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狗·猫·鼠舒婷儿子放学路上,遇一长毛异种狗,挑逗不休,那狗烦了,朝我儿子的小腿噙了噙。
虽然只是一道浅浅的血痕,也只好连夜带他过海去防疫站注射疫苗。
行程真是漫长。
暑假带儿子出外旅行,一路用冰桶镇着那疫苗。
天气大热,逢雪糕冰棒就买,自然也有接济不上的时候。
疫苗是如期注射完毕,心里却担心其中是否有几针失,每每想及就恐惧不安。
养狗不得,退而求猫,公公婆婆断然反对。
我和儿子统一战线,只占少数票,因为丈夫生于斯长于斯,虽貌似中立实际已倒戈相向。
夜里失眠,听邻家荒园脚步杂沓,低吼连连长哭阵阵问杂几声凄啼几声尖叫,好像猫的家族在开什么作品讨论会。
翌晨我去买早点,见从邻墙缺口处瑟瑟缩缩爬出四只小猫,就像初冬那一抹稀薄的晨曦。
我返身上楼,唤醒酣睡的儿子。
找出一草篮,垫上软布,将小猫放进去。
告诫儿子,若其母来叼,儿子务必躲进家门,让它们合家团圆。
儿子只是可怜巴巴望着,拒不回答。
待我回来,是儿子在破墙边呜咽作猫声。
说是小猫一直叫妈妈,儿子再三无奈,只好代他的新朋友找母亲。
或是猫娘知违反了计划生育,再无踪迹。
我们名正言顺收养了弃婴。
一只弱者,下午就死了。
一黑送我哥的小女孩,当天就被我嫂子扔进垃圾车。
一白送我妹妹的小儿子,下落不明,问那男孩,说妈妈送人了。
儿子留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公猫。
原先儿子吃饭,极为艰难,家中诸人每天都有标新立异之法,简直可以申请哺儿专利。
现在儿子每顿饭前,必到猫居,自觉把小嘴张得圆圆,示范给猫看。
那猫也把嘴张得大大,我用牛奶喂它,小猫和儿子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小猫爬出草窝,来舔儿子粉嫩的脚指头。
儿子咯咯地笑着,和猫玩得不亦乐乎。
儿子上幼儿园,猫不甘寂寞,滚来滚去缠着每一个人的脚跟,悲剧因此发生。
不到一星期,小猫的腰椎被不慎踩伤,再不能动弹。
在儿子严厉的审判下,竞无人敢承认是凶犯。
他只好把猫抱回窝里,猫却再不喝牛奶,只叫着。
我蹲在猫窝前束手无策。
儿子上幼儿园前来道别,对猫信誓旦旦:“小咪,快好起来呀,我留巧克力给你。
”我却默祷:“猫啊,你若真这么疼痛,不如去了吧。
”猫那样看着我,嘤嘤诉说着什么,两只琥珀色的眼睛里,孤独、忧伤、对生存的渴望和恐惧一览无余,令我刻骨铭心。
一只不足月的小猫何以能如此体悟生命的全部含义呢?次日清晨起来,连猫窝也不见。
丈夫说,猫死了。
许久,儿子不再吵着养猫。
养蜗牛,我二话没说把透明的糖果盒出让、,养蚕,是我夜间冒大雨执手电到园子里采桑叶。
现在家中养五头呆鱼,是那种普通金鱼,从不搔首弄姿,只在鱼缸里沉思默想,养了两年未见长大。
还养一只笨鸟。
原先还养过一只善鸣的黄鹂,引得许多人探头探脑,不久便被千方百计盗走。
现在这只鸟安全可靠也不扰人,儿子拉小提琴时,它偶尔啾啾出声以示高深。
最后一只是懒龟,养在洗濯池里,背上竞长青苔,可见入定之功力,不亚闹市高僧。
丈夫下班,说最新潮的儿童玩具是熊鼠。
形容熊鼠如何笨拙可爱,如何随遇而安,吃什么都是欢天喜地,且极便宜,每只二十元。
我和儿子每听一句都“哇”地长呼一声。
托了在厦门的好些朋友,久觅未得。
儿子没了耐心,仗其写字能力略有长进,在我床头贴一大字报抗议:熊鼠啊,你在哪里?星期日,丈夫率我与儿子浩浩荡荡到厦门花鸟市场接驾。
一家家商店都答熊鼠已卖完,下一胎至少等三个月,只余一只只特别编制的铁丝笼空空如也。
但在一只窄小仅足容身的铁丝笼里,因了一只美丽的大松鼠,眼睛机智灵活,尾巴蓬松高贵。
儿子被勾了魂,我悄悄问价,答:八百元。
赶紧把打开的小钱包咔地合上,拉起儿子就走。
儿子左脚与右脚打绊,我也跟着频频回眸。
只见那松鼠在铁笼里无休无止地翻跟斗,大尾巴张开,那样轻捷那样不顾一切几近凄凉,仿佛一种竭尽全力的告别仪式。
从此对铁笼之物绝念。
丈夫属鼠,儿子属狗,十二生肖无猫。
我伴一大鼠一小狗过日子,勉强足矣。
(有删改)(1)儿子在养猫过程中,有哪些表现?(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儿子左脚与右脚打绊,我也跟着频频回眸。
(3)儿子为什么要在“我”床头贴一张“熊鼠啊,你在哪里?”的大字报?(4)选文题目“狗·猫·鼠”改为“养小动物”,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答案】(1)①在破墙边呜咽作猫声,替小猫找妈妈;②每顿饭前,必到猫居,自觉把小嘴张得圆圆,示范给猫看;③被小猫舔脚指头,和猫玩得不亦乐乎;④审判谁踩伤了猫的腰椎;⑤上幼儿园前和小猫道别,对猫信誓旦旦。
(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和“我”舍不得离开那只美丽的大松鼠时的情形,表现了我对松鼠的喜爱和未能买的遗憾心情。
(3)儿子很喜欢熊鼠,渴望得到一只;可是托了在厦门的好些朋友,久觅未得;儿子等不得了,就在“我”床头贴一张大字报,表现了他焦急和渴望的心情。
(4)不好。
选文主要写了作者一家与狗、猫、鼠的故事,以“狗·猫·鼠”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一家对动物的感情;改为“养小动物”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能突出文章的重点,且语气平淡,表达效果一般。
