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芜湖 美丽的家乡

芜湖 美丽的家乡


地理·篇
中山路步行街
曾被联合国授予 “中国最有魅力 景区”称号。全 国十大商业步行 街。
地理·篇
步行街鸟瞰图
步行街旁的镜湖
长江大桥
地理·篇
夕阳下的长江大桥
天门山
地理·篇
孤两碧天
帆 一 片 日 边
岸 青 山 相 对
水 东 流 至 此
门 中 断 楚 江
李 白
望 天 门 山
来出回开
。,。,
天门山一景
人文·篇






著名影星——赵薇


赵薇1976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

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现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艺术学硕士
(导演专业)。
经济·篇
尹同耀与他的骄傲——奇瑞
经济·篇
奇瑞生产线
风云4代
芜湖的铁画
经济·篇
芜湖铁画,也称铁花,安 徽芜芜湖著名传统工艺美术 品。又名“铁花”。相传系 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天 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 北京和山东等地。(又有铁 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 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 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一 说),并逐渐享誉四海题材 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 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品种 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 (一般都用外框)外,还有 合四面以成一灯的铁画灯。
特产·篇
傻 子 瓜 子 创 始 人
年 广 九
——
特产·篇
专卖店
傻子瓜子
发展·篇
芜 湖 漫 展
发展·篇
cosplay
香港有条著名的“芜湖街” 芜湖有闻名的小九华,只不过地藏王的金印在芜湖。 芜湖是世界闻名的徽商发源地之一。 芜湖 “中华老字号”很多。 《儒林外史》在芜湖完成。 百万雄师渡长江是在芜湖。 芜湖有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古冶铁遗址。 芜湖新兴铸管是世界最大铸管生产基地之一。 在芜湖有着世界最大的铜鼎。 大工山古铜矿遗址源西周时期,世界最早古铜遗址。 芜湖有个裕溪口码头——全国第一个机械化内河港口。 芜湖有个海螺型材——全国最大的PVC型材生产商。 芜湖有个海螺水泥——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线。 芜湖天健是全国最大的医用玻璃生产商之一,产量占全国12%。 芜湖有国家内陆省份第一个设立在中等城市的出口加工区。 芜湖有国家内陆非省会城市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理·篇
缆车下的天门山
地理·篇
方特欢乐世界
地理·篇
过 山 车
定义着惊险与刺激
地理·篇
芜湖一中
现在的芜湖一中,占地150余亩,校 舍总面积3.27万平方米,有42个教学 班,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 齐全。
能容下千人的音乐厅
第一教学楼
地理·篇
芜湖一中以“校园文化立校、名师群体 兴校、规范管理治校”为战略目标,追 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与高品位。近十多 年来,学校培养了多名高考全省状元, 为一流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 清华大学105人,北京大学45人,中国 科技大学155人,复旦大学76人,南京 大学97人;有众多同学在全国各类学 科竞赛中获奖,我校信息学代表队连续 七次以校队代表省队参加全国信息学比 赛,六次获团体总分前三名,其中两次 全国夺冠。在国际奥赛中,我校选手共 夺得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1枚;另 有部分同学直接被国外名校如耶鲁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全奖录取。
可爱的家乡——芜湖
《半城山半城水》 ——冯晓泉、曾格格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 皖南经济,文化,交通,政治 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 重点开放城市。地处长江下游 南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 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 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 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 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芜湖 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
芜湖是古代四大米市之首。 芜湖是安徽省第一个海关。 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是安徽省第一个外贸码头。 芜湖是长江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芜湖峨桥是“江南第一茶市”。 芜湖有安徽双鹤药业——华东地区最大输液生产基地。 芜湖有可耐福——全国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商。 芜湖有个芜湖造船厂——全国十大造船厂之一。 芜湖有个清水镇被誉为“全国苗木花卉之乡”。 芜湖芜湖仪表厂曾是全国最大的汽车仪表生产商。 芜湖的城隍庙——是全国见于史书的最早的城隍庙。 芜湖有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院,制造了神七的航天服元件。 世界最早的运河在芜湖,春秋由伍子胥负责开通的人工河。 芜湖弄了一个“国家动漫画基地”。 芜湖有着千年前江南第一名圩——由宋仁宗赐名“万春圩”。 芜湖一所大专院校出了一个中国最年轻的技师。 芜湖是青白瓷发源地,比景德镇烧瓷还早,创烧于五代。 芜湖全国科普产品和技术展示交易的唯一展会,永久落户芜湖。
.......
制作人:汪红、周凤芽、程蒙、王吉云
人文·篇
著名作家——阿英
在写作的阿英老人
阿英(1900-1977) 作家、文学理论家。安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湖人。原名钱杏村、钱德赋,笔名钱谦吾、张 若英、阮无名等。曾参与组织太阳社。1930年参加左联。抗战期间主编 《救亡日报》等,后在新四军工作。著有诗歌、小说、散文,尤以戏剧成 就最高,有历史剧《李闯王》、《碧血花》等。有文集《阿英文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