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机制式的意义详解接收制式- 简介电视节目的视频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由视频模拟数据和视频同步数据构成,用于接收端正确地显示图像。
信号的细节取决于应用的视频标准或者“制式”--NTSC(美国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N ati 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PAL(逐行倒相,Phase Alternate Line)以及SECAM(顺序传送与存储彩色电视系统,法国采用的一种电视制式,SEquential Couleu r Avec Memoire)。
由于使用的制式不同,存在不兼容的情况。
就拿分辨率来说,有的制式每帧有625线(50Hz),有的则每帧只有525线(60 Hz),前者为PAL制式,后者是北美和日本采用的标准,统称为NTSC。
另外,NTSC标准还规定视频源每秒钟需要发送30幅完整的图像(帧)。
假如不作其它处理,闪烁现象会非常严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每帧又被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262.5行。
一部分全是奇数行,另一部分则全是偶数行。
显示的时候,先扫描奇数行,再扫描偶数行,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图像显示的稳定性,减少闪烁。
目前世界上彩色电视主要有三种制式,即NTSC、PAL和SE CAM制式,三种制式目前尚无法统一。
我国采用的是PAL-D制式,因此在我国使用的液晶电视至少要兼容PAL-D制式。
一般液晶电视都兼容以上的电视制式,但购买前最好再确认一下。
接收制式- 解析PAL,NTSC,还有SECAM,这是全球现行的三种模拟技术彩色电视的制式。
所谓制式,就是电视台和电视机共同实行的一种处理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技术标准,只有技术标准一样,才能够实现电视机的信号正常接受。
犹如家里的电源插座和插头,规格一样才能插在一起,中国的插头就不能插在英国规格的电源插座里,只有制式一样,才能顺利对接。
彩色电视机的图像显示是由红绿蓝三基色信号混合而成,三种颜色信号不同的亮度构成了缤纷的彩色画面。
而如何处理三基色信号,并实现广播和接收,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这就形成了彩色电视的制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有三种模拟技术的彩色电视制式,即NTSC制(又称N制,或美国制式)、PAL制(又称帕尔制或西德制式、英国制式)、SECAM制(又称塞康制或法国制式)。
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场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不同等等。
NTSC(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制是最早的彩电制式,1952年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制订。
它采用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式,故也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
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均采用这种制式。
其优点是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
SECAM制,SECAM是法文的缩写,意为顺序传送彩色信号与存储恢复彩色信号制,是由法国在1956年提出、1966年制订的一种彩电制式。
它克服了NTSC制式相位失真的缺点,采用时间分隔法来传送两个色差信号。
使用SECAM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法国、东欧和中东一带。
其优点是在三种制式中受传输中的多径接收的影响最小,色彩最好。
PAL(PhaseAlternationLine)制,它是当时的西德在1962年制订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也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其优点是对相位偏差不敏感,并在传输中受多径接收而出现重影彩色的影响较小,是最成功的一种彩电制式,但电视机电路和广播设备比较复杂。
但问题还是有更复杂的一面。
因为黑白电视发明在前,彩色电视发明在后,当彩色电视出现的时候,黑白电视仍在广播,新的彩电一定要能够兼容黑白电视信号才有市场,所以,当各国开始彩电广播的时候,都一制认为要能够接收黑白电视信号并播放由彩色显像管显示的黑白图像,这就涉及了黑白电视制式的问题。
其实黑白电视的视频部分只播送一个亮度信号,画面是由不同区域的亮度形成的。
黑白电视制式的主要规范是图像和伴音的调制方式、图像信号的极性、图像和伴音的载频差、频带宽度、频道间隔、扫描行数等等。
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黑白电视制式有:A、B、C、D、E、F、G、H、I、K、K1、L、M、N等,共计13种,其中A、C、E已不采用,三种彩电制式加上10种黑白电视制式,就形成了约39个电视制式组合。
准确标识一种电视制式,是由彩电制式+/+黑白制式而成,如我国内地采用的是PAL/D、K制,香港采用PAL/I制。
内地和香港虽然彩电制式一样,但由于黑白制式不一样,所以还是不能完全兼容接收,用内地电视机看香港电视,伴音是噪声,图像也有一些干扰,像调谐不准的样子。
电视的制式是从拍摄记录节目信号时就开始的,所以电视台、录像带、录像机、影碟片、影碟机也都是有制式的。
过去,我们的电视机只能有一种制式,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视机的主电路芯片可以做得很小,为了接收方便,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研制生产了全制式彩电,就是什么制式的电视信号都能接收和播放,并且能自动判断制式自动切换电路。
