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背部董氏奇穴

手背部董氏奇穴

---------------------------------------------------------------最新资料推荐------------------------------------------------------手背部董氏奇穴手背部董氏奇穴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易自疗,且疗效显着,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组成部分。

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 14 经的穴位结合应用,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 1—3 分,留针 15 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

⑵可用三棱针扎出血。

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 2-3 分钟以上。

⑷按穴位图、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

5)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这里的所有的手指宽度均按一寸计。

手背部董氏穴位详解:40 个穴组手指部位:28 个穴组(包括手指叉口)1、止涎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中央偏桡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 2 分 1 穴共五穴上一寸。

剂量:由内往外斜刺二~三分。

主治:中风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虚泄、结摸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牙痛、肠疝。

2、制污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处、三穴。

1/ 18剂量:使用三棱针点出血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二分。

主治:恶性肿瘤、久年恶疮、痈疽、或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结痂者。

以三棱针点出黑血立即见效。

特效主治:外科肿瘤。

配穴:配外三关穴、止瘤穴治外科肿瘤(效佳)。

3、妇科五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平背,当大拇指第一节尺侧,距中央二分半处,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节横纹下,合计五穴。

剂量:使用三棱针点出血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三分。

主治:子宫癌、子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特效主治:痛经。

配穴:妇科五穴配门金穴治痛经(特效)。

4.珠圆穴:在拇指背第一、二节横纹内外侧各五分处、共二穴。

剂量:直刺二~五分。

主治: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结膜炎、弱视。

5.八关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节正中央内外侧各五分的下二分半处、共八穴。

剂量:由下往上斜刺二~三分。

---------------------------------------------------------------最新资料推荐------------------------------------------------------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脑贫血、痿症、肩臂痛、耳鸣、耳聋、手足风湿病。

1 / 63/ 18特效主治:中风。

特效配穴:八关穴配正会穴。

6.七华穴: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二节横纹内外侧及小指第一、二节横纹尺侧的尽头,共七个穴。

剂量:直刺一分~三分主治:头痛、头昏、三叉神经痛、脑鸣、脑胀痛、五脏不安。

脑瘤(特效)脑炎。

特效主治:脑瘤。

七华穴有提神醒脑之作用、对用脑过度、失眠引起之头昏、头胀、头痛确具(奇效)。

特效配穴:七华穴治脑瘤(特效)特效主治:用脑过度、失眠引起之头昏、头胀、头痛。

配穴:七华穴配少白穴名为八华穴,有提神醒脑之作用、对用脑过度、失眠引起之头昏、头胀、头痛确具(奇效)。

7、木火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是穴、共四个穴。

剂量:使用三棱针点出血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二分。

主治:半身不遂、(木火二穴曾用于治疗高棉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腿痛、中风后遗症、草鞋风。

三棱针点出血穴效果加倍。

临床上应用可任取一穴使用,一般习惯大都取木火二穴(中指)下---------------------------------------------------------------最新资料推荐------------------------------------------------------ 针。

8、指肺穴:手背食指第一节中央偏挠侧三分及处上下二分半处是穴,共三穴。

剂量:直刺一分~三分。

主治:皮肤病、小腿痛、咽喉炎、支气管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9、三仙穴:手背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共三穴。

剂量:由下往上斜刺一分。

主治:皮肤因挫伤而肿痛、过敏性皮肤炎、疥疮、湿疹。

10、指千金一,二,三穴:手背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尺侧三分处是一穴。

上二分半处是二穴。

下二分半处是三穴(不知何因、有的录像资料中说只有两个穴,把上面的穴叫指五金穴,下面的叫指千金穴)。

剂量:直刺一~二分。

主治:急慢性肠炎、下腹痛、鱼刺鲠喉、肺虚畏冷。

11、指驷马穴:手背,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尺侧三分处及上下二分半处、共三个穴。

剂量:直刺一~二分。

主治:肋膜炎、皮肤病、脸上黑斑、雀斑、鼻炎、耳鸣、中耳炎、胸痛。

12、指胃穴:手背朝上,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点偏挠侧三分及上5/ 18下二分半处、共三个穴。

剂量:直刺一分~二分。

主治:胃炎、胃溃疡、肺热咳嗽、肺虚畏令、皮肤病。

13、胆穴:手背中指第一节正中央挠侧五分处是胆一穴,尺侧五分处是胆二穴。

剂量:由内向外斜刺二~三分。

主治:惊悸、小儿夜哭(胆虚故也)腹胀、腿酸胀、小腿神经痛、头痛、头昏、黄胆病。

特效主治:黄胆病。

胆一穴治疗腿胀痛,针下(立愈)。

配穴:胆一穴治疗黄胆病配木黄穴(神效)。

2 / 6---------------------------------------------------------------最新资料推荐------------------------------------------------------ 14、二角明穴: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距第二节横纹三分处一穴。

六分处是二穴。

剂量: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

主治:眉棱骨酸痛,眼压太高之胀痛、腰痛、鼻骨酸痛、闪腰岔气。

15、肺心穴:中指背第二节正中央是肺心二穴,上二分半处是一穴,下二分半处是三穴。

剂量: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

主治:脊椎骨骨刺、颈项骨刺、项紧痛、小腿胀痛、肋膜神经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后脑头痛。

