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最后一节的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作用内容。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另一方面又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工具箱内容。

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变换?
这些变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点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呢?
【二】探索新知
探索发现1
〔1〕将点A(-3,3),B(4,5)分别做以下平移变换,并写出平移后点的坐标。

右移5个单位、左移5个单位、上移5个单位、下移5个单位。

〔2〕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2.沿坐标轴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

(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3.做一做
1〕点A的坐标为〔-2,-3〕,分别求点经以下平移变换后所得的点的坐标。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2〕△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后各点坐标A1(),B1( ),C1( ).
〔3〕教材65页例题
4.探索发现2。

教材65页思考,△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 'OB、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5、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6.△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关于X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1(),B1( ),C1( ). 关于Y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2(),B2( ),C2( ).
7.探索发现3。

以下图表示△AOB和它缩小后得到的△COD,你能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吗?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任意位置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吗?
8.位似中心是原点的位似变换中,,坐标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9.小结:
1).在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2).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位似中心是原点的位似变换中,坐标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试试你的身手:
1.线段AB的端点坐标是A(-3,2),B〔1,4〕,将线段
〔1〕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坐标A1〔〕,B1〔〕
〔2〕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坐标A2〔〕,B2〔〕
〔3关于Y轴对称后坐标A3〔〕,B3〔〕
〔4〕以O为原点相似比为3的位似变换后坐标是A4〔〕,B 4〔〕
2..如图, △ABC沿Y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关
于X
.
3A(3,0),B(-1,-3),C(-4,1),D(0,4)
(1)..
(2)在,相似比为2做位似变换,求变换后的
各坐标。

4.思维拓展
你能求出A1、C1的坐标吗?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