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分章节题库汇总(全)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2.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3.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6.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7.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8.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9.“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用主义B。
经验主义C.实验主义D.进步主义10.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1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1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14.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7.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1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19.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的(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20.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康德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21.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B.赞科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22.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孔子23.下面体现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性相近,习相远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5.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26.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这本著作,下列选项对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B.提倡发现学习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他的发现学习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容易推行的27.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28.“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B.非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29.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 )的主张。
A.儒家B.墨家C.道家D.老子二、填空题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 )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
3.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 )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4.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
5.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 )为标志。
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 )、法国的蒙田和( )等。
7.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 )化和教育的( )化。
8.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 )系统的形成。
9.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 )的社会活动。
1O.(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11.普通教育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 )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 )。
13.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 )。
1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 )。
三、简答题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3.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4.简述杜威“教育即生活"命题的基本内涵。
5.古代社会的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6.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及对我国教育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2.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3.试述近代教育变化的特别表现。
4.分别写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拉伊、杜威的1~2种代表陛著作,并简单介绍其思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都是教育实体产生的特点,而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因此,答案选B。
2.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
因此,答案为C。
3.A解析:英国学者培根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因此,答案为A。
4.C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两者都认为教育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因此,答案为C。
5.D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因此,答案选D。
6.B解析: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其中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批判了“教育清高说"、“神圣说"、“教育独立说"等观点。
他认为要改变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进行革命,在革命中,教育应当作为革命的武器之一;革命胜利后,教育便应当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答案选B。
7.B解析: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他有一句名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因此,答案选B。
8.C解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总结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经验,并吸收了历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基本原理、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民教师的基本教材。
他在教育学科学化的历史上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对中国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流传最广。
因此,答案选C。
9.A解析: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名,组成了一个新的教育流派。
他们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们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顾学生兴趣和需要等问题,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因此,答案选A。
10.B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伴随该书的出版流行,班级授课制开始为世界各国所了解和采用。
因此,答案选B。
11.D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因此,答案选D。
12.D解析:蔡元培在1940年3月5日逝世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唁电称:“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给予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开拓者以崇高的赞誉。
因此,答案为D。
13.D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来的关于分工的思想。
孟子认为分工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分工,使人分居不同的职业,尽其所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相互交换其劳动,“以羡补不足"。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
这种观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
因此,答案选D。
14.C解析: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种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因此,答案选C。
15.A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学记》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提高国民的素养,一定要重视教育。
将教育和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
因此,答案选A。
16.C解析:传统教育认为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及以课堂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认为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及以活动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因此,答案选C。
17.D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促进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并创造了著名的“产婆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格拉底最先提出了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