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良春用药经验

朱良春用药经验

路路通行氣活血、利水消腫路路通爲楓香樹之球形果實,以其多孔穴如蜂巢狀,故又名“九空子”。

朱老認爲:路路通才薄不堪重用。

也就是說,不能用它去獨擋一面,但如能知其所長,用作輔佐,亦自有其功效在焉。

路路通之作用在于通利,故無論滯氣、瘀血、停痰、積水,均可用之以爲開路先鋒。

氣滯胃痛,証見脘腹脹悶、走竄作痛、曖氣、大便不爽,舌黯,脈弦澀,常用辛香行氣法,藥如香附、木香、積殼、擯榔、台烏藥、青陳皮、川楝子之類,加入路路通,則其效更捷;滯氣竄入經絡,周身痺痛,或在四肢,或在腰背,走竄不定,其人郁郁不樂,曖氣頻頻,常法用羌獨活、桑枝、秦艽、防風、細辛、川穹、赤芍、姜黃、海桐皮、威靈仙之類,有效者,有效不顯者。

加人路路通,其效立見。

產后乳汁不通,虛者,當補益氣血;實証,則宜通利,實証必見乳房脹痛,乳汁涓滴難下,此際用路路通,其效不在王不留行、穿山甲、木通之下。

婦女痛經,多見氣滯瘀血之証,常用當歸、川芎、赤芍、柴胡、香附、澤蘭、益母草之類,路路通既能行氣,又能活血,以之加盟,頗爲合拍。

水腫亦可用路路通,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說它“能搜逐伏水”,水伏之處,必有瘀血、滯氣,此物兼有行氣、活血、利尿之長,宜乎其效也。

然通利之物,不可重用、久用,庶兔耗氣傷陰,孕婦、虛人亦當慎用之。

[附]桑寄生降壓平肝,兼療胸痺桑寄生是桑樹上的寄生植物的帶葉莖枝,古人認為“桑為木之精”,桑寄生“得桑之余氣而生”(《本經逢原》);詳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本草經疏》)。

但寄生對于桑樹有害,桑農見則剔除之,故“真者難得”,“如無,可以續斷代之”,著名的“三痺湯”即獨活寄生湯去桑寄生,加黃、續斷,便是例証。

近几十年國內養蠶區普遍推廣良種桑,樹矮,于細,枝多,葉大,欲得桑寄生更為不易矣。

是以目前市售桑寄生藥材,多爲槲寄生,其中又有白果槲寄生,有色果(紅、黃)槲寄生之分,商品統稱“雜寄生”,處方名均作“桑寄生”。

桑寄生爲祛風濕、補肝腎良藥。

朱老指出:其祛風濕的作用,略同于桑枝,但桑枝多用于四肢痺痛,桑寄生則多用于腰腿痛。

唯其性味平和,故常與獨活、當歸、赤芍、桂枝、細辛、牛膝、杜仲、秦艽、防風、蜂房、草等同用;濕盛加蒼白朮、苡米、萆、木瓜,寒盛加制川烏、制附片、生姜,血瘀加丹參、沒藥、紅花、地鳖虫。

其補肝腎的作用,一方面是指強筋骨而言,因肝主筋,腎主骨也。

所以桑寄生不僅用于虛人久痺,亦用于証,兩足痿軟無力,或腰膝酸痛,常與續斷、赤白芍、草、鹿銜草、熟地、萆、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骨碎補、石斛、甘草同用。

另一方面,則因桑寄生爲安胎聖藥(“安胎”之說,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張錫純《衷中參西錄》有“壽胎丸”(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用于習慣性流產之預防與治療。

胎動不安,腰酸痛見紅者,用桑寄生配阿膠、杜仲、續斷、醋炒艾葉、白芍,亦有良效。

以上均爲桑寄生的傳統用法。

朱老用桑寄生,還注意汲取現代中醫研究的成果,在臨床上加以証實,主要用于以下几個方面:高血壓病據現代中藥藥理研究:桑寄生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其原理,初步認為與桑寄生有中樞鎮靜作用和降低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的興奮性有關。

朱老對原發性高血壓病,無論最爲多見的陰虛陽亢、肝風內動証,還是肝腎兩虧、沖任失調証,恆以桑寄生30克爲主藥,前者常配合鉤藤、赭石、夏枯草、牛膝、廣地龍、草、野菊花、山楂、黃苓、臭梧桐、決明子等清降之品;后者常配合淫羊藿、杜仲、首烏、黃柏、生地、杞子等滋養之品,屢獲良效,實為其"辨病論治與辯証論治相結合論”的產物。

