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一、名词解释
1. 知识
答案: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

从总体来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

2. 苏格拉底法
答案:苏格拉底法是指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又称产婆术。

产婆术把教学过程分成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3. 学习策略
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

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等特征。

主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等。

4. 教学相长
答案: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通过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学生“效师而学”和“自觉而学”,通过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断的进步。

5. 班级授课制
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已有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且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
的教师分别担任。

班级授课制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但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6. 中体西用
答案: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

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二、简答题
1. 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

答案:孔子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归结为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即掌握知识、进行思考、见诸行动,简称学、思、行。

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这种基本认识,孔子提出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是要对学生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使教育和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

实施因材施教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既要坚持共同要求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避免一刀切。

(2)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主要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

孔子对于这一原则有精辟的表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要是类比与比喻。

(3)学思并重
学思并重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要求学思结合,两者并重而不偏。

(4)由博返约
由博返约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或者解决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

孔子主张学生应当“多闻”、“多见”,知识面要广,但同时不能杂乱无章,要能够“一以贯之”,达到以繁驭简、触类旁通。

孔子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然是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对现代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