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

一、引言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语言现象,更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

英语中纯粹的单义词很少,绝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即一个词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李福印,2006)。

那么多义词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拓展的方式有两种:辐射(radiation)与连锁(concatenation);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说,隐喻与转喻是多义词词义延伸和拓展的途径。

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不仅会加深我们对多义词的理解,而且它对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多义词产生的原因。

一词多义(polysemy)即一个词具有多种意义,而且意义之间密切相关,如英语中mouth of a river 与mouth of an animal。

前者是后者意义的隐喻性延伸,两个意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month 属于多义词的范畴。

多义词现象是语言经济性和灵活性的一种体现。

它是语言的一种优点,而非缺点。

这是因为,语言词语在获得新的意义的同时,并不一定要以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作为代价。

在不增加词汇数量的情况下,可表达的意义范围扩大了,这是语言经济性和创造力的表现(束定芳,2000)。

产生多义词的原因有多种。

不同学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论述。

本文作者归纳并认真分析后,认为在词义变化过程中产生一词多义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使用范围的转移(shift in application)。

这是产生一词多义最主要的原因。

如handsome 原来一般只用于形容男性的相貌,义为“英俊的,帅的”。

如果用来形容女性,如a handsome woman,其意义就变成了“健美而端庄的,标致的”。

如果用于修饰金钱,如a handsome sum of money,意义则是“可观的,相当多的”。

一些词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时意义也各不相同,以形容词sharp 和blunt 为例(段满福,2004)。

sharp(刀具)尖利的→(言语)苛刻的→(行动)直截了当的→(感觉)剧烈的→(智力)敏捷的;blunt(刀具)钝的→(言语)直率的→(行动)笨拙的→(感觉)迟钝的→(智力)愚笨的。

由此可见,一个词由于使用范围的转移,可用于不同的语义场,具有不同的意义。

2.不同社会领域中词具有特殊专业意义(specialization in asocial milieu)。

属于社会原因。

如律师们所说的action 往往是legal action(法律诉讼),而士兵们所说的action 可能就是military action(军事行动)了;又如生意人谈论company 一词时多指公司,而船长说company 时意义多为全体船员。

3.由于修辞用法而产生多义。

因篇幅所限,我们只选择最主要的两种修辞方法,即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来讨论。

在多义词形成的途径问题中,我们还会从认知角度来具体分析这一点。

在暗喻修辞里,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在eye of a needle(针眼),teeth of a tomb(梳齿),neck of a bottle(瓶颈),bridge of a pair of glasses (眼镜架),lip of a cup(杯口)中,eye,teeth,neck,bridge 和lip 都是比喻用法,它们和本体之间外形相似。

从而这些词具有了多种意义。

再来看转喻。

转喻也称为借代,就是用一个密切相关的事物来指另一个事物,例如:She sets a good table,其中table 在此处的意思是supply of food,用“桌子”来指代“食物”。

在He is nice,but he h asn’t got much brain (他人很好,却不太聪明)中,用“头脑”来指代“智力”。

4.外来词的影响(foreign influence)。

如汉语中的“的”由于英语中的taxi 音译的影响,其“出租车”的义项似乎也得到了确定。

(二)多义词各意义的形成途径1.辐射式与连锁联结。

一个词最初往往只有一个意义,它的其他意义是如何出现的呢?词义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过程,即辐射式和连锁联结。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原始意义和派生意义。

一个词最初具有的意义,我们习惯称为原始意义(primary meaning),即本意,是该词使用最频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许多其它的意义,称为派生意义(derivational meaning),或叫做引申义。

所谓辐射式,从语义角度,用一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一个词的多个派生意义以原始意义为中心,如射线一般向四周辐射开来。

以单词power 为例,在词典COD(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中,它有多个义项,如:(1)ability to do or act…;particular faculty of body or mi nd…;(2)vigor,energy;(3)active property...;(4)government,influence,authority...;personal ascendancy;political or social ascendancy...;(5)authorization,delegated authority...;(6)influential person,body,or thing...;……Power 的原始意义“ability to do or act”位于中心,其他派生意义像射线一样辐射出来,它们互不干涉,但是原始意义始终贯穿于各个派生意义之中。