筆者在國外工作時,每師其意,以桑寄生、生杜仲、葛根、野菊花、夏枯草等組成降壓飲料方,研爲細末裝入紗布袋中,每日用30〜50克滾開水浸泡后代茶飲(亦可加入綠茶或苦了茶一起浸泡),因外國人不善煮藥,又畏煎藥時散發出的氣味,使用飲料方,既方便、有效、省錢,飲時用吸管吸取,又可避免直接飲服中藥的苦味。

冠心病桑寄生含黃酮類物質,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提高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古人也有桑寄生“通調血脈”的說法(《本經逢原》),因此朱老認爲桑寄生當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藥物,新舊學理,甚相吻合,故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亦常以桑寄生為主要藥物,常配合葛根、丹參、川穹、桃仁、紅花、郁金、全瓜蔞、赤芍、玉竹、麥冬、山植、徐長卿、黃等使用,對心絞痛、胸部憋悶、期前收縮、心律不齊均有較好療效。

家兄9年前患心肌梗死住院搶救,筆者趕口四川,即以上述方藥隨症加減變化,不到一個月即獲痊愈,桑寄生即爲每方必用之藥。

多種病毒性疾患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即有用桑寄生治療血痢的處方,現代研究証實,桑寄生對多種腸道病毒及脊髓灰質炎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朱老近年來常采用本品治療病毒性肝炎及僅單項HBsAg陽性而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常配合僵蠶、山藥、茯苓、板藍根、蜂房、白花蛇舌草、簽草、生麥芽、柴胡、甘草使用。

對病毒性心肌炎,則常配合太子參、合歡皮、麥冬、甘草、丹參、黃、生地、玉竹、苦參、玄參使用,初步觀察,均有一定療效,僅供同道參考應用。

油松節固衛生血,亦治痺嗽不眠油松節乃松樹枝干之結節,苦溫無毒,善于法風通絡,疏利關節,故習俗多視爲痺証及傷科之良藥,凡歷節腫痛、攣急不舒,或跌仆損傷所致之關節疼痛、腫脹不適,多有效驗。

朱老揣摩前腎論述,采用民間秘驗,長期研索,發現本品有補虛固本之長,對諸般羸損沉,大有恢復之功。

陶弘景謂本品“主腳弱”,李時珍闡發其義曰:“松節,松之骨也,質堅氣勁,久亦不朽,故筋骨問……諸病宜之。

”《分類草藥性》指出它有“通氣和血”之功,說明本品不僅祛風蠲痺,抑且具有強壯補益之功效。

朱老經驗,認為油松節能提高兔疫功能,對體氣虛弱,易于感冒,屢屢感染者,每日取油松節30克、紅棗7枚煎服,連用1個月,有提高固衛御邪之功,能預防感冒之侵襲,贊之為“中藥丙種球蛋白”,驗之臨床,信不誣也。

對慢支咳嗽,久久不愈,痰涎稀薄,舌質不紅者,加用本品20〜30克于辨治方中,有增強寧嗽止咳之功。

慢性腎炎尿蛋白長期不消,而體氣偏陽虛者,用本品30克,配合生黃30〜60克(黃久用,宜逐步加量,否則效不著),黨參、菝各15克,菟絲子、金櫻子各12克,扦扦活30克,制附片8克,甘草6克,堅持服用,多能逐步恢復。

凡貧血患者,三系減少,或僅血小板減少者,朱老每以油松節、雞血藤、牛角?、仙鶴草各30克,補骨脂15克,加于辨治方中,有升高紅、白細胞及血小板之功。

[病案舉例]對心脾兩虛、血不養心而致失眠者,于歸脾湯中加用油松節30克,多可增強寧神安眠之功。

威靈仙療痛風、黃疸、骨刺,功在通利威靈仙,祛風濕,通絡止痛;治骨鯁喉(食道骨性異物),盡人所知。

朱老經驗,此藥之功尚不僅此,爰舉數端,以供同道參考:痛風現代醫學的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以高尿酸血症爲特征,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的疾病。

歐美、東南亞各國以及港、台地區發病率甚高,近二十年來,在國內也有明顯升高的趨勢。

朱老指出:此病早、中期以關節炎爲主要臨床表現者,當屬廣義痺証范疇,又因發作時好發于下肢關節,疼痛、紅、腫,近于痺証中的風濕熱痺。

但是,此病又自有其特殊性,即其本在脾腎,脾虛則運化無權、升降失調,腎虛則氣化失常、情濁不分:其標在筋骨失節,緣于瘀濁濕痰結聚流注,氣血痺阻。

基于以上認識和大量臨床實踐,朱老擬定了痛風湯:土茯苓、萆、威靈仙、桃仁、紅花、澤蘭、澤瀉、苡米、車前子、蒼朮、山慈姑等。

以上茯苓、萆、威靈仙三味爲主藥,三藥合用,有顯著的排尿酸的作用。

其中,威靈仙辛散宣導,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藥品化義》),“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本草正義》),對改善關節腫痛確有殊功。

