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冠心病
[辅助检查]
心脏X线检查
多无异常发现或有心脏增大
冠心病
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 多为正常, 有陈旧心梗.室内阻滞和ST-T异常
冠心病
心电图检查
发作时心电图: ST段压低>0.1毫伏 T波倒置或直立(平时倒置)
冠心病
负荷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二阶梯运动试验 出现ST改变为阳性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从第四个10年
平滑肌和胶原
血栓形成, 血肿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心绞痛 2.心肌梗死 3.心源性猝死 4.缺血性心肌病 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ST段抬高
ST段抬高
无ST段抬高的心梗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梗
非Q波心梗 Q波心梗
(非透壁心梗) (透壁性心梗)
近年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ACS)发生的主要病生理改变是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AS)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 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ACS发生主要取决 于AS斑块的稳定性,而与斑块所致冠脉狭 窄程度不完全相关,决定ACS预后的是斑块 的质而不是量,对AS斑块特性的研究引起 广泛重视
2.高血脂症
增高
降低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HLDL)
甘油三脂
载脂蛋白B(Apo B)
低密度脂蛋白(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载脂蛋白A(Apo A)
危险因素增加
3.高血压 危险因素较血压正常者 高4倍。
4.吸烟。
5.糖尿病 危险因素较无糖尿病者 高2倍。
6.其他 A型性格、肥胖、体力活 动过少等。
2.不稳定性斑块:①大脂池(脂 质核心占40%);②大量炎细胞 (巨噬、肥大及T淋巴细胞)浸润; ③斑块较小,呈偏心状,仅导致冠 脉管腔轻中度狭窄;④SMC及胶原 含量少,纤维帽薄且支撑力差,其 周边(肩部)最薄弱;⑤易破裂
ACS病理基础与临床
早期AS病变
无症状 致AS因素
进展的斑块
纤维性病变
斑块破裂
容
积
再
现
重
建
二
维
曲
面
最
重
大
建
密
度
投
影
诊断
冠心病易患因素 典型胸痛表现 心电图改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心绞痛的分型】
WHO分类法
1.劳力性心绞痛 初发型:1月内新近发生的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在1 m以上,位置、性
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变化不大。 恶化型:原为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加重。
冠心病
[概 论]
冠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病变.先天冠脉畸形
诱因
冠脉严重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
心前区发作性剧痛
冠心病
[发病机理]
冠脉狭窄(大于75%或冠脉痉挛+侧枝循环不良) 心肌血供需失衡
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 心肌内代谢产物增多
刺激心脏神经 经脊髓传至大脑 心前区和相关脊神经分布区域剧痛
[临床表现]
冠心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冠状动脉解剖]
冠心病
概述
(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 命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也称缺 血 性 心 脏 病 ( Ischemic heart disease)。
【定义】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
慢性过程:心肌萎缩、变性,纤维结缔组 织增生,心脏扩大。
急性过程:冠脉堵塞、痉挛,心肌急性缺 血、损伤、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间质 损害
粥样 斑块
纤维化 斑块
多重损伤 /破裂
内皮功能障碍
从第一个10年
从第三个10年
进展主要由于:脂质聚集
Adapted from Stary HC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1355-1374.
2.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的发作与 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硝 酸酯类药物不宜缓解,主要是冠状 动脉痉孪所致。
卧位型心绞痛:心脏收缩功能减 退者多见。
计录24小时,显示活动和症状出现时心电图变化
冠心病
冠脉造影
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
左前降支狭窄
冠心病
左前降支正常
冠脉造影
右冠脉狭窄
左旋支狭窄
冠心病
放射性核素
心肌显像-灌注缺损,心血池-EF值。
超声心动图
体表超声缺血区心室壁的阶段 性运动异常 心肌内超声造影可了解心肌血 流灌注
CT图像重建法
AS斑块的形成
主要是由富含柔软粥样物质的脂质核心 与覆盖其上的纤维帽组成
1.稳定性斑块:斑块呈同心状,具有较多 SMC 和 细 胞 外 基 质 胶 原 ( 占 斑 块 体 积 70% 以 上),纤维帽厚,炎症细胞少,脂质核心小 或无,不易破裂或触发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 事件。根据其造成冠脉狭窄的程度,临床上 可无症状或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AP)
血栓形成
血管未闭塞 血管闭塞
UA
AMI
致血栓因素
心源性 猝死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定义】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 缺氧而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症状 的综合征。
【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 95%以上。 2.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3.肥厚性心肌病。 4.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5.梅毒性冠状动脉炎。
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致的心肌损
害。
【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占90-95%。 2.冠脉畸形,川崎病,梅毒性心 脏病。 3.其他,如结缔组织病等。
一般概念上的冠心病是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由于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 引起的心脏病。
【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 男性≥40岁,女性在绝经期后, 危险因素增加。 有家族病史的直系亲属患冠心 病的机会较无家族史的高5倍。
症状
胸痛: 部位--胸骨中上段 放散--左肩.左臂内侧.颈肩.下颌 性质--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濒死感 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频度数天至数周 缓解方式--停止活动. 含服硝酸甘油 诱发因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当时
冠心病
体征
平时无异常体征 发作时心率快.血压高.焦虑不安. 皮肤冷. 出汗 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奔马律 交替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理】
1.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内皮细胞受损,动脉内膜脂 质沉积,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血 管内膜的局限性增厚、斑块形成,以 后斑块在深部崩溃、软化,而形成粥 样物质,管腔变窄,甚至闭塞。
2.冠心病
主要累及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 回旋支>右冠主干。
当管腔重度狭窄(>50%~75%)或以 上时,心肌供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