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些可被细胞再利用B.肌肉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C.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D.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答案】C【解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对吞噬的物质进行水解,其水解产物部分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肌肉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B正确;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正确。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通过大量科学实验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生长素B.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C.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对细胞分裂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D.植物激素通过影响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3.呼吸作用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答案】B【解析】乳酸菌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B项错误;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H+通道蛋白,C项正确;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顺浓度运输,且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D项正确。
4.关于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生物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分开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造成细胞核基因难以复制和表达C.根据氨基酸序列能推出唯一一种核糖核苷酸序列D.在某些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存在RNA复制或逆转录【答案】C【解析】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分开,A项正确;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DNA难以解旋,造成细胞核基因难以复制和表达,B项正确;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出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不止一种,C项错误;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分别存在RNA复制和逆转录现象,D项正确。
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点睛:富集作用中首先要判断营养级,如图中丁是第一营养级、乙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丙是第四营养级,而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随着营养级的增加逐级递减的,据此解答相关习题。
6.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hB X b(如图3所示)。
h为隐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h纯合(如X hB X hB,X hB Y)时能使胚胎致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是b的等位基因,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内核糖核苷酸序列的不同B.h基因的转录场所可以是细胞核或者线粒体中,但是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C.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X染色体分别携带B、b基因,则一定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D.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棒状眼雌果蝇,则只可能是亲本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者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答案】C【解析】B是b的等位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h基因在染色体上,属于细胞核基因,其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而不在线粒体中,翻译的场所都是核糖体,B错误;B、b基因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只能是基因突变产生,C正确;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hB X b,野生正常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 b Y,后代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棒状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X hB X b Y(因为X hB X hB Y致死),因此该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异常的精子X b Y与正常的卵细胞X hB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能是正常的精子Y与异常的卵细胞X hB X b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前者是亲本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后者是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D错误。
7.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B.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不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C.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取Na、Mg、Al三种金属【答案】C【解析】A项,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成分是纤维素,二者组成元素不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故A错误;B项,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可防止Fe2+被氧化,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故B正确;C项,古代的陶瓷、砖瓦都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现代的玻璃、水泥等,制备原料都需要用到硅酸盐等物质,都是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D项,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取Na和Mg,但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不能电解冶炼铝单质,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铝单质,故D错误。
8.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2-甲基丙烷也称为异丙烷B.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丙烯、苯分子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D.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均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答案】D【解析】2-甲基丙烷有称为异丁烷,A项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丙烯CH2=CH-CH3中有一个甲基,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项错误;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葡萄糖中含有羟基和醛基,果糖含有羟基和羰基,故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能与金属钠(羟基)反应,D项正确。
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涉及油脂、糖类、蛋白质的性质等。
备考方法是:①掌握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弄清几个基本概念,如芳香族化合物、脂肪烃等;②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能看懂键线式、结构简式,能以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分子结构为母体分析分子中多原子共面问题;③建立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联系,掌握常见重要的官能团及其特征反应等;④能正确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并掌握重要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
9.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6 g 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 AB.10g C2H4和4g 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C.标准状况下,2.24L HF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D.KIO3与HI溶液反应,生成0.1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点睛:解答本题选项C容易忽略在标准状况下HF不呈气态,实际上在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此时的HF 自然不再适用于22.4L/mol。
10.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NaAlO2与NaHCO3水解相互促进B向1mL淀粉溶液中滴加3~4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后再滴加碘水溶液呈无色淀粉已完全水解C用浓HCl浸泡红砖粉末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红砖中含有FeOD 向3mL0.lmol/LAgNO3溶液中先加入4~5滴0.1mol/LNaCl溶液,再滴加4~5滴0.1mol/LNaI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K sp(AgCl)>K sp(AgI)【答案】B【解析】A、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不是水解反应,A错误;B、碘遇淀粉显蓝色,根据溶液呈无色可以判断淀粉已完全水解,B正确;C、四氧化三铁中也含有亚铁离子,所以不能说明含有氧化亚铁,C错误;D、反应中硝酸银过量,滴加碘化钠一定产生碘化银沉淀,不能说明二者的溶度积常数相对大小,D错误,答案选B。
11.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 < XB.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冶炼单质YC.Y、Z的简单离子能在水中大量共存D.RZ2是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答案】C【解析】根据题给信息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可知,Y为Al,根据图示可知:R为C,X为N,Z为S;一般来讲原子半径越大,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所以CH4<NH3,A正确;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进行铝单质的冶炼,B正确;Al3+水解显酸性、S2-水解显碱性,二者相混合,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不能共存,C错误;CS2为共价化合物,C和S 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金属铝与硫加热反应生成硫化铝固体,但是含有铝离子与含有硫离子的溶液相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不能生成硫化铝固体。
1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流向为:电极a → 电极d →电极c →电极bB.在相同状况下,在电极a参与反应的气体体积与在电极c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1C.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D.为了防止大气污染,应在d端的U形管出口连接导管通入到NaOH溶液中【答案】B【解析】A.左侧是氢氧燃料电池,a是负极,b是正极,则电子流向为:电极a→电极d,电极c→电极b,溶液不能传递电子,A错误;B.c电极是阳极,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在相同状况下,在电极a参与反应的气体体积与在电极c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1,B正确;C.电极b发生氧气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解质显酸性,则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C错误;D.氯气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大气污染,应在c端的U形管出口连接导管通入到NaOH溶液中,d端产生的是氢气,D错误,答案选B。
13.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加到HF溶液、CH3COOH溶液中,两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K a=-lgK 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常温下,Ka(CH3COOH)=10-5B.a点时,c(F-)=c(HF)>c(Na+)>c(H+) >c(OH-)C.常温下,0.1mol/LNaF溶液的pH小于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D.向CH3COOH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所得的混合溶液中,()()() 3310a pK pH c CH COOc CH COOH--=【答案】D【解析】A、根据b点信息,可知pH=5时,()()33lgc CH COOc CH COOH-=0,即()()33c CH COOc CH COO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