湯劑用量一般爲30克,少則乏效。

[病案舉例]濕熱黃疸黃疽(陽黃)爲濕熱之邪,熏蒸于肝膽,氤氳難化,氣血不得通利,使膽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膚所致。

朱老治濕熱黃疸,常用茵陳篙湯加味,藥如大黃、茵陳、生山桅、蒲公英、決明子、郁金等,叉常借威靈仙之走竄消克(常用量20 = 30克),以收迅速退黃之功)。

無精子症無精子症或精子數量少、活力低,是男科常見病之一。

多數患者伴見性欲減退、陽痿、早泄,也有無特殊不適,性生活正常,而婚后多年不育者。

據有關研究單位統計,500例男性不育中少精、無精212例,占42 . 4 %;精子活動率下降112例,占22 . 4 %。

朱老指出:對無精子、少精子症或精子活力低的治療,大法以補腎填精、振奮腎陽為主,濕熱則兼以清利,肝郁則兼以調達,血瘀則兼以疏化,而威靈仙宣導經絡,瘀者能開,郁者能疏,窒者能通,故恆以之為主藥,配合仙茅、淫羊藿、山萸肉、杞子、當歸、菟絲子、淡蓯蓉、續斷、韭菜子、鹿角膠、海馬、黃狗腎等溫腎填精之品,漣服1〜2個月,常收佳效。

筆者循其所教,曾在荷蘭鹿特丹市治一精子數少于2000萬/毫升、活動度低于30 %的患者(此人系海牙市政府工程師),用紅參、鹿角膠、粑子、肉蓯蓉、韭菜子、淫羊藿、蜂房、當歸、巴戟、肉桂、威靈仙,僅服7劑,便去醫院復查,報告精子量增至6000萬/毫升,活動度達90 %,據說當時醫院檢驗人員連呼“不可能!不可能!”,患者則欣喜若狂。

筆者對于如此短時間而有如此之結果,亦始料之不及。

可能系濁瘀壅滯之故,賴有威靈仙之宣疏通導,配以大劑補腎之品,而建殊功。

如純屬虛症,恐難速效。

骨刺近二十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出現,頸椎、腰椎、跟骨骨質增生患者來診者日益增多。

朱老根據中醫學“腎主骨”的理論,對骨刺的治療,皆以補腎壯骨治其本,活血調氣、化痰、溫經、泄濁治其標,常用熟地、淫羊藿、鹿角膠、山甲、山萸肉、赤白芍、地鳖虫、骨碎補、續斷、制川烏、役藥、丹參、紅花、鹿銜草、蜂房、威靈仙、自然銅,病在頸椎加葛根、川穹,病在腰椎加杜仲、桑寄生,病在膝蓋、跟骨者加牛膝。

威靈仙爲必用之品,因爲威靈仰不僅能通利關節、宣痺止痛,而且從其能治魚骨鯁喉推論,它可能有使病變關節周圍緊張攣縮的肌肉松弛的作用。

[病案舉例]簽草具解毒活血之妙草味苦性寒,入肝腎二經,能祛風濕、平肝陽、強筋骨,臨床習慣用于風濕痺痛,中風癱瘓諸疾。

中風癱瘓頗多濕熱蘊結、絡脈瘀滯之候,草能直入至陰,導其濕熱;平肝化瘀,通其絡脈,故能治之。

所謂“強筋骨”,乃邪去則正自安之意也。

朱老對此品的應用頗多發揮,常云:“考之于古,驗之于今,簽草有解毒活血之功,勿以平易而忽之。

”《外科正宗》“七星劍湯”用之,該方治療療瘡、癰瘍甚驗,足証其有解毒之功;《本草經疏》譽其爲“祛風濕,兼活血之要藥”,可見古人早認識具有活血作用。

朱老經驗,簽草重用至100克,配合當歸30克,治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很好,大能減輕症狀,消腫止痛;隨著風濕活動迅速控制,抗“0”每見下降。

又用此品治療黃疸型肝炎,屢屢應手。

此証多系濕熱傳于血分所致,若遷延時日,瘀熱膠結難解,一般利濕退黃之劑,殊難中的,必須涼血活血,解毒護肝始爲合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