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手术麻醉的护理

眼科手术麻醉的护理

4.角膜缘有较多的血管,特别在结膜充血时,麻醉药较快被吸收, 麻醉持续时间较短,为了加强药物的麻醉效果,可合并用肾上 腺素滴眼。必要时可改用接触麻醉法,即用小棉签蘸上麻醉药, 然后直接按在需麻醉部位,如泪点,半分钟可达到麻醉效果。
(二)局部麻醉的注意事项
1. 局部麻醉药直接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导 致局部血管扩张,麻醉作用越强,血管扩张 更明显。因此,可在每10ml局部麻醉药物 中加入0.1%肾上腺素1~2滴,起对抗血管扩 张的作用,增强局部麻醉效果,还可减少术 中出血和对抗局部麻醉药物的心血管抑制作 用。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 青光眼患者禁止加用肾上腺素。
(二)浸润麻醉
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直接注入手术切口部位的组织内, 以阻滞该部位组织中神经末梢,达到麻醉作用浸润麻醉包括:结 膜下浸润麻醉、筋膜囊下浸润麻醉、皮下浸润麻醉。
(三)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是把麻醉药直接注射在神经干或神经分 支的旁侧,以麻醉该神经支配的区域。
1.眼球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眼科手术最常用的阻滞麻醉是
5、处理 (1)一旦出现毒副作用症状,立即停止注射麻醉药并快速
给氧。
(2)有痉挛、震颤和抽搐者静脉注射地西泮,必要时气管 插管给氧。
(3)血压下降者予静脉补液及用血管升压药。
第二节 全身麻醉的护理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
2. 如向深部组织或有较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注射麻醉药时, 注射前或改变针尖部位之后应先回抽注射器,无回血后 方可注射药物。
如 将药物误注入血管内,会导致生命危险。
3. 不宜直接把麻醉药物注入感染区内,以免导致感染扩散。
4. 当患者情绪过度紧张、剧痛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适当 加大镇痛、镇痛药物剂量。
1、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症状为多语、口周麻木、刺痛感、 复视及耳鸣等。较重者表现为眼球和面部震颤、肌肉抽搐 甚至惊厥。严重者程昏迷和呼吸抑制。
2、心血管系统抑制 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心力衰竭甚至 全身循环衰竭,患者表现为缺氧及酸中毒。
3、产生原因 药物用量过大或注入血管内。
4、预防 局部麻醉药应该使用最低的浓度和最小有效剂量, 并在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无回血方可注药。
对面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制动动麻醉以及对三叉神经第一 支
(眼神经)的各分支及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作感觉 麻醉。
(1)面神经阻滞麻醉:目的是达到眼睑制动,消除术中 眼睑闭合对眼球产生的压力。
(2)球后阻滞麻醉:在眼球后的肌锥内注入麻醉药物,
以便阻滞第
脑神经,以及第 脑神经的眼神经分
支,令眼
球固定不动,并使结膜、角膜及葡萄膜的知觉消失;同时可以 降低眼肌张力,令眼眶内血管收缩,有降低眼压的作用。
眼科手术麻醉的护理
手术室
眼科手术麻醉的护理
眼部手术的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目前眼部手术多采用局 部麻醉。全身麻醉主要用于儿童的各种麻醉、精神紧张难以自控的 成人手术、手术范围广时间长的手术、患者要求全身麻醉且无麻醉 禁忌症者。
麻醉方法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止痛完善、 操作简便、能适应手术的需要,并考虑患者的要求。
(3)球周阻滞麻醉:将麻醉药注射到肌锥外的眼球周围软组织 内,让药物自行扩散到肌锥内达到麻醉作用。
2.眼球外手术的阻滞麻醉
(1)泪腺神经阻滞麻醉:可麻醉上睑外侧皮肤、结膜及泪腺。
(2)额神经阻滞:可滞:可麻醉前额内侧皮肤、上睑内侧的皮肤及 结膜。
外眼手术的麻醉要求与一般外科手术的要求相同,而内眼手术则要 达到以下要求:
(1)手术眼球固定不动,眼睑不能闭合。 (2)眼球和有关的附属器被充分麻醉。 (3)术中眼压及血压控制平稳。 (4)麻醉过程不出现眼心发射、恶性高热、紧张或恐惧表现。 (5)全身麻醉过程平稳,无呕吐、血压波动、咳嗽或呼吸抑制。 (6)术后有适当的镇痛时间。
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抑制是可逆的也是可控
的,当麻醉药从体内排出或在在体内代谢后患者将逐渐恢复意识,对
中枢神经系统无残留作用或怎和后遗症。
一、概述
根据眼科的手术特点,全身麻醉在眼科手术的应用主要方法有三种: 吸入全麻、 静脉全麻、 复合全麻。
(4)滑车上神经阻滞:可麻醉上睑鼻侧的皮肤及结膜。
(5)滑车下及筛前神经阻滞:可麻醉内眦部皮肤、结膜、泪囊、 鼻腔外侧前部、筛窦和鼻中甲前部。
(6)眶下神经阻滞:可以麻醉除内、外眦以外的下睑皮肤、上 唇、泪囊窝下部及鼻测。
(7) 面神经麻醉:可以麻醉到眶外侧部分。
二 .局部麻醉的护理
(一)表面麻醉的注意事项
5. 1岁以内的患儿、颅内压升高、呼吸功能不全、支气管哮 喘及肝功能严重损害者,慎用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 哌替啶。
6. 高热、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及肾上腺素 皮质功能亢进者不宜用阿托品。
(三)局部麻醉的毒副作用
局部麻醉的毒副作用的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心血管 系统的抑制。产生毒副作用与用药的剂量、注射的速度、 注射部位血管的多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作用、药物本身 的毒性,以及药物代谢的熟读有关。
第一节 局部麻醉的护理
眼科手术涉及的范围较小,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只要患 者合作,大部分眼科手术均可在局麻下顺利完成。
一.局部麻醉的种类
眼科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一)表面麻醉
结膜及角膜可通过滴表面麻醉药达到麻醉的目的,常用于结膜、 角膜的拆线,以及结膜和角膜的某些小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等。 表面麻醉也常作为其他麻醉方法的补充。常用的表面麻醉药有: 丙美卡因、丁卡因。
1.局部滴眼后,应常规压迫泪囊区3~5分钟,以防止药液流入咽 喉吸收中毒。
2.有些表面麻醉药在滴眼后会引起角膜上皮干燥脱落,故滴药后 嘱患者立即闭合眼睛及不能滴太多次,以便减少角膜上皮损害。
3.为达到良好的表面麻醉效果,滴眼前应先擦去眼泪,嘱患者向 上注视,然后拉开下眼睑,将药液滴在下方结膜囊内,再轻轻 闭合眼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