【解析】【分析】(1)细读文章可知,从“待我回来,是儿子在破墙边呜咽作猫声。
说是小猫一直叫妈妈,儿子再三无奈,只好代他的新朋友找母亲。
”概括出:在破墙边呜咽作猫声,替小猫找妈妈;从“现在儿子每顿饭前,必到猫居,自觉把小嘴张得圆圆,示范给猫看。
那猫也把嘴张得大大,我用牛奶喂它,小猫和儿子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概括出:每顿饭前,必到猫居,自觉把小嘴张得圆圆,示范给猫看;从“小猫爬出草窝,来舔儿子粉嫩的脚指头。
儿子咯咯地笑着,和猫玩得不亦乐乎。
”概括出:被小猫舔脚指头,和猫玩得不亦乐乎;从“在儿子严厉的审判下,竞无人敢承认是凶犯。
”概括出:审判谁踩伤了猫的腰椎;从“儿子上幼儿园前来道别,对猫信誓旦旦”概括出:上幼儿园前和小猫道别,对猫信誓旦旦。
(2)“打绊”是对儿子的动作描写。
“频频回眸”是对我的的神态描写。
结合语境可知,表现了我对松鼠的喜爱和未能买的遗憾心情。
(3)从“形容熊鼠如何笨拙可爱,如何随遇而安,吃什么都是欢天喜地,且极便宜,每只二十元。
我和儿子每听一句都“哇”地长呼一声。
”从这里可以看出儿子很喜欢熊鼠,渴望得到一只,从“托了在厦门的好些朋友,久觅未得。
“可以看出熊鼠久觅未得。
看出才有了在“我”床头贴“熊鼠啊,你在哪里?”的举动。
(4)首先表明观点,不好。
细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一家与狗、猫、鼠之间发生的故事,以此为题目,能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更能表达作者一家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如果改成“养小动物”虽然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不能突出文章的写作重点----狗、猫、鼠,从语气上显得过于平淡。
不能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⑴①在破墙边呜咽作猫声,替小猫找妈妈;②每顿饭前,必到猫居,自觉把小嘴张得圆圆,示范给猫看;③被小猫舔脚指头,和猫玩得不亦乐乎;④审判谁踩伤了猫的腰椎;⑤上幼儿园前和小猫道别,对猫信誓旦旦。
⑵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和“我”舍不得离开那只美丽的大松鼠时的情形,表现了我对松鼠的喜爱和未能买的遗憾心情。
⑶儿子很喜欢熊鼠,渴望得到一只;可是托了在厦门的好些朋友,久觅未得;儿子等不得了,就在“我”床头贴一张大字报,表现了他焦急和渴望的心情。
⑷不好。
选文主要写了作者一家与狗、猫、鼠的故事,以“狗·猫·鼠”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一家对动物的感情;改为“养小动物”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能突出文章的重点,且语气平淡,表达效果一般。
【点评】⑴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时间提示,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然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作答时,需先明确作者所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⑶本题考察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把握。
找出关键语句结合题干要求即可作答;⑷本题考查对(4)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
题目的作用为:概括主要事件;提出中心;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
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
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
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4个字)(2)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把天弄破了?(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4)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5)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女娲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案】(1)女娲补天(2)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作为撑天的柱子的不周山,柱子被撞断了,天就破了。
(3)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