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中考压轴题_及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压轴题_及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压轴题及答案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0分)1.选出加点宇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 )A、装载 (zài) 粗犷 (guǎng) 蛮横 (héng) 粗糙(cāo)B、伺候(cì) 发酵 (xiào) 吆喝 (hè) 揣磨(chuǎi)C、省悟(shěng)刹那(chà) 着落(zhuó) 思宠 (chǒng)D、赎罪(shú) 炽烈(chì) 埋怨(mán) 停滞 (zhì)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2分) ( )A、别出心材愤不顾身中流砥柱墨守成规B、相辅相成相提并论暂露头角嗟来之食C、锲而不舍伸张正义不言而喻协力同心D、呕心沥血格物致知根深蒂固混然一体3.选出合适的一组词语填空(2分) ( )(1)微生物的_________,是引起急性胃肠病最多见的因素,也是急性胃肠病一个不可___ ______的因素。

(2)在日本,极力_________历史,_________侵略战争的人毕竟是少数A、感染忽略歪曲美化B、感染忽视捏造赞美C、传染忽略歪曲赞美D、传染忽视捏造美化4.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无论校长或者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独立选择的权利。

B、他不但不答应赔偿,反而斥骂消费者无理取闹。

C、虽然一个人再能干,也不可能包打天下的。

D、如果多读勤写,就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语言简明是衡量一篇说明文优劣的重要条件。

B、虽然住进了医院,但程老师无时不刻不惦记着班上的同学。

C、难道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不能算是好学生吗?D、《新华字典》所收的字大约有8千5百个左右。

6.一天,住在楼上的徐阿姨见到小华的姐姐时说:“你家小华真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我们都睡了,她还在拉琴。

”假想你是小华的姐姐,既要委婉地替妹妹解释,又要表示对影响别人休息的歉意,你怎么说?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不越过40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要求或上下文提示默写古诗文句(6分)(1)《醉翁亭记》中,揭示太守饮酒本意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反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文,回答8—10题。

(10分)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8.我们家把于勒的来信当作“福音书”说明了什么?(2分) 答:______ __9。

选文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这两处描写主要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试从选文的描写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1)菲利普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瑟夫(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8分)种瓜小唱①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诱人。

春天,孩子找来了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

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迷离的梦。

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②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

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熏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的颤动。

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

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③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④我播种希望,收获了失望;我渴望甜香,得到了苦涩。

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

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

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

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

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⑤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

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

失败使后人变聪明。

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

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

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⑥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

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

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

但人总不会习惯天天吃苦瓜。

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⑦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⑧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

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

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

是不是?11.文章首段写到不知道种子“到底能结什么瓜”,为什么还是种下了它?(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2.文章第②段的叙写突出了什么?这一,段的叙写和下面两段有什么关系?(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3.第⑤段中,作者由苦瓜中联想到了几点生活的哲理?试概括,每点不超过15个字。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4.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

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5.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①段中说“到底能结什么样的瓜,是一个迷离的梦”,这一句已对后来收获的是令人“失望”的苦瓜有所暗示。

B、文章第②段写到想象中“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突出了自己对收获的满怀希望。

C、文章第⑥段提到“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这表达了只有吃过苦才知道什么是甜,才有成功的希望这一哲理。

”D、文章在写作上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奋斗和收获关系的认识(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0分)①“享受生活”,有一位青年朋友问及此话恰当与否,我认为是可以的。

春华秋实,夏种冬藏,人生是极其美好的,有幸成为一个人,对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姹紫嫣红的荚好生活,不好好“享受”一下,不是枉为一世人了吗?当然,要好好享受人生,享受生活,还必须创造社会、个人的必要条件。

②如今,能热热闹闹地议论“享受生活”问题,说明作为“人”在社会条件上大大优于从前了。

③不过,对“享受生活”要全面地理解。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不但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更有多彩的精神生活。

“享受生活”,就不仅表现为对人间物质财富的享用,更表现为对精神力量的发扬。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的一生,不要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要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就由于他特别珍视人的创造力,珍视人对社会的贡献,把这个视为人的最大“赏心乐事”,视为对生命与生活的最好享用。

因此,不宜把“享受生活”简单地等同于“生活享受”,更不可异化为对声色犬马的追逐。

④“享受生活”,自然包括对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享受,但就人的本质而言,是享受劳动,享受工作。

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是人的特有权利,也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所在。

大科学家洪堡说:“工作就是我的生命。

”爱因斯坦则声称:“没有研究工作,我就不想活下去了。

”劳动、工作,创造了人间的欢乐与美好,同时也使人的天赋火花得以燃烧成熊熊大火,发出耀眼的光与热,离开了劳动与工作,物质享受再好,人生的味道也是空缺的。

爱迪生不无幽默地说过,他最喜欢的休养是在实验室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