理的术后用药是手术后三天内,最好不超过七天,术前术后的超长时间给药,一方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抗生素的浪费,同时并不能对感染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用药时间不当的另一个方面是给药时间的间隔不合理,如β内酰类抗生素给药间隔不能太长;喹诺酮类药物给药间隔时间不能太短。

青霉素钠盐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短小于2.5 小时(头孢曲松除外),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决定其临床疗效的是血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歇时间的40%以上才能产生疗效。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则上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即1 天总量分3次~4次给予,使药物增加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充分发挥杀菌效力。

而喹诺酮类药物3次/天口服或2次/天静脉点滴。

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静脉点滴两组之间只间隔250 ml~500 ml的液体,并且是采用接瓶的方式,因此按正常滴速1天2次用药总量,往往在4 h之内滴完。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其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且多数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菌后效应。

因此,在确定给药间隔时,可根据血药浓度>mic的时间,加上抗菌后效应的持续时间。

目前认为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具有抗菌后效应的抗生素,采用1日1次的给药方案。

综合上述不合理用药现象,结合外科的特点,在抗生素的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感染的部位、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抗生素。

根据肝肾功能状态、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及药物的敏感性、不良反应和患者对药价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同时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药理性质,对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体内过程、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制剂组成、剂量、给药途径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要减少试探性用药。

2.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在使用时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

剂量过小,既达不到治疗效果,又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不仅浪费,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疗程过短,则不能有效控制术后感染。

3.严格掌握适应证,提倡口服给药途径。

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药物能够奏效时就不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扩大抗菌谱,提高疗效,减少不反应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般二药联合即可;同时避免长期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4.抗生素种类不宜经常更换,观察3天后(重症观察2 天,再进行必要的调整。

5.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

应掌握老年人、孕妇的生理变化特点以及感染程度,如有条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