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套寝室管理职责

全套寝室管理职责

全套寝室管理职责寝室管理员职责一、坚决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德育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互帮互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关心,爱护学生,力所能及地为学生解决困难。

四、督促学生搞好寝室内务及室外卫生。

五、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督促按时就餐,按时起床,熄灯后保持室内安静。

六、检查学生归宿情况,杜绝学生迟归、外宿或外来人员随意在校留宿现象。

七、密切注意学生动态,防止打架斗殴,聚众赌博、敲诈勒索等恶性事件发生。

八、保护学生寝室内外的财产,防止各类偷盗现象的发生。

对于被损坏的公共财物,应落实到班或人。

九、禁止外来人员在宿舍区闲游,防止、制止各种干扰和破坏活动的发生。

十、检查学生寝室的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设施的保管使用情况,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十一、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对学生寝室进行定期消毒。

十二、负责学生在宿舍范围内的违纪事件调查、落实,并把调查材料和初步处理意见上报政务处。

十三、负责学生寝室卫生、纪律,安全等有关情况的检查、记录汇总和公布。

十四、负责对学生寝室进行管理。

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寝室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寝室既是学生们休息的场所,又是育人的场所。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卫生、文明、安全的环境,特作如下规定:一、作息:(一)早起按时起床,参加早操早读,因身体原因不能出操者,应持医生证明和班主任批准的请假条,无特殊原因不得卧床不起,无故旷操旷课。

(二)午饭后按时到寝室休息(夏季),休息时间保持寝室楼的安静。

起床铃响后,立即起床,抓紧时间进入教室上课。

(三)晚自习下课后,立即回寝室洗漱,作好就寝准备,不得在外逗留。

熄灯铃响后,不准在室内交谈、吵闹等。

二、卫生:(一)寝室长应协助管理员排好值日表,每天有一名同学值日,负责本寝室当天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起床后,自觉叠好被子,整好铺位,做到被子整齐,床铺平展,枕头位正,鞋袜入柜,用具按要求摆放。

(三)坚持周五大扫除制度,彻底打扫整理寝室卫生,做到门窗整洁,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垃圾。

(四)搞好个人卫生,做到勤晒被褥,勤换洗被罩、床单,勤换洗衣服,勤理发,勤洗澡、洗脚,勤剪指甲。

(五)不准在走廊里便溺、倒水,不准在室内外墙壁上乱写乱画。

不准往窗外扔东西,废纸、果皮、食品袋等放入纸篓内,由当天值日生倒入垃圾道。

(六)保持盥洗间的卫生,小便上台,大便入池,便后冲水。

剩饭菜要倒入盥洗间水桶内,不准倒入水池,以免堵塞。

寝室制度1、住宿人员必须按照学校拟定的床位就寝,非经同意不可擅自调换。

2、住宿人员必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可提前起床,熄灯后不可讲话和影响别人睡觉。

3、住宿人员要相互团结,不说不文明的话,不做不文明的事。

4、在校住宿期间,不可到同学和亲戚家过夜。

5、非经学校同意不能私留宿舍外或别宿舍人来过夜。

6、住宿生只准住在指定的宿舍,不可进别的宿舍去,找人只能到别宿舍门外。

7、非经同意不可在宿舍中私拉电线点灯,严禁玩火。

8、住宿人员要节约用水,用后立即关闭自来水龙头。

9、及时洗净脏衣服,特别是脏衣裤、脏鞋袜。

10、住宿人员必须做好和保持本宿舍及厕所的清洁工作,制止不文明行为发生文明卫生宿舍要求1、宿舍人员要讲文明,讲礼貌、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做到不争吵、不讲粗活、不做不利团结的事.2、提倡勤俭节约、不乱花零用钱、少吃或不吃零食.不攀比穿着、打扮.3、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准时起床,按时就寝,熄灯后不说话,不看书、不听收录机、不做影响他人睡觉的事.4、节约用水,用水后随即关好水龙关.5、讲究公共卫生.不在厕所扔废弃物;寝室值日制度各司其责,不折不扣完成好任务。

6、搞好个人卫生,做到天天洗脸、漱口、洗脚;勤洗鞋、袜、衣、裤、被褥,不穿别人的鞋、袜、衣、裤.7、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无故缺席.8、爱护公物,不在厕所、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在床铺、床架上乱钉乱挂。

