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酸碱盐知识总结与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考酸碱盐知识总结与专题练习(有答案)

酸碱盐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 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 Cu(OH)2 ΔCuO +H 2O 2Fe(OH)3 ΔFe 2O 3+3H 2O②常见沉淀:AgCl↓ BaSO 4↓Cu(OH)2↓F e(OH)3↓ Mg(OH)2↓ BaCO 3↓ CaCO 3↓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中考演练: 一、 选择题1. 能 一 次 性 鉴 别 NaCl 、 BaCl 2 Na 2CO 3 三 种 无 色 溶 液 的 试 剂 是()A .稀硫酸B .盐酸C .石灰水D .硝酸银溶液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 .发明黑火药B .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 .发现了新元素3.现有①Ba(NO 3)2 溶液、②KCl 溶液、③K 2SO 4 溶液、④CuSO 4 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 过 实 验 方 法 将 它 们 一 一 鉴 别 开 来 , 鉴 别 出 来 的 先 后 顺 序 可 能 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④③②①D .④①③②4 . 向 盛 有 Fe 、 Cu 的 烧 杯 中 加 入 过 量 稀 硫 酸 , 所 得 溶 液 中 的 溶 质 有 ( )A .1 种B .2 种C 3种D 4种5.CuCI 2 和 MgCl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 .ZnB .CuC.Zn 和 CuD .Cu 和 Mg6 . 不 符 合 “ 酸 和 盐 反 应 生 成 另 一 种 酸 和 另 一 种 盐 ” 的 反 应 是 ( )A .盐酸和硝酸钠溶液B .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C .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D .硝酸和碳酸钙7.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 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 调至 7~8,为达此 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A .生石灰B .氢氧化钠C .铁粉D .盐酸8.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FeCI 3 、Ba(OH)2、KNO 3,B .Na 2CO 3、CaCl 2、Zn(NO 3)2C .CuS04、KCI 、NaCID .MgCl 2、NaN03、Na 2S04ACDBCAAD9.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C序号 实验 现象 甲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乙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丙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丁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A . 甲B . 乙C . 丙D . 丁10.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 (OH )3+NaOH═NaAlO 2+2H 2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B . 在 NaAlO 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2C .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D .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11.某溶液由 NaOH 、HCl 、H 2SO 4 和 MgCl 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 Ba (OH )2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a (OH )2 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HCl 和 H SO 一定存在2 4B . NaOH 、H SO 和 MgCl 一定不存在2 4 2C . HCl 和 MgCl 一定存在2D . HCl 一定存在,NaOH 、H SO 一定不存在,MgCl 可能存在2421.从图像可以看出:氢氧化钡溶液刚加入并没有立即产生沉淀,所以,原混合液中没有稀硫酸;同时可以获知,原溶液显酸性,则必然有稀盐酸;2、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来产生沉淀,说明原来溶液中有MgCl2,同时可以排出氢氧化钠以上是推断出原来溶液的组成:有盐酸和MgCl2请记住:若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只要加入钡离子,就会立即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即:图像会从0开始产生沉淀的.12.(2014•上海)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选项A B C D滤液中的溶质NaOH、Ca(OH)2NaOH NaOH、Na2CO3Na2CO3滤渣CaCO、Ca(OH)32Ca(OH)2CaCO、Ca(OH)32CaCO3A.A B.B C.C D.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变质,氧化钙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由于是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后,氧化钙全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①当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反应,溶液中只有NaOH,滤渣中只有CaCO;②当碳酸钠过量,溶液中有NaOH和Na CO,滤渣323中只有CaCO;③当氢氧化钙过量,溶液中有NaOH和Ca(OH),滤渣中只有CaCO(或CaCO、3233 Ca(OH),因为Ca(OH)微溶);22故选:A13.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红色﹣蓝色B.蓝色﹣红色C.红色﹣无色D.无色﹣红色1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3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D.滴入适量AgNO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3A、滴入适量FeCl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如果盐酸过量也不会有沉淀的生成.故3A错误;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故B错误;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故C正确;D、滴入适量AgNO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只要滴入稀盐酸,Cl-都会和Ag+生成3沉淀,不管是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故选:C.15.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C . 硫酸钠溶液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故A 正确;B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食盐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来清洗水垢, 故 B 错误;C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 C 正确;D 、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故 D 正确. 故选:B .16.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 X 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 溶液A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C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A . AB . BC . CD . D17.(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活塞,注入稀硫酸, 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 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 )A . 氢氧化钠溶液B . 碳酸钠溶液 D . 澄清石灰水18.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如图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B.如图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C.如图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如图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B、稀释盐酸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无论怎样稀释,溶液的pH始终小于7,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该选项图象与对应的叙述不符合;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随着试管中固体质量的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该选项图象与对应的叙述不符合;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时,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反应,时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反应是放热的,温度升高会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溶剂减少,溶质因为析出也减少,所以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减少,该选项图象与对应的叙述不符合.故选:A.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CuSO、Mg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3422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A.B.C.D.21.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A、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稀盐酸和氯化铜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C、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不正确;D、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正确.故选:D.22.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23.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NaH+H2O═NaOH+H2↑,则CaH2与足量Na2CO3 A.B.C.D.取一定量粗盐蒸发溶解过滤如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A.CaCO、NaOH和H32B.Ca(OH)和H22C.NaOH和Ca(OH)2D.Ca(OH)、CaCO和H23224.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Ca(HCO3)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A.A B.B C.C D.DA、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加热碳酸氢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D、加热碳酸氢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大,但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二氧化碳气体不再变化,故D正确;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二、实验题1.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