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激励与沟通第5章
则与奖惩观等。
7
5.1.1 传统的宏观激励观
1. 孔子的“义利”与“惠民”激励观 (1)见利思义
肯定所有的人都有追求富贵的欲望 “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另一方面,更强调以“礼仪”制约“利”的重要 性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
8
(2)惠民观 为政首先应考虑施恩惠与人民,使人民过上安逸
放在首位,要先义而后利,要讲国家的大利。他认为,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四海:指天下 社稷:指国家
10
仁政的主要内容为:以德服人;民为贵,与民同 乐;省刑罚。
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3
(3)注重精神奖励 将“治气”作为重要的精神奖励手段。 “故杀敌者,怒也。”
24
孙武练兵
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他们都著有举世闻名的兵书,但原著都已 失传。曹操根据孙武的兵书写成了《孙子兵法》,后人根据孙膑的 兵法写成了《三十六计》,这两本兵书流传至今。许多外国军事院 校都选用这两本书做教材。
孙武出身在春秋末期楚国贵族之家,他爷爷是楚国的高级将领, 他受爷爷的影响,渴望在战场运筹帷幄,克敌制胜,以成就一番事 业。当时楚国国内不和,矛盾重重,孙武观察各国局势,决定去吴 国实现自己的抱负。 孙武把多年的思考写成了兵法十三篇,进献给 吴王阖闾,以求吴王赏识自己。吴王看了孙武的兵法很高兴。但又 怕孙武实际能力不行,就想考考孙武。 吴王叫来了后宫的宫女,分 成两个队,分别由吴王两个宠爱的美姬担任队长。叫孙武去训练。 这分明是在为难孙武。
11
12
爱民,指“与民同乐”;富民,指“菽(shu)粟 (su)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乎?”;教民,“善政不 如善教之德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3
2)性善说: 人先天的具有仁、义、礼、智“四德”的萌芽,
所以人性没有不善的。
14
3. 荀子的性恶说及其激励观: 认为“性”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而不是后天习 染的,“凡性者,天之就也。”“是人之所生而有之, 是无待而然者也。” 人生下来都有求生的欲望、享受的欲望,“饥而 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目欲慕色,耳欲慕声,口欲慕味,鼻欲慕臭,心 欲慕佚,此五慕者,人情之所不免也。
第5章 我国古、近代的激励观
1
1. 对《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的激 励观做全面阐述与评价
2. 从现代企业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近代企 业家开创的民主精神与东亚精神作出评述
2
5.1 我国古代的激励观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关激励的理论 极为丰富,其中既包括宏观激励理论、思想与方法, 也包括微观激励理论思想与方法。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范睢·蔡泽列传》中即 有“欲以激励应候”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
3
当今发达国家的学者们十分重视研究和汲取我国 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成果。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在他 们的著作中大量引用我国古籍中的有关管理论述。日 本企业家特别注意在我国古籍中学习有关管理思想。
4
承先才能启后,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此, 我们要善于挖掘、研究我国古代管理理论中的激励观, 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管 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现代激励理论 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充分发挥我国历 史优势,使之为管理现代化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服务。
“古之所谓明君者” “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 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
21
2. 孙子、孙膑的激励观
(1)奖惩要形成一个制度,并有正确的原则 “赏罚孰明”,“不维其人”,“不何(阿)
外辰”。只论功过行赏罚,不论其人亲疏贵贱,不 屈从外来的权威。
22
(2)注重物质奖励及选择有效的激励方法 “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富裕的生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治 理国事者必须懂得什么是 “义”,推恩施惠于民; 而庶民百姓则只能明白如何产生“利”和分享“利”。
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 则安。
9
2. 孟子的爱民、富民、教民及性善说激励观 1)爱民、富民、教民 孟子提出的宏观管理目标是要施仁政,把“仁”
5
宏观激励观: 凡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
应措施调动民众积极性的观点,统称为宏观激励观。 如“义利”、“惠民”、“富民”、“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
激励观与相应措施
6
微观激励观: 凡主张通过具体的物质与精神等相应措施而调动
民众积极性的观点,统称为微观激励观。 如“功利观”、“同利、诚信、公平”的激励原
15
5.1.2 中国传统管理中的微观激励观
1. 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 管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他提出的功利观, 是主张利益为人之本性的利益观。 管子认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 莫能勿避。”
16
1)激励原则: ①舍己以上为心 调动人的积极性一定要保证与总体方向一致。 这里的“上”指封建统治者的号令。
19
2)赏罚激励观:
“君之所以为君者,赏罚以为君” ① 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合理需要,限制不合理需要; ② 行使公平;赏罚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行使得是 否公平; ③ 掌握“度”。
20
3) 激励权变观:
管子的激励理论贯穿随机应变的权变思想。他认 为,具体的激励方法很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哪种方 法,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全靠领导者根据自己对 情况的判断,相机行事。
17
1)激励原则: ②和 指人际关系和睦融洽 统一、同心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18
1)激励原则: ③ 同利、诚信、公平。 “同利”就是要使人们的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起
来,使大家看到个人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样就能在激励人们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完成整体 的目标。
“诚信”即言必信,行必果 “公平”即使人们得到的利益与作出的贡献直接 挂钩
25
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要求一切行动,以鼓 声为准。他问道:“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 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 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 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军法,要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 武要杀自己的爱姬,马上传命说:“寡人巳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 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 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接替充当队长,继续练 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 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请吴王阖闾检阅,阖闾因 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亲见阖闾。他说:“令 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 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 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怒气消散,拜孙武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