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0℃ 20℃ 30℃ 50℃ 80℃

13.3g 31.6g 36.2g 85.8g 169g

35.7g 36.0g 36.2g 36.5g 37.1g
B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 用冷却的方法
课堂练习
2、右图是部分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图回 答问题: 未指明温度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C (填A、B、 C符号)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
氯化钠的溶解度
×B.0℃时物质的溶解度
都为0 g
×C.图中所列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课堂练习
3、60℃时,10gNaCl 和N9a0CglK和NKON3O完3都全完溶全解溶于解!
3、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或NH4Cl)大。
温度 (°C)
0
10
20
30
40
50
硝酸钾
溶解度 (克)
80
13.3
20.9
70
60
38 50
40
30
20
பைடு நூலகம்
10
作图法
0
10 2025 30
31.6 45.8 63.9 85.5
KNO3
溶解度曲线
1、不要超出温度范围值
2、在曲线旁标注该物质 的化学式或名称
溶解度
第2课时
温故知新
思考1: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
KNO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与温度有关
思考2:如何衡量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这样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行吗?
氯化钠 硝酸钾

不行

10 ℃
40 ℃
应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
这样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行吗?
氯化钠 硝酸钾
不行
烧杯 水
水盆
溶剂的量要相同
这样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行吗?
度 190
( 180
克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钾
思考2: 你有办法能从KNO3 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得到 NaCl晶体吗?
方法: 蒸发结晶
氯化钠
适用条件: 适 用 于 溶 解 度 随 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如:NaCl等物质
( 180
克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钾
思考1: 你有办法能从KNO3 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得到 KNO3晶体吗?
方法: 降温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
氯化钠
适用条件: 适 用 于 溶 解 度 随 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思考:
你能求出25℃时 KNO3的溶解度吗?
估计法
40 50 60
温度(oc)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溶 解
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NO3
度 曲 线
2、从少这数些物溶质解的度溶解曲度线随图温你度能的升 高变获化取不哪大些。信如息N?aCl。
思考1: 若将上述溶液过滤后, 得到的晶体和滤液的成分又 是什么?
晶体成分: KNO3 (绝大部分) NaCl (极少部分)
滤液成分: KNO3 (极少部分) NaCl (绝大部分)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结晶法分离物质

解 200
课堂练习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M点的含义是 t2℃时,A、C两种物质的 。 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为t1℃,三种物质 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C>A>B ,当温度为t3℃时,溶
解度最大的是 A 。
(3)C可能表示哪种物质: Ca(OH)2 。
课堂练习
6、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A、B、C的溶解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
> > NaNO3 NH4NO3 NH4Cl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状态
溶解度/克
80
a
70
60
50
b
40
30
20
c
10
0 10 20 30
KNO3 思考:
1、a点表示的硝酸钾溶液处于 什么状态?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溶液中有晶体存在)
2、b点表示的硝酸钾溶液处于 什么状态?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刚好饱和状态) 3、C点表示的硝酸钾溶液处于 什么状态?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2适(30用160范8÷g水围2)中:克能N1溶aS0解C0l(。3=67×2m m2质剂)克NaCl13。06则05=0g1m水2质中5 能溶解
【思考一】定溶质剂量和的溶水质能之溶间解有什么关系?m质=45 多少物质;或者溶解一定 质量的物正质比需例要关多系少水溶。剂越多,能溶解的溶质就越多。
溶解度计算公式: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变小。 如 Ca(OH)2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
136



a



的 溶
b



线
68
思考:
1、a点(交点)的意义是什么?
68℃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 溶解度相等,约为140克。 2、b点的意义是什么?
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 为80克。
练习: 30℃时,硝酸钠、硝酸 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的大小?
B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多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溶 解


(g) 乙
冰水


0
温度( C)
课堂练习
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下: 温度
物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小结:分离多种可溶物质的方法

解 200
度 190
( 180
克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钾 氯化钠
方法1: 蒸发结晶
适用条件: 适 用 于 溶 解 度 随 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3、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7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温度 20℃
溶质的质量 37g
溶剂的质量 100g
溶液的质量 137g
课堂练习
4、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不正确,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只是溶解的多少问题。
5、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难 溶物质。
<0.01 0.01~1 1~10
难溶
微溶
可溶
>10 易溶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g 1g
10g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课堂练习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 36 g。
2、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则0℃ 时硝酸钾溶解度是 13.3 g。
溶质质量 31.6g
溶剂的质量 100g
溶液质量 131.6g
3、说出蔗糖在20℃时溶解度是203.9g的意义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 20℃时,溶解203.9g蔗糖最少需100g水。 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恰好饱和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1g氯化钠
1g硝酸钾

不行

20 ℃
20克水
20 ℃
应该强调都达到饱和状态
2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这可以说明 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吗?
归纳总结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的条件有哪些? 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了的物质的质量
表示方法: 溶解度 (S)
如 :KNO3 等 绝 大 多 数 物 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结晶法分离物质

解 200
度 190
( 180
克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钾 氯化钠
(2)当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接近饱 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 低温度的方法可达到饱和的是 A ; (3)M点的意义是 A、B两物质在 t1℃时溶解度相等 ; (4)N点的意义为 A物质在 t2 ℃时溶解度为20g 。
课堂练习
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 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