目前我国销售的全制式电视机,基本是N制和PAL制全能的,并不包含SECAM制,这是因为法国、东欧和非洲等SECAM制地区的节目内容很少,而这些地方输出的电影会主动提供N制版本,为了降低造价,全制式的电视机和影碟机往往不含SECAM制。
如果你想包罗万象,就得买真正全制式的电视机,就是三种彩电制式加上10种黑白电视制式共39个电视制式组合的电视机。
顺带说,数字电视也是有制式的,目前主要有2种,即美国ATSC和欧洲DVB。
我国的数字彩电制式并没有制订,大约明年可以出台,据说中国数字制式倾向于欧盟的标准,但又不同。
所以现在国内市场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适合中国的全数字彩电,因为我国连制式都没有制订出来,哪来的合乎国标的数字彩电呢?接收制式- 三大制式目前彩色电视共有三大制式:1.正交平衡调幅制——National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简称NTSC制。
采用这种制式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
2.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Phase-AlternativeLine,简称PAL制。
中国、德国、英国和其它一些西北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3.行轮换调频制——SequentialColeurAvecMemoire,简称SECAM制。
采用这种制式的有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但是随着节目来源的增多,如卫星电视、激光视盘和各种录像带,近年市场上出现了多制式电视机和背投,如2制式、4制式、11制式、17制式、21制式和28制式等。
这里所说的制式既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PAL、NTSC、SECAM彩电三大制式,也不是黑白电视体制,而是说电视机用多少种方式接收。
如2制式是指既能接收我国内地电视图像和伴音,又能接收香港电视图像和伴音;28制式能接收6种电视广播、8种特殊录像机放像、7种激光视盘放像和7种有线电视系统。
大家知道,世界上有13种电视体制,三大彩电制式,兼容后组合成30多个不同的电视制式。
但根据对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仅使用其中的17种:8种PAL,2种NTSC,7种SECAM。
使用最多的是PAL/B、G,有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NT SC/M,有5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SECAM/K1,有2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所以多制式电视机都不是全制式,但只要能接收PAL /D、K、B、G、I,NTSC/M,SECAM/K、k1、B、G、制式,就能收到世界上80%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
除此之外,多制式背投还能接收激光视盘和多制式录像带播放的节目,做到一机多用,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背投的多制式接收,背投内要设置许多新电路。
多制式背投的解码也不同于一般背投,这是由于三种彩色电视的编码方式、副载波频率不同,所以在解码前要设置三种制式识别和转换电路。
一般根据场频不同先把NTSC制和PAL、SECAM制分开,然后再根据SECAM制调频行轮换制和PAL制隔行倒相制识别SECAM制和PAL制。
这些制式识别工作均在集成电路内进行,一般背投都会自动识别,当然也可以用手动强制其执行某种制式。
接收制式- 录像机的制式录像机的制式(录像机的面板上都有标明),以便让广大消费者能清楚的验证卖家的描述是否真实,录像机的制式可分为:1:全制式(PAL-D/K中国、PAL-I香港、PAL-G德国/新加坡,电压220-240伏;NTSC-3.58日本/美国/韩国、NTSC-4.43台湾省,电压100-120伏;MESECAM/SECAM俄罗斯/法国,电压220伏;)适应于全球各地使用,电压是自动调节的100-240伏;2:多制式(PAL-D/K中国、PAL-I香港、PAL-G德国/新加坡;再加上简单NTSC播放和线路录制功能,电压大多是自动调节的100-240伏)使用地区要分清楚;3:单制式(PAL-D/K中国、PAL-I香港、PAL-G德国/新加坡、电压是220伏)这款机器的使用范围有限;还有一款单制式-----日本仔本土机(NTSC-3.35日本/美国/韩国,电压是100-120伏)这款机器只能在该地区使用,在中国是没法正常接收和录制到有线电视节目和正常的声音,只能播放NTSC的录像带,也有人将它改为220伏的,但不管如何更改,都是不能收录我国的有线电视节目的。
接收制式- NTSC与PAL制式的转换关于视频和音轨在Pal与NTSC制式之间转换的一些理解。
首先关于视频:对电影来说,DVD-NTSC在存储视频时使用了“2:3Pull-Up”的方法,使24桢的视频转换成30桢的视频,但是24桢的视频和转换后30桢的视频的播放时间都是1秒。
而Pal制的视频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被装载到DVD中去,这样由于Pal系统的桢速是25桢,所以原本电影视频是每秒钟播放24桢,到了Pal制的DVD中每秒就播放了25桢,在总桢数是一定的前提下,Pal制的视频实际上在播放时间上会变短4%!这就说明了同样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在NTSC上播放还是100分钟,而放在PAL上播放就变成96分钟了。
其次关于音频:由于PAL制的视频比原始影片短,所以为了使声音与视频同步,声音也必须变短。
那声音怎样变短呢?自然是加快声音的播放速度了,效果可以类比磁带快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声音的声调会变高。
Pal的音频就是这样一个“快放”的过程,只不过这个声音速度的变化只有4%,音调失真不会特别严重。
那么如果把时间较短的PAL制音频集成在时间较长的NTSC视频里,为了实现音画同步,该声音就必须慢放4%,由于这一过程需要重新采样,就会造成音质有一定的下降,这就解释了PAL的音轨不宜与NTSC视频集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