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社会有社会的准则底线,教师也应当有自己的道德修养。
而近年来,虐童案件屡见不鲜,其中不少案例是由于个别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做事马虎,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观点,才会导致这些事件的发生。
究其本质是教师的教育意识、素质修养、职业道德的等综合素养不合格。
在我看来文化程度的高低与职业道德无关,教师的素质不等于学历,知识形式的教育理论,总归在一个良好的心态的状态下去实施,实践出来,进而才能体现应有的教育效果。
通过这次聆听的《新教师职业道德》讲座,对我来说,无论是教育意识的增强,还是职业素质,职业道德都有很大的提高。
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理论将不再只是理论,而是更好的实践,更好地实施。
职业道德,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思想考虑周到。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应具备高尚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
教师这一职业,在七八十年代就是如今的公务员,铁饭碗。
但如今,教师并不是人民所想的那么轻松。
幼儿教师,不同于小学,中学们的教师。
她们必须注重每一个孩子的状况,无论是孩子们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还是衣食住行等。
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勇于吃苦,为了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这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幼儿认真负责,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
才能将幼儿不仅与家庭挂钩,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到一起。
二、应具备语言规范、健康、做事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为人师表。
俗话说:“教书育人”,教师不仅是教书,还有培养良好习惯,好一个好榜样的重任。
幼儿教师之所以任重而道远,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质。
特殊在哪儿?幼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样性的,每一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思想。
因此,幼儿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言行举止都是幼儿的楷模。
当然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意识是前提,潜移默化中将幼儿往好的方面发
展。
例如:某园幼儿午休时,幼儿教师总会将孩子们脱下来的鞋子,衣服放置,折叠整齐。
其他孩子见状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好习惯逐渐养成。
当然,如果教师对职业道德、素质修养方面认识不够,对自身工作职责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幼儿的误学,造成不良的后果,以后再更改也就难上加难了。
三、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注重个人修养。
幼儿教师在上课时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因在教学中及时捕捉、学习、充实新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掌握新的学习、研究方法,善于积累日常教育教学理论。
在他人公开课上能及时广泛的吸收、借鉴、运用最新的教学风格和成果在教育实践上。
要善于不断总结、提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及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这样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拘泥于现状。
这时候,就扩大自己的“见识”,能积极开展、参与教研组织的活动,独立思考并进行教研课题研究。
努力将知识、灌输型的教学向乐于学、学中乐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深深的认识到,只有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才能真正从学习和生活中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只有真正认识到幼儿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为幼儿服务。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需要培养,需要学习,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作为一名刚立足幼儿教师岗位的我,要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继续研读,剖析。
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