9、遵守就餐纪律,不叫排在前面的人带打饭菜10、认真上好早、晚自习,无缺席、早退、迟到现象;独立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工作;保持自习安定。

11、不随意上街乱花钱;不进电子游戏室,不进网吧等不健康场所.12、不到亲戚、同学家过夜.13、宿舍安全工作好,宿舍中人人注意安全,无火种和失窃现象.14、宿舍卫生工作名列第一。

为了保障安全发电,运行人员应认真执行以下交接班制度:1、按岗位实行对岗交接班,接班做到“心中有数”,交班做到“完全彻底”。

接班人员必须精神饱满,病者、酒醉者严禁接班和参加运行。

2、接班人员必须按正点时间提前15分钟到厂房,根据运行人员的各自职责,对运行设备和器材及卫生进行全面检查,审阅交班人员的运行日记,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和接班后的任务,然后与同岗交班人员分别在交接表上签名,在正点时进行交接班。

交接班刚结束时发生的事故,由接班者负责处理,交班者根据接班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协助。

3、交班人员应在交班前1小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入运行日记,供接班人员参考。

4、交接人员应在交班前进行全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5、在交接班期间发生事故时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应积极协助,直到事故处理完毕或告一段落方可交接班。

交接班期间除事故处理外,一般不得进行倒闸操作。

6、在当班发生事故或重大异常情况,交班后,当班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所有当班人员进行分析、讲评、总结和汇报工作。

7、接班人员未能准时接班时,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去,必须坚守岗位,待接班后方可离开岗位,否则按早退论处。

(XX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1次会议通过)为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程序,确保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的合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对减刑、假释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二)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三)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四)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执行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应当根据情况,分别适用前款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移送的下列材料:(一)减刑或者假释建议书;(二)终审法院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三)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四)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五)其他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应予移送的材料。

报请假释的,应当附有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基层组织关于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

人民检察院对报请减刑、假释案件提出检察意见的,执行机关应当一并移送受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

经审查,材料齐备的,应当立案;材料不齐的,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在三日内补送,逾期未补送的,不予立案。

第三条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五日内将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的建议书等材料依法向社会公示。

公示内容应当包括罪犯的个人情况、原判认定的罪名和刑期、罪犯历次减刑情况、执行机关的建议及依据。

公示应当写明公示期限和提出意见的方式。

公示期限为五日。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依法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除应当审查罪犯在执行期间的一贯表现外,还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财产刑执行情况、附带民事裁判履行情况、罪犯退赃退赔等情况。

人民法院审理假释案件,除应当审查第一款所列情形外,还应当综合考虑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影响再犯罪的因素。

执行机关以罪犯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为由提出减刑的,应当审查立功或重大立功表现是否属实。

涉及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者其他贡献的,应当审查该成果是否系罪犯在执行期间独立完成,并经有关主管机关确认。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可以采取开庭审理或者书面审理的方式。

但下列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开庭审理:(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报请减刑的;(二)报请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或者减刑幅度不符合司法解释一般规定的;(三)公示期间收到不同意见的;(四)人民检察院有异议的;(五)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及其他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高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

第七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机关及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参加庭审。

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通知证明罪犯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证人,公示期间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以及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其他人员参加庭审。

第八条开庭审理应当在罪犯刑罚执行场所或者人民法院确定的场所进行。

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视频开庭的方式进行。

在社区执行刑罚的罪犯因重大立功被报请减刑的,可以在罪犯服刑地或者居住地开庭审理。

第九条人民法院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机关、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和有必要参加庭审的其他人员,并于开庭三日前进行公告。

第十条减刑、假释案件的开庭审理由审判长主持,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审判长宣布开庭,核实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的基本情况;(二)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检察人员、执行机关代表及其他庭审参加人;(三)执行机关代表宣读减刑、假释建议书,并说明主要理由;(四)检察人员发表检察意见;(五)法庭对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重大立功表现的事实以及其他影响减刑、假释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六)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作最后陈述;(七)审判长对庭审情况进行总结并宣布休庭评议。

第十一条庭审过程中,合议庭人员对报请理由有疑问的,可以向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证人、执行机关代表、检察人员提问。

庭审过程中,检察人员对报请理由有疑问的,在经审判长许可后,可以出示证据,申请证人到庭,向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及证人提问并发表意见。

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对报请理由有疑问的,在经审判长许可后,可以出示证据,申请证人到庭,向证人提问并发表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