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


回顾:落叶也精彩
• 题目:文章依次写了不同树种各自落叶的 精彩美丽,请分析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 手法。 • 回答: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勾勒渲染, 充分展现了落叶自身的美丽价值。
• 或者回答: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落 叶人的情感,倾注了作者的热爱、赞美之 情。
插叙的作用
• 方法:交代了某种情况,解释了某种情况,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达了某种情感,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倾斜65度的阳光》 • 选文第十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 不能。这段是插叙。交代了彬小时候天晴 奶奶会帮助他晒被子,解释了为什么一到 晴天他就请假的原因,表达奶奶对彬的关 心,推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开头:小时候与现在摔个跤的对比,肯 定是突出小时候那种乡村的什么;
• 结尾:我忘不了它们,我甚至怀念它们。 忘不了什么,怀念什么?)
• 回答: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欣赏、怀念, 以及因乡村远去而生出的淡淡惆怅。
绣眼与芙蓉
•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尘埃中的花朵
• 读完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 1、通观全文,联系生活。 • 2、文末关键词:低到尘埃、生活热情、日 子平淡、呈现不同面貌、生机、情趣、美 好、不起眼的小花儿、满满的希冀。 • 3、回答:不受困于眼前的生活现状,普通 的生活,用心来过,也能绽放美丽的芬芳。
环境描写的作用
• • • • 方法: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或心理。 3、交代人物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 景等。 •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34个鸡蛋》31题《赶年集》19题
段落的作用
• 方法: • 结构上—— • 1、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篇点 题,照应题目。 • 2、中间段:承上启下。 • 3、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呼应开 头。
• 作者与朋友相比,虽然少看了一个三迭泉,却 因多了一份人生感悟而别有收获。请说说作者 有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 1、通观全文,联系生活。 • 2、文末关键词:行色匆匆、顾不得欣赏、疲于 奔命、浪漫、闲适、留在心里、完整…… • 3、回答:当人们心中只有险而远的胜景时,却 往往会忽略旅途中间山光鸟影的绚丽,忽略了 白云飘荡的悠闲。生活中的人们,如同旅游一 样,总是因诱惑而让自己身心疲惫。
• (最后一段: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 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内心不觉欣慰 起来。) • 回答:对绣眼能够重返大自然,重新回到 自由天地的欣慰与祝愿。
联系实际题
• 方法: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上升高度,联系 到青春、生命、生活、科技、世界、环境 等等大问题,但是仍然要联系文章,从文 末找关键词。
游庐山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
• 1、线索:线索一般找题目,题目不是的话, 可能是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而这个词或 短语会贯穿全文。
• 《后母的三巴掌》:以后母的三巴掌为线 索。 • 《2002年的暖冬》:以卖豆子为线索。
赏析语言
• 方法:找修辞、找词语、找描写;明特点; 表感情。
• (如果有比喻,应写为:把什么比做什么,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 样的感情。) • 《绣眼与芙蓉》《乡野高人》《倾斜65度 的阳光》
内容上
• 1、开头段:概括本段内容,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中间段:概括本段内容。 • 3、结尾段: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概括本 篇文章的中心,作者表达的感情。
• (概括文章内容需要秉承什么人做什么事, 结果怎样的方法。) • 《乡野高人》19题
写作手法
• 方法:首先注意审好题,问的是写法,并 不是修辞,所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对 比、衬托、欲扬先抑、铺垫、伏笔、拟人、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托物言志……
抒发感情(主旨把握)
• 方法:虽然要联系全文,但重要的是关注 文章结尾段或者结尾几段,再联系开头段, 从那里找关键词。 • 《赶年集》 • 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 情感? • (开头:唱儿歌……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 结尾: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跑进新年每 一缕阳光里) • 回答: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对题目的理解
• 方法:表层含义(练习文章的字面意思), • 深层含义(练习文章主题表达了什么) • 《倾斜65度的阳光》《拔掉心底的篱笆》 • 《一夜能走多远》
人物性格特点
• 方法:重点分析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分 析与人物相关的主要事件,然后概括人物 性格特点。如果让结合文章内容,必须按 照这样的格式:从……中看出谁的……性格特 点。 • 《34个鸡蛋》32题 《一夜能走多远》18题 • 《赶年集》20题 《乡野高人》21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