16、心膝穴:手背中指第二节正中央挠侧五分处是一穴,偏尺侧五分处是二穴。

剂量:由内向外斜刺二~三分。

主治:膝盖痛、肩脾痛、颈项痛、小腿胀痛及酸痛。

心膝二穴配肩中穴效果更佳。

17、膝灵穴:手背中指指甲根挠侧二分处(距指甲根挠侧尽头向内二分)是一穴。

对面的尺侧指甲根二分处是二穴。

剂量:直刺半分。

主治:膝盖痛、关节炎、心脏性之风湿病、脚趾神经痛。

特效主治:膝盖风湿关节炎。

7/ 18配穴:膝灵穴在临床上效果优于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疗膝盖风湿关节炎(特效)。

18、健脾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偏挠侧三分处及上下二分半处,共三穴。

剂量:直刺二?三分。

主治:脾肿大、胰脏炎、脸部肿痒症、青春痘、粉刺、气喘。

特效主治:皮肤疾病。

特效配穴:健脾穴配驷马穴治疗皮肤疾病(效佳) 19、指肾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尺侧三分及上下二分半处,共三穴。

剂量:直刺一~二分。

治胸背痛宜三针同时取用。

主治:肾亏、心脏衰弱、背痛、口干、心脏性气喘、胸痛。

特效主治:心脏扩大,心脏积水。

特效配穴:指肾穴配地宗穴治心脏扩大,心脏积水(神效)。

20、正土穴:手背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点挠侧三分及上下二分半处,共三穴。

剂量:直刺一分~二分。

主治:腹痛、直肠癌、十二指肠炎、胃炎、呕吐、胰脏炎、皮肤过敏、气喘、偏头痛。

特效主治:肠癌。

特效配穴:其门、其角、其正三穴为治疗肠癌之(特效)穴。

加配外三关穴、三重穴效果更为显著 21、指三重穴:手背无名---------------------------------------------------------------最新资料推荐------------------------------------------------------ 指第二节正中央尺侧三分及上下二分半处,共三穴。

剂量:斜刺一~二分。

主治:脸面神经麻痹、乳瘫、乳瘤、乳头肿大、肌肉萎缩、驱风。

特效:乳癌、乳瘤。

配穴:指三重穴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22、正水三穴:手背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及内外侧三分处,三穴。

剂量:斜刺二分。

3 / 69/ 18主治:腰酸痛、背痛、腿骨酸痛、腿外侧扭伤、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

(正水穴配中白穴使用效果显著。

) 23、少白穴:手背小指第一节与第二节关节横纹中央偏挠侧三分处是穴。

斜刺二~三分。

主治:腰脊椎骨刺、坐骨神经痛、腰痛、痔疮。

24、水腰三穴:手背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及内外侧三分处,三穴。

剂量:直刺一分~二分。

主治:头昏、偏头痛、腰痛(特效)、坐骨神经痛、角膜炎、结膜炎、眼压过高胀痛。

特效主治:腰痛 25、火膝穴:手背小指第二、三节横纹挠侧端处是穴。

剂量:直刺一分。

主治:膝盖内侧痛、膝扭伤、眼球痛。

26、三叉一穴(七十二绝针之一):手背食指与中指叉口之中央点处是穴。

剂量:从叉口进针至两掌骨间端可达两寸。

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特效),腰痛、坐骨神经痛(有卓效),眉棱骨酸、胀痛(特效),视神经萎缩,半身不遂,痿症。

针感:局部酸胀麻电感。

27、三叉二穴:手背中指与无名指叉口中央点处是穴。

---------------------------------------------------------------最新资料推荐------------------------------------------------------ 剂量:从叉口进针至掌骨骨缝上缘,可达两寸。

主治:脾肿大、胰脏炎,半身不遂(特效),坐骨神经痛,手脚麻痹(特效),肝弱。

特效主治:半身不遂 28、三叉三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手背小指与无名指叉口之中央点处是穴。

剂量:从叉口进针直抵手掌骨叉口上缘,可达两寸。

主治:重感冒、头晕头昏(特效),坐骨神经痛(特效),长骨刺(特效)、腰酸、腰痛(奇效)、肾盂炎、肾脏病水肿(特效)。

特效主治:长骨刺手背之掌面部位:12 个穴组 29、三肩穴:握拳取穴。

手背于大拇指掌骨外侧正中央是二穴,下三分处(近虎口处)一是穴,上三分处是三穴。

剂量:直刺五分?一寸半。

解剖位置:掌指侧固有神经溨Γ 畏种窠洝⒛I 之神经。

主治:五十肩(手臂不举奇效)。

颈项痛、肩胛骨痛。

特效主治:五十肩 30、重魁穴:握拳取穴。

手背食指内侧,于第二中手骨头正后方上二分半处。

大白穴下二分半处。

(三间穴上二分半处)(手掌骨全息之头颈部)。

剂量:贴骨下直刺二?五分。

11/ 18解剖位置:桡骨神经溨Α ⒄猩窠洔枝、心肺神经分支。

主治:退烧、头痛、偏头痛、感冒(重魁穴为感冒发高烧之要穴)、咳嗽、气喘、三叉神经痛、4 / 6---------------------------------------------------------------最新资料推荐------------------------------------------------------ 眼红肿痛(眼疾、麦粒肿也有效果)、高血压(对高血压症,每针一次可降二~五度)、拔牙麻醉用(拔牙麻醉透大白穴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