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考试重点复习知识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考试重点复习知识

第一章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指工程质量满足业主需要的,
3.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

4.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4M1E):人员素质,工程材料,机械设备,方法,环境条件。

5.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隐蔽性,终检局限性,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6.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7.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8.工程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9.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内容包括:确定控制对象,规定控制标准,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法,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实际进行检验,说明实际与标准之间有差异的原因,为解决差异而采取的行动。

10.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实施活动通常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

11.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原理:PDCA循环原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
12.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质量标准,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系统划分方法:按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按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转化的阶段划分,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划分的系统控制过程划
分。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手段与方法:审核有关的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指令文件与一般管理文书,现场监督与检查,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利用支付手段。

3.质量计划:质量策划结果的一项管理文件。

对工程建设而言,质量计划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为完成预定的质量控制目标,编制专门规定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承包单位针对每一特定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等质量计划内容。

5.施工准备阶段怎样进行质量控制:准备监理工作,核查施工承包单位资质,核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6.施工过程怎样进行质量控制:控制作业技术准备状态,控制作业技术活动运行过程,控制作业技术活动结果。

7.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分为几个大块: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作业技术交底的控制,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环境状态的控制,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

第三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0.验收术语
验收;检验批;主控项目;一般项目;观感质量;返修;返工
1. 质量验收的基本规定
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附检查记录表
2).施工质量验收:
(1)符合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专业验收规范(2)符合勘察设计文件要求(3)参加验收人员具备资格(4)施工单位自检后验收(5)隐蔽工程验收应签写验收文件(6)见证取样(7)检验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8)见证取样单位具备资质(9)观感质量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共同确认。

2.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体系的编制中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
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

3. 施工质量验收划分的层次:可将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体工程和具有综合使用功能的综合性建筑物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子单位工程进行验收。

在分部工程中,按相近工作内容和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

每个子分部工程中包括若干个分项工程。

每个分项工程中包含若干个检验批,检验批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最小单位。

4.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标准(P83,判断题)
5.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层次:为了方便工程的质量管理,根据建筑工程特点,把其划分为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和单位(子单位)工程。

验收的顺序首先验收检验批、或者是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再验收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最后验收(子单位)工程的质量。

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都是先由施工单位自我检查评定后,再由监理或建设单位进行验收。

6.验收组织:检验批、分项工程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的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及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参加验收。

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第四章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案例分析)
1.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我国有关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准标准的定义,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则称之为质量缺陷。

2.凡是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质量缺陷,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并造成或引发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的生命和社会正常秩序的时间,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低于5000元是称为工程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

3.工程质量问题(事故)的成因:违背建筑程序,违反法规行为,工程地质勘查失真,设计计算差错,施工与管理不到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自然环境因素,结构使
用不当。

4.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多发性。

5.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一般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具有法律效力的,得到有关当事各方认可的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委托合同、材料或设备购销合同以及监理合同或分包合同等合同文件;有关的技术文件、档案和相关的建设法规。

7.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如图)
第五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
析方法
1.总体也称母体,是研究对象的全
体;个体,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元素;
样本也称子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
取出来,并能根据对其研究结果推
断出总体质量特征的那部分个体。

被抽中的个体称为样本,样本的数目称样本容量。

2.全数检验是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之一观察、测量、计数、登记,从而获得对总体质量水平评价结论的方法。

3.抽样的具体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4.质量数据的分类:计量值数据,计数值数据(计件值数据,计点值数据)
5.质量数据的特征值(P122):集中趋势->算术平均数,样本中位数;离散趋势->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6.工程质量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题):统计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图法
7.抽样检验的几个基本概念:检验->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测量、检查、试验等,并将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