下面我们再来看连锁联结。

连锁联结,顾名思义,就是单词后来具有的每个意义都仅仅只和它的前一个意义相关联,从前一个意义派生出来,就像锁链上的环一样,一环紧扣一环。

经过多次派生而产生的意义已经游离于原始意义,与其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了。

例如,candidate(候选人)来自拉丁语candidatus(white-robed,穿白衣的),原义指“穿白衣的人”(a person dressed in white),后用来指“穿白衣的谋求官职者”(white-robed seeker for office)。

原来,在古罗马,谋求官职的人总是穿着白袍子跟老百姓见面,candidate 就有了此义。

现在“穿着白衣的人”这个原始意义已经废弃了,candidate只用来表示“谋职者,参加考试的人”。

事实上,这两种词义演变的途径或过程不是泾渭分明的,通常是交叉进行的。

2.隐喻与转喻。

我们亦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多义词产生的方式。

从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可知隐喻和转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学者对此都曾有论述。

“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语义产生的根源”。

(赵艳芳,2001)“一词多义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往往通过隐喻建立起来”。

(陈忠,2005)也正如Leech 所认为的那样,词义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Leech,2000)。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是一个域向另一个域的映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关系。

转喻的投射一般是双向的,主要模式有“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地名与机构”,“原因与结果”和“人名与作品”等。

(李瑛,文旭,2006)我们以head 一词为例,在CALD(Cambridge Advanced L earner’s Dictionary)辞典给head 列出的众多名词义项中,我们只选择3 个来分析:(1)the part of the body above the neck that contains the eyes,nose,month and the brain.(头,头部)(2)a person or animal when considered as a unit.(表示人或动物的数量单位:头,只)(3)the larger end of a nail,hammer,etc.(钉子或锤子的大的一头)义项(1)自然称为head 的原始义项。

义项(2)便带有转喻的认知特征,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把头作为人或动物的数量计算单位,点头的数量就表示点人或动物的数量,这种以部分带整体就是转喻的思维模式。

再看义项(3),义项(3)与本意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属于隐喻性的思维模式,因为其中把人的头映射到了实体钉子和锤子上,这是两种不同域之间的映射。

由此可见,词义的延伸主要依赖于转喻的邻近性思维特征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

二、一词多义现象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以上对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原因,形成途径等问题的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多义词的理解与认识,更重要并且具有实践意义的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里,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通过探索适当的词汇学习方法,来提高效率。

首先,注意阶段性,及时总结。

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要注意到阶段性。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语言学习初级阶段,我们会遇到并记住那些意义明确具体的词汇,但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会发现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这时就应当积极主动的对这些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做一详细总结,研究各义项之间的关联或形成途径,从而更多更准确的掌握不同义项。

第二,把握中心词义,即原始意义。

由于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存在着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的联系,因此如果能围绕原始意义,根据联想来记忆词汇,往往会事半功倍。

Nation(2000)指出,多义词认知过程的有效策略是用一个能贯穿于所有意义的词义来定义目标词,这样可以减少所需认知的词汇量。

换句话说,抓住这一贯穿始终的原始词义,就较容易记住其它相关的义项。

第三,要特别注意多义词的使用语境。

在记忆多义词时,不应该仅仅机械地去背诵词典中的定义或概念,这样当多义词出现在不同文章里时,往往还是难以分辨或判断它的含义。

学习者应该依赖具体的语境确定多义词的意义(段建敏,2006)。

以red 一词为例。

其中心意义为“红色”,如a girl in red“红衣少女”。

但在下列不同搭配,不同语境中,其意义各异。

be in the red 表示“亏损,赔本”;to see red 表示“发火,愤怒”;而red-handed 则指“在当场,在犯罪现场”。

可见语境对掌握多义词的重要性。

最后,还应当注意多义词与同形异义词的区别。

分清两者词义的来源,会减少歧义的产生,从而有助于词汇的记忆。

三、结语一词多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多义词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使用范围的转移;不同社会领域中词具有特殊专业意义;由于修辞用法而产生多义以及外来词的影响。

而多义词的形成途径从两个不同方面来看,可简要概括为辐射式与连锁联结,隐喻与转喻。

相关主题