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短短一个月的的写意花鸟学习课程,但是却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
使我对国画的博大精深由衷的吸引,牵引着我深入的学习。
逆锋是笔杆向后倾斜,逆着笔锋的方向,向前推着走。
逆锋的效果有一种苍老、泼辣的韵味,有毛涩而无光滑的感觉,适于表现大石、大树干、老竹竿等。
顺锋顺锋与逆锋相反,运笔如写字一样顺手,容易画。
习惯上运笔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有轻快流畅的效果。
散锋就是把笔头散开一部或全部,在纸上扫画。
这种笔法适于画鸟类羽毛、松针、山石等。
上面是用笔的几种方法,但用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平”字。
就是笔画、线条的力量要平均,不能忽重忽轻。
“平”是古人讲的笔法的基本规律。
“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的最好形容。
在沙盘上用锥画线,不能沉下去,也不能浮起来,必然力量平均。
力量平均是笔法的基础,线条的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
在“平”的基础上还要力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按、顿、挫、轻、重、急、徐。
运笔时,把笔提起一些,笔道就较轻细;按下去一些,笔道就较粗重;把笔重按或旋折一下叫“顿”;连续顿或运笔时微微上下移动叫“挫”。
“轻”、“重”是讲运笔的力度,“急”、“徐”是指行笔的速度。
提、按、顿、挫、轻、重、急、徐,就是要求在运笔时不要呆板,要灵活多变,要有节奏感,这样才能产生笔情墨趣的艺术效果,才能表现中国画笔墨线条的形式美。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众多的欣赏者。
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
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我以为应注重自身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己绘画理论水平能力;二是加强技法的训练和提高技法运用能力,达到一个目的:出好作品。
一是针对自己的技法与理论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从自身普遍存在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技法示范和练习非常积极,兴趣很浓,并能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
钟老师则因势利导,开头几课多进行技法示范和练习,我们进步很快。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对讲课中涉及到理论或是一些名词术语,就不太懂很想了解,但由于平时注意少,理论基础薄弱,接受理论知识的效果不佳。
但最后,通过老师的多次授课,边技法演示边讲解。
从讲
解技法、解释名词、示范、技法练习,逐步转入有关理论知识,逐渐使我们在掌握一定技法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名词术语和了解简单的理论知识。
通过几次课后,我发现学员进步不少,原来对中国画概念不大理解,有一种神秘感,画画时连从哪下笔都不知所措,到能正确运用毛笔、宣纸、水墨进行技法练习,短短几节课我们的进步都很快。
二是纠正重技法练习,轻理论学习的心理。
在学习写意花鸟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对技法练习兴趣浓,但对理论方面学习显得不够重视,总是认为能画好画关键在技法,而不在于理论知识。
我认为有成就的画家们在理论上都是非常有建树的,技艺进步和创造性应该来源于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指导技法训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没有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导,提高就有困难,更难突破。
技艺能持续进步发展,必须有理论作为支撑。
因此我们学习写意花鸟画过程中提高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通过课堂老师的示范、课堂练习、向老师提问、纠错等办法,提高技法表现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如什么叫破墨,即趁先前落墨落色将干未干时,用浓或淡的墨色破原先的墨色,通过老师反复讲解和示范,很快就能学以致用。
为更好地巩固学习过和知识,课后必须多加练习。
要想提高绘画技艺,不动笔是行不通的,光靠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
以上是我学习写意花鸟画的一点体会,关于理论学习,技法练习。
自己在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还是不够的,很肤浅的,望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有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