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谷雨的古诗词【篇一:诗说节气谷雨】诗说节气谷雨徐廷华“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咏谷雨的一首《七言诗》。
诗中表达了在不刮风、不下雨的晴和天气里,翠竹刚刚吐出新叶,傍晚微凉,友人到访,与之论诗作画、品茶赏竹的美好心境。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
今年谷雨为4月20日。
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
如《群芳谱》所言:“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
谷雨时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民间农谚有“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等句。
除了郑板桥的那首颇有名气的谷雨诗外,古代诗人还留下了不少写谷雨的佳作。
有借谷雨即景寄怀的:孟浩然在《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诗中云:“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许浑的《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诗说:“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
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
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唐寅《牡丹图》诗道:“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谷雨时节正是新茶上市之际,诗人们常会围桌品茗吟诗:林和靖的《尝茶次寄越僧灵皎》一诗写道:“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清乾隆皇帝也写了首《观采茶作歌》:“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毕竟是皇帝,那口气实在是大。
写得最美的要数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浣溪沙》词,活脱脱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词云:“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
正当谷雨弄晴时。
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
一年弹指又春归。
”“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
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
”这是现代诗人吴藕汀写的一首《谷雨》诗。
整首诗描绘了谷雨时节的诸多景物,给人以联想,思绪也跟着走进“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境里,走进那柳树飞絮、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的浓浓春意中。
我特别喜欢这首诗,还是早年抄在笔记本上的。
因为谷雨时节于自然界是生百谷,于人则生梦想。
【篇二:关于惊蛰的诗词(一)】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每年3月5日-3月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名称演变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啓”,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
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
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 ? 啓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汉景帝代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进入唐代以后,“啓”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啓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
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日本与中国一样子,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
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
“啓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节气诗词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农忙季节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
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每年3月5日-3月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名称演变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啓”,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
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
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 ? 啓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汉景帝代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进入唐代以后,“啓”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啓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
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日本与中国一样子,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
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
“啓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节气诗词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农忙季节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
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篇三:谷雨诗会】春天的诗春天的故事落进浓雾的早晨润湿了整个春季的鸟啼啼音浸泡过的记忆源于聪明的鸟类寒号鸟衔着冬季的眼泪燕子啄起雨湿杏花的春泥各自彻筑各自的樊篱同是为了一个短暂的春季同样难免花期的别离忠贞的子规吐出血的美丽凝成一粒粒殉情的种子深藏于幸福的冢穴即使不会萌芽却也为有限的生命作了标记那是什么,远远的……那是什么,远远的是秋风追赶落叶是春雨淋洗绿枝是雪水流过窗前低低的足音是白杨穿过秋夜微微的叹息?那是什么,远远的……是水花的波澜是海潮的汹涌是虎豹裂肝碎胆的吼叫是雷电捶天击地的闪鸣?那是什么,远远的……是青蛙整齐的合奏是蜜蜂单调的短歌是城市振翅的喧响是生活拥攘的潮波?那是什么,远远的……是鼓膜的抖动是瀑布的轰隆是麻雀惊喜地议论早晨是寒鸦凄凉地送别黄昏?那是什么,远远的……是生命一下下机械地跳动是铁砧一阵阵飞溅的火星是煤在火中的欢笑是锌和铜在相熔?那是什么,远远的……是什么,远远的……我在梦中听不清……春天风起绿了风雨飘绿了雨春天一觉醒来扑进我们怀里刚刚醒来的小溪还没顾上清清嗓子就把脆脆的歌儿撒落了一地刚刚醒来的果树还没顾上长出叶子就爆燃出团团刺眼的绚丽春天最数燕子忙碌她一边呢喃细语一边用锃亮的剪刀精心剪裁着春天的新衣春天尽管有时仍会让你感到有些寒意可性急如火的春天毕竟把一个沮丧的冬天带出灰蒙蒙的记忆……春天的歌谣春在枝头飘绕春在花间闪耀春在燕翅声声歌唱春在鸽哨翩翩舞蹈春给西山一片绿涛春给长河一串欢笑春给田野沸腾喧嚣春给古城百媚千娇春雷擂响鼙鼓春风奔走呼号春雨播洒歌谣春潮汹涌如涛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染绿了人们的每个细胞一只希望的鸟儿在北京人的心头正悄悄地筑巢写给春天的诗鞭炮的余音纷纷落地那些或多或少的喜悦象雪温暖着瘦劲的枝柯旧年从此一去不返新年也正悄悄开始白驹过隙的日子让青春一天天苍老童年一天天长大往事已随风远去希望已渐渐发芽天空中那究竟是谁的呼唤让你感到春天的温暖初春乍暖还寒但那毕竟不是严冬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春天走进你家的门.在城效的小树林返青了,我的小树林小树林里的蚂蚁和飞虫这些卑微的生命都和春天一起来临泥土下,我听到蚯蚓爬动的声音用柔软的头颅撞开泥土关闭的大门在小树林的草地上,我看见一群山羊摆动着长胡须,咩咩地叫着震动着我的青春和灵魂一只黑山羊,向我款款走来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推开春的大门听到鸟叫了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它们不敢进城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让我萌发一种亲近它们是我的朋友啊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在鸟的争鸣中我推开了春的大门..这个春天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一会儿想起某些墓碑一会儿想起我的童年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春天的诗已被春天写满我的献诗是春天的草叶和花冠在这个春天里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还能和谁一起拥抱春光和时间《有雨从胸中穿过》一种声音嘀嘀哒哒地从极高处奔泄而下如长发姑娘披肩黑瀑将时间紧紧攥住我因此成为苍茫雨幕中一头头晕目眩的精灵辨不清到底谁是那股真正的不可抑止的欲望那滴雨在空中跳舞舒缓地在高空飘浮着积蓄力量从不加修饰的云层悄悄渗透进我的宽阔的胸膛于是我的胸中波涛汹涌激起涟漪拍击着感情的岸礁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吸与一滴雨交相滋润一滴雨就这样毫无遮拦地深入我的内心与我的思念混为一潭然后穿过我心的窄地将一切洗涮而一缕阳光乘机穿越时光的邃道抵达我明净的天空《在春日与一场雪对视》搭上开往春日的列车怀揣一把季节的利刃无情地刮开躁动的芽苞让冰裂一冬的小手伸出来握住猎猎的旌旗去追逐春日里的一场雪只要一脚踩上春天的赤道一场瑞雪便异显珍贵关于春与雪的对话倾刻间肆意流淌雪花向六个方向发出指令传送阵阵湿润的信息其实春天与一场雪无关倒是突如其来的倒春寒紧握每个人的热